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再认识



 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在理论界、在实践上都可谓是炙手可热,虽然人们的认识有所提高,办法有所优化,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谋求高校和地方的双赢上面,我们的步调显得迟滞,思路显得狭隘,举措显得简单。那么,谋求高校后勤社会化双赢局面需要些什么呢?我的认识就从新教育的角度起步。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德政工程,特别在当前,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自1999年起全国年平均增加新生40万的情况下,这项工作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教育纳入战略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把教育纳入整体布局之中,而不是孤立办教育,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指明了方向。1999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首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更是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

  时间步入2008年,放眼展望,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正稳妥高效推进。根据全国一些先进省市的做法,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完全能够使高校和所在地区双赢。这些省市高校密集带的人均GDP在增长,群众的文化和文明素质在提高,与高校后勤密切联系的产业不是在后退或止步不前,而是在阔步前进。由此看来,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所面临的总体形势是十分喜人的,特别在党的十七大方针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感召下,这项工作显得更为良性。

  虽然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正在朝纵深发展,但创新依然不够。一些头头脑脑和利益部门依然担心利益的流失,放不开手脚。据粗略的统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比较满意的高校在全国占了不到6成,只有4成高校趋于完善,还有绝大部分高校正在探索和尝试阶段。

  二、湖北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

  湖北是闻名全国的高教大省,拥有各类高等院校近55所,在校学生多达60万人,科研机构30多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超过19人。湖北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也走在全国全列。所以2000年12月,全国第二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选在武汉召开。2001年5月,湖北省又召开了高层次的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地区经济研讨会。那次会议,国家计委、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的有关负责同志应邀出席。当时湖北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王少阶,武汉市委副书记赵零、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更是与会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而且当时的各大媒介都做了深度报道。

 据了解,湖北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武汉,而武汉地区的高校又主要集中在洪山区。当时的洪山区委书记李富生

透露:辖区内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6所高校,3所成人高校和一大批科研院所,高校学生19万人。他们拥有服务于高校后勤丰富的资源,501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可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辖区内正在崛起的以蔬菜、水产、畜禽为主导的都市农业,可以满足高校后勤所需。一大批建筑和有实力的企业能圆满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

  当时的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建言:湖北要从教育大省的角度搞好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高校要集中精力办学,必须解决好后勤,而后勤社会化恰恰适应了市场需求,能从根本上扭转“高校办社会”的怪圈。除了地理环境的优势,政府的主导,社会的期盼,媒介的重视,高校的整合都是湖北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动机。相对于全国来说,湖北的这些软环境优势是可以复制和借鉴的,这也为全国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了时机。

  三、从湖北的做法看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着力点

  据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透露,他们1998年7月就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将后勤职能从学校剥离,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集团,学校党政部门不再干预后勤集团的具体事务,使之在体制上就具有社会性。与此同时,在后勤集团里面组建各个行业中心,让他们参与社会化竞争,在市场大潮里不断发展壮大。而武汉大学除了积极尝试把学生宿舍和食堂社会化之外,还在水、电、暖气、邮政等方面进行社会化改革。他们把这些领域作为后勤社会化工作的着力点,与地方政府一道共同商议、积极探索。

  此外,湖北有的高校还在这些方面下力。1、对大学生和教师公寓进行社区规划;2、动员开发商在高校搞廉价的基本建设和参股投资;3、公寓启用时组建有学校、社区参加的管理委员会。4、重组由高校和社区协作联动的安全保卫模式;5、有限度地开放文化体育场馆,盘活后勤资源。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上,政府还应该统筹兼顾。比如有的工作有利可图,人人都来关心;而对短期看来利益小,又涉及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事情不闻不问,最后把不好的事情留给学校,无形给高校压担子。由此看来,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着力点在于谋求政府的统筹主导,寻求高校和社会双赢的契机,在于社会和高校的融合协调,更在于人的思维和认识上的提高和统一,在于承受压力、面对困难迎头赶上。新契机是严密思路的产物,不是不可企及的。具体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双赢的新契机有这些要素:对于简政放权方面要大胆、精细、稳妥;对于社会参与要开放、积极、融合;对于后果要估计充分,更要做好失败的补救工作和多手准备。毕竟高校社会化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

  谋求高校后勤社会化双赢的新契机在于统筹分化和融合两方面职能,概括来讲:分就是分权,让利,合就是通融、合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这条征程上,只要拓宽思路,着眼长远,我们就一定能找准切入点,高校和社会就一定能取得双赢。(2238字)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再认识
  作者简介:知名教育问题研究学者,留学归国人员,曾专门赴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研修语言和教育。

  配图为国家举行的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会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763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再认识》为网友怕痛就别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