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人格,是其主体精神的要素,鲜明个性的内核,能动发展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也不能用空洞的大道理硬性灌输.而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格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自尊心得到尊重、理解和认可是人格得以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反之,若自尊心受到损伤,则极容易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扭曲。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做为一个“人”的神圣天性。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在其独特阅历环境和生理、心理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班主任不能搞师道尊严,不能搞唯我独尊,而要主动地、自觉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先做他们的朋友,再做他-们的先生。以人为本,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处处为学生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占有教育的主动权,富有成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起点,前进的动力。它是一个人要求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情感,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缺点的重要内因之一。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应多采取“成功辅导法”,即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身上的特长或闪光点,抓住机会及时诱导、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同时,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在给学生创造自我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学生所在班集体的建设工作,集体是个人发展的环境,它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熏陶、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培养一个友爱、互助、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对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积极参与与他人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活动,从而在他人和集体的肯定中获得自我肯定,是十分重要的。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班主任应重启发,重引导,重组织,重导向,把对集体的指导和对个体的指导结合起来,把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结合起来,是塑造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渠道。 三、坚持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 自律精神是学生健康人格成熟、稳定的表现之一,而自律精神的塑造要靠长时间的养成教育。自律精神的养成教育主要应通过纪律的养成教育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来实施。班主任应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学生大会、班团会等各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习性,如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等,看起来是一些无关要紧的小节,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影响甚大,不可稍有忽视。要有效地实行学生遵章守纪的养成教育,关键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要致力于净化和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心理导向,制度导向,舆论导向,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从“一日生活制度”的严格实施抓起;要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都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为出发点和归宿。 四、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榜样往往是他们理想的坐标,行动的楷模,力量的源泉。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往往也就是他们在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的时候,这时班主任应及时地搜集伟人、英雄模范、同代中的佼佼者,以及同学巾的先进事迹等素材激励教育他们,引导他们想一想,榜样人物是。怎样以自信乐观的心态,百折不回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和挫折,从而赢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辉煌的。通过对比,使他们增强了战胜自我的勇气,进而形成一种勇敢、坚强、自信、乐观的进取精神。另外情感是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班主任要经常以社会实践教育、语言文学教育、音乐教育、审美教育、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等等来培养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具有高贵的气质,高尚的情怀,高雅的情趣,使其人格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