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与再认识



柴福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与再认识

 

[内容摘要] 中国的高职教育,产生与发展时间不长,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正确的选择,但应像马列主义一样,也要“中国化”才行。本文从教育、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知识教学,

人才培养规律,道德和高职教育三大职责等,从四个方面谈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与再认识。

[关 键 词] 教学模式   专业基础   百年工程   职业道德   三大职责

作者本人供职的学校,创立于1949年4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北岸,国共两党正在北京谈判,解放军一方面准备渡过长江,一方面等待北京谈判结果,同时为培养解放区需要的大量财经类干部而设立的一所学校,若计算职教年限,明年就是60周年,转高职,也有10周年了。

本人从1975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基层税务部门工作了17年,1991年调职教,正好也是17年。人生已过天命之年,34年职业生涯中,爱关心闲事,经常为中国税制而忧、为中国经济发展而患、现在正为高职教育而愁。

为高职教育愁的是:职业教育只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条路吗?高职教育不需要学习科学知识吗?高职院校能培养出社会急需人才吗?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形式是什么?等等。

一、人才培养是科学,是科学就必须百花齐放

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深知“正名分”是正确行动的第一步这样一个道理。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高职教育学》虽然还没有完整形成,但它是《高等教育学》与《职业教育学》交叉学科。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明确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说明高等教育在发展分化之中。经研究①:普通高等教育属“知识文化教育”类,高职教育属“技术文化教育”类;二者的交叉部分是工程教育,后者的教育谱系尚不完善;普通高校是按学科设置院系和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不按学科按行业设置院系,按职业设置专业;并改理工科、文科等专业大类称谓,为生产、加工、管理、服务类专业;高职专业设置是社会不同行业中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与深化。

2006年,教育部14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已实施三年,2006年28所高职示范院校,首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震撼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接着,又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推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对高职课程进行颠覆性革命,为中国高职教育奠定了教育学前沿理论与实践基础。

高职院校,整体上是高教中的弱势群体,除少数发达地区和省属院校外,80%以上的地、市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财务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济社会没有解决基础问题,品质上没有解决“姓高”问题,教师没有解决“学历”与“双师”问题。这样的条件下,“校企合作”只会流于形式,有赏实习替代“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与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没有什么两样。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初等职教,仍有存在的土壤。中西部许多高职院校方圆几百里,没一家大中型企业,处于农业经济社会包围之中。中国城市化任务远没有完成,80%国土面积上的中小城市,只能说是以个体为主体的“集镇”和政府驻地的居民区,工业经济现象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主体,仿效于发达工业国的职教模式,在非沿海后发地区水土不服是必然的。

本人供职的学校过去50多年,为当地培养了近10万名职业人才,成为当地各条战线经济建设的骨干人才。他们接受的是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基本技能教育。即所谓“三基教育”,强化专业主体技能训练,有“五个一”②之说,每天午后有半小时的“天天练”。当时的毕业生,大多是单位业务能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其实用性高于当时同专业的本科生。

时世变迁,当年的珠算变成了计算机,当年用笔写字,现在是打字,教育、教学模式的确需要改进,但不可能全国一个模式;政府支持高职教育,更不能“是这个模式就是示范,其他模式就不能示范”。社会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是最好的自然选择。中国北方植物、沙漠植物与南方热带植物都是当地最好的品种,引进新的植物品种,需要多个环节试种试验,成功了才能大面积推广。这种植物现象与高职教育没有必然联系,但其道理应该是相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未经中国实践检验的模式,不能认定为先进,只能认为是试验、实验。

所以,中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允许百花齐放,多种教育模式并存,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实际需要与可能,努力培养生产等一线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政府履行全国统一标准的资助义务,并适当向中西部倾斜。同时,开展基本教育资源条件的真评估,不合格的,指定“先进职院”兼并。

 

二、是高等教育,就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话,高职教育就必需教授基础知识,不是“够用就行”。“够用就行”是“多快好省”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快富”和“GDP高速增长”等社会急躁心理在教育界的反映。之所以“够用就行”能大行其道,且有“生物模型”之说,其合理性在于基础文化知识(指生产、加工类专业的《大学语文》,管理、服务类专业的《高等数学》,不涉外专业的《大学英语》)科目,对一些专业来说可以是“够用就行”,但是,专业基础知识,即使够用也不行,是高等教育,就必须按学科和职业要求,教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本人,在2004年报名学习汽车驾驶技术,想圆一个男人的驾车梦。驾校的师傅的确驾驶技艺高超,但文化知识少,更没有教学知识。其教学程序是:第一天教驾驶室四个操作件(方向盘、换档手柄、油门脚踏板、刹车脚踏板和离合器脚踏板)的功能、方法与练习。第二天开始学习试驾,在学习时,够认真、够虚心的,可是我问的问题太多,外行的话,师傅们不知道如何解答,也没有恰当语言表述,被问的够烦。而试驾时,起步总担心离合器放慢了,齿轮没咬住,车子动不了;踩了离合器又担心车子会停,也不记得放油门;换档时,认为高速运转的齿轮就会打坏等。我会骑自行车,知道根据路况与行人,提前作好准备等要领,但实践操作起来,协调性、准确性、及时性、操作力度等很难恰到好处。一周后,虽然能操作,可不时出现错误,考虑其风险,不得不放弃驾驶技术的学习,成为终生之憾。

