高职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建设方案
温天山
一、建设理念
以职业课程全程化为基础,以职业生涯全员化为路径,以职业发展实训化为目标,以职业辅导个性化为延伸。
二、建设目标
通过职业课程、职业生涯、职业发展、职业辅导全面“四化”(全程化、全员化、实训化、个性化)建设,建立与择业、创业、就业相适应的职业指导体系,即:“点、线、面”相结合的职业指导系统、“三层体验”职业指导模式、六个职业辅导实体、一个交互式网络服务平台。塑造学生“会择业,可就业,能创业”的综合职业能力,打造学生具有立足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能服务、能管理、能生产”核心竞业本领。
三、建设基础
我院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迈出了职业教育、职业认证、技能实践、就业预订、对口推荐、校企双选、返炉再铸等相融合的就业工作步伐,坚持“出口有声誉,进口有保障,出进相驱动”的就业工作目标,在全院上下形成了“以服务求就业,以就业求发展”的共识。
(1)“四个一”独具人本的举措“双线”齐动
学院创办以来,不断创新就业工作途径,积极开展与当地经济相适应的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院长为首的就业工作委员会“一把手”工程是基线,以系级领导为责任人“四个一”工程是地线,基地扎实,“双线” 齐动。确实做到了“四个一”:每个系都已组建一个由系党支部书记为“一把手”的就业指导小组,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目标;每个专业至少有一个以上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结合关系链,探索产学研结合和合作办学(如积极开展订单、工学交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的培养过程环节至少有一项职业(岗位)资格标准相铆接;每个专业都开通了一条毕业生质量追踪反馈渠道、以便返炉再铸。经调研,我院毕业生具有职业道德好、合作意识强、适应岗位快、发展有后劲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2004届、2005届、2006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
(2)学工交替与订单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双轮”驱动
学院与相关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初步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逐步推行“学校+公司”型的“学工交替”与“订单教育”的“双轮”驱动培养模式,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200多个,使学生毕业前得到较为充足的岗位训练。通过这一模式的过程培养,不仅给各专业学生提供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条件,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岗位操作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缩短或消除了岗位适应期,同时企业也减少运营成本,稳定了准人才储备资源,实现了可持续性驱动的学工交替与订单教育“双轮”校企合作模式。
(3)“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就业推荐机制“双向”互动
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的就业推荐机制,进一步做好“外引内联”工作,组织人员到广东及京、沪、江、浙和省内各地推荐毕业生,举办毕业生行业、专场大中小、一对一的校园供需见面会,借助广大校友,发动全院教职工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有些在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行业、企业里实习的学生,由于表现突出,深受企业肯定而被提前“订购”。通过对我院2004、2005、2006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情况统计分析,已就业的毕业生平均称职率为95.6%,其中优秀率为12.4%,福建紫山、东方电子、科能电器等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认为我院毕业生具有懂理论、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好、适应工作快、发展有后劲的特点。
(4)职业测评与职业规划的职业辅导“双化”联动
坚持“职业测评个性化,职业规划全程化”的职业辅导“双化”原则,使用“职业规划测评系统”来辅助我院毕业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乃是首例。目前我院学生人手都有一份职业发展报告,职业能力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了我院个性化开展职业辅导的“双化”特色。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的个性化开展和引导,促进了变传统的就业指导为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模式的形成,既激发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兴趣,又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定位,进而提升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四、建设内容与措施
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点,构建集“职业教育、职业辅导、职业训练、职业培训、职业服务和就业市场”为一体的适应海峡西岸区域特点的职业指导体系。
(1)构建 “点、线、面”相结合的职业指导系统
建立按年级、分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职业指导系统,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点、线、面”相结合的职业指导系统
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认知和对职业理想的初步探索,指导其做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最终达到全员转变择业观念的目的。
对二年级学生开展个性化职业能力拓展训练,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全程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思维,最终达到全员具备创业能力的目的。
对三年级开展个性化的模拟和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营造职业环境,全程化检验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程度,最终达到缩短全部学生就业适应期和磨合期、适应就业市场、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
(2)构建全员化“三层体验”职业指导模式
坚持走全员化“体验式”职业指导模式,通过让学生“三层体验”,转变择业观念,激发创业潜力,适应就业市场。“体验式“就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三层体验”:
一层为角色体验,主要通过岗前“预就业”活动提前体验职业感觉,验证、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层为过程体验,主要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策划展示、组织“职场竞技”招聘大赛、项目开发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用人单位招聘与就业工作全过程,提高自身择业技巧、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
三层为环境体验,通过 “下基层、进车间、顶岗位”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去,体验一个企业运作的全过程;通过引进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等方式,全面展示就业全过程,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质,帮助毕业生充分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准确自我定位。
(3)构建个性化的职业辅导实体
从就业指导转向职业辅导,就是就业工作从传统型向个性化的转变,形成以职业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为辅助、以职业素质拓展团队训练为延伸、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的职业辅导实体:
1、开发《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训教程》和《高职生职业指导实训手册》开程。该套教程以“最低学习成本、最长指导流程、最强实训方式、最好素质培训”为设计理念,从课程内容和结构上体现了其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实训化、个性化。
2、建立职业素质拓展团队训练小组。采用团体训练的方式,在训练师的专业化引导下,通过深入、互动的内外团队训练和亲身体验,促使学生掌握并实践职业定位、生涯决策的方法,并对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和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前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决策及职业适应性问题。
3、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室。该室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咨询”功能为一体,旨在秉承我院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的服务理念,对全校各年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与咨询服务。帮助每个学生进行职业定位,确定适合他的职业领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同时,帮助每个学生养成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质。
4、建设百名职业指导教师团队。该团队由专业教师、就业辅导员、企业管理人员组成,并定期地选派教师参加了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5、组建学生社团就业与创业协会。学生就在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指导下,组建就业与创业协会社团组织。通过该社团组织开展集“课程学习、系列讲座、一对一咨询和团体训练”为一体的“职业辅导月”及模拟招聘会、求职竞技场、就业工作学生接待日、就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职业环境,促进就业素质拓展,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
6、建立大学生就业多功能演示厅。该厅集“模拟面试、职业训练、才艺表演、供需见面、就业洽谈、名人讲座、视频讲堂”为一体的可容纳150家单位同时进行招聘人才的“大学生就业多功能演示厅”。
(4)打造一个交互式信息服务平台
全力打造交互式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我院毕业生与社会和用人单位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
1、建立“五库”查询系统。即:学校信息查询库、毕业生信息查询库、用人单位信息查询库、校友信息查询库、毕业生档案资料查询库。
2、建立毕业生就业意向签约系统。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确认,毕业生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求职意向,用人单位也网上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辅助视频交流,双方可以通过网上达成就业意向。
3、建立大学生就业短信通。让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掌握招聘信息。
4、建立职前网络教育学堂。选购35门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供学生在线观看,开辟就业指导的新途径,提升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5)建立大就业实训基地
坚持“内合外联,共建双赢”的原则,在推动校企合作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拓宽与行业、产业同步发展的就业基地,以稳固的就业基地带动就业市场,构建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三地合一”的大就业实训基地开拓模式,促成大就业基地建设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