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从这以后,大大小小的民营职校是充斥着武汉的各个区县,那时候的人崇尚手艺和技能,一技在身,天下不愁。在社会需求的巨大推进下,各类民营职校迅速成立,很大程度上承载了政府教育的相关职能,向社会提供了大量优秀学员,为社会填补了大量人才缺口。
第一次机遇被民营职校抓住了,那么,在这场来势汹猛的经济危机面前,机遇是否还能青睐,商机是否再次放大呢?危机面前,有“危”更有“机”,在一个信息爆炸就业完全市场化的今天,武汉民营职校教育令人忧虑。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良好的职教氛围:在社会的实际就业环境中,技工人才并没有多少收入优势,再加如今的大学生或是外出打工多年的农村年青人都不屑于成为一个技工型的人才,长期以来,职校的教育体制偏向农村市场,宣传力度和应招对象严重失衡。
2、专业过剩供大于求:经济形势严峻,为增加就业竞争力,很多大学生选择先参加职业培训再就业,可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很多民营职校并没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专业落后,设备原始,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太注重低技工专业,现实经济的严峻事实是低技工成为沿海地区裁员的主要人群。
3、教育机制老化:民营职校教育在武汉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有的长则30多年,在国内,民营企业都生存这么长的并不是很多见,在市场的初期阶段进入,民校在长期的教学中,民营职校在发展战略、师资力量、专业设计、社会资源整合观念与现代市场发展还存在不足,从而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代沟”,学费越来越高,但面对能招收的学员地区是越来越少。
4、竞争激烈愈演愈烈:目前,职业教育已经获得社会观念的广泛认同,职教市场是一个大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后,以IT培训为领头羊的高端培训机构开始风靡,同时,一些专业性培训学校是异军突起,传统专业型职校和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培训机构共同在市场上竞争,进而引发的一些速成文凭、存在诚信欺诈、学员为学校打工等诸多社会现象,在整个行业形成信任危机。为此,2008年,武汉市劳动保障局获悉经过审查,决定撤销29所民办职业学校的办学资格。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1、从大的说,还是生存环境的影响:武汉地处中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富即安,生活相对平静。区域开发上,国家2007年12月才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与提前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区相比晚了十余年之久,与其他同步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区相比,基本上也无优势可言。在这种环境之下,民营职校发展自然是“随波逐流”。
2、民营企业对专业岗位的需求不大,小富即安的思想模式使创业者缺乏勇于冒险和吃苦精神,武汉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商品流通业务,如九州通医药、武汉红桃K等,用武汉的钱买天下的货,再卖给天下。具有加工和代工型的民营企业并不多,长期以来培养的大量熟练工人都流向沿海地区。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政府虽然尽到责任给民营职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可是武汉的民营职校在自身的资源整合上对市场的把握度不足,宣传三板斧,办学只求稳,结果是办校场所一小再小,学员也是越招越少,“躲进小楼自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牌子老,底子在,自我感觉还好。在八十年代,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青华职校,文昌职校,天姿美容美发的广告口号,至今已经很少了。
4、民营职校的“理头实干”:在特定的广告阶段,有时还能听到看到招生广告,可是在广告片的制作和文案策划上不敢恭维,与时代格格不入,多少年前的图片信息反复播放,校舍都不存在了,可照说不误。登陆青华职校的网站,大量信息过实,明显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性和分析力。提到青华职校,80后,90后更是一脸的茫然。另一方面新锐的IT培训学校如北大青鸟、弘博、思远+1借全国之势在武汉蔓延,大肆投放现代媒体,更让传统职校的声音不知所终。而很多传统型民校(主要是以传统技能培训为主)不善于利用市场机会,只是强调确保教学质量,缺乏市场推广意识,不会整合社会的有效资源,害怕机遇,只想等政府引见,在抱怨和唠叨的同时,把钱袋子越捂越紧不敢投入相关媒体,目前,全民创业在武汉的契机大际,可是观念保守思维依然存在。
5、自身管理素质能力低:自身的管理素质低一直困扰着早期的创立者,在市场的粗放型时期,个人的胆识和勇于实践成就了改革的“弄潮儿”。但市场不断升级,而以传统技能培训的民校管理者忙于发展和竞争,学习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少,集约型和需求化的市场使他们被迫跟从市场变化,于是,上电视,上路牌,只知道花了钱就肯定有效果,把诸多问题归结于市场环境的影响。为什么不能与市场同步呢?这大概是民校的“软肋”吧,以青华职校为例,一方面主要地区的生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投入了广告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专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在学费上不得不委屈求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面前,这种“迁就”还能维持多久?
成立于八十年代的民营职校不简单,可这同时也是一个跨不去的坎。
那么,武汉民营职校的发展是否有优势呢?
温家宝总理表示,要在2009年-2020年期间,推动教育资源公正分配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温家宝说:“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
市场优势——武汉是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商品可辐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周边五省近四亿人口。
“8+1”城市圈合作——自2005年“武汉城市圈”教育合作正式启动以来,现在,武汉中职学校招收城市圈学生的比例不断扩大,教育部门放宽了武汉职校的招生范围,职校招生步伐不再局限在武汉市内,而开始迈向全省,甚至省外。
全民创业在武汉的创业大潮——2009年,武汉市把2009年定为服务企业年,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企业,就是保民生!每年滚动抓100户民营科技企业和100户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对百户重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壮大肯定会为人才就业提供大量的岗位。
对民营职校发展的建议
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金融危机为职教发展指明了道路。面对经济危机,总会使人才素质来一次再提升,职校教育是企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前奏,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仅只是在企业中培训的。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面对经济来临,武汉民营职校要做很多的工作。
1、职业院校要趁传统产业撤出、大量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时机,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师资)的素质,专业培养模式要向从简单技能型劳动力向高技能型人才逐渐转变。制度上的创新进而形成品牌产业、特色办学的自主创新模式。
2、相当一部分企业将面临困难,学生就业肯定受影响。金融海啸始终是要过去的,职业院校在此时就要把握住机会,借助社会的各种资源,如政府相关就业职能部门,参与市场竞争,学校自身要在品牌策划,市场推广上大胆创新,要与专业性杂志媒体合作,再不能出现一个广告播三年,信息传播滞后的现象。
3、职业教育发展要进一步得到社会观念的广泛认同,必须将“学而优则仕”向“技而精则业”转变,无论接受大学教育或职业教育,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只要政府真正重视,全社会才会高度重视。
应对经济危机,职业教育正是一个发展与崛起的过程,我相信,中等职业教育是“国策教育”,市场空间巨大,武汉的民营职校未来发展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