这次驾驶技术学习经历,除有自己操作天赋缺限之外,与师傅们没有文化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有余,职业能力不足有关。单一技能教学是这样,本人一生职业生涯(通过学习会计知识,税收技能得以充分发展,接受研究生教育,研究能力得以提高,充分体会到知识对技术与能力的强大支撑作用)证明也是这样。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能教学,它是一个系统,技能与知识是有机体,若只教技能,专业基础知识“够用就行”的话,且不论够用的标准难以把握,不系统教授专业基础知识,必然肢解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支离破碎的知识不可能作为技能的理论支撑,尤其是社会科学类专业,显得更为突出。即使专业技能训练得十分熟练,一个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载体,还是高级人才吗?

高级人才的“高级”含义,可有多种解释,但知识的高深与技能的高等,这两项缺一不可。高等知识文化教育,主要在知识的高与深上做文章;高等技术文化教育,仅仅理解为“技能的高等”是不够的,高等的技能,必须有高等(放弃“深”)、系统,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做基础。这个基础既是技能的支撑,又是知识迁移的原点,更是未来创业与转业的知识储备。

我们不仅要为高职学生未来创业与转业储备专业知识,高职院校还要适当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这是高职毕业生不可能100%或终生从事所学(专业)职业的客观要求。

 

三、人才培养是百年工程,远期目标不可能满足即期需要

中国社会,是当今人类社会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变迁日新月异,社会人才需求与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凸显。高职教育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民间自发、90年代官方认可、新世纪大发展的“三个十年”的孕育发展。由于它的诞生和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已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2007),部分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全国高校在校生数2100万人[1],居世界第一位,一举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稀缺的格局。

因出生人口数量变化,按预测,维持现有招生规模和增长速度不度,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2]。可预期的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阶段迈进的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十年。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经济和高等教育,都由数量型扩张转向质量型提高,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数量型矛盾将逐步得到缓解,而质量型矛盾将上升为主要矛盾。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要切实保证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既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整体效益的要求,也是在大众化阶段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其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第三、政府要保证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平投入。第四、高职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

小平同志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也要认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中国才能从一个人口大国逐步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从80年代到21世纪的前十年,高职教育在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下,存在急功近利、注重量的发展现象,是可理解的。中国经济正处转型期,高职教育也一样要转向质量效益优先阶段。

人才培养不仅有滞后性,还要把它放在更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看,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是一个长期过程。2008年世界经济下滑,中国有几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我们是不是要减少招生计划?关闭几家高职院校?社会人才需求的脉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根本性的,但不是“即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市场经济社会起伏大、变化快,人气与心理预期等感性因素也起作用,高等教育却是一个理性的、长期的“慢工细活儿”,不能跟着经济社会周期性起舞。

高等教育要从社会管理体制上定义为中国的“亚社会”,让其在长期稳定、法治、富足、专业、求真、务实的环境中,精心“塑造、雕刻”具有高深知识、高级技能、高等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才有可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道德、知识技能、生存能力,高职教育的三大职责

职业化社会的到来,给职业教育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之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它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劳动者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以系统、全面的规范,对劳动者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以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里已成为“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课”了,简称“两课”。教育部把“两课”的开设,上升到中国最高决策机构确定下来,使“两课”成了文革中的“毛主席语录”一样。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不能试图把全中国所有大学生个个培养成活雷锋,也不能试图让每一位大学生成为中国的马列主义者。国民教育只能立足于培养有一定品质的社会公民,对那些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大学生,再在大学的党校里,开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课程。

有品质的公民教育,是国民高等教育;有马列主义世界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是中共党校教育;有军事理论与战略、战术的教育,是军事院校教育。

高职教育的公民品质教育就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完全是课堂课程,它要融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通常所讲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其中的“教育”就是指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就是现在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

现在的“两课教育”与学生管理和生活脱节,上课是老师,管理是辅导员(有的甚至是干部家属、下岗女工),教学与教育两张皮,生活上基本上是放任不管。真正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把课堂教学、职业与就业教学、思想政治辅导、行政管理、生活辅导、心理辅导、课外活动指导等,这七项内容统一由“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老师”这一类人承担,与学生同吃、同住,划归教师编制。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老师”应该是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有志于职业道德教育,且有相近专业知识,接触过相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思想品质相对较高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担任一届以上的辅导员,才能取得大学教师资格,担任两届以上辅导员,教学质量好,才能进入中级职称评定行列。大学老师的补充,除这种形式外,必须是硕士以上毕业研究生。

现在的大学生再不是80后了,而是90后了。独生子女占比高,我们的许多观念和认识大学生们并不认同,最显著的表现是价值观、消费观不同。他们中,许多人对别人的关心与关怀,认为是应该的、必然的、自然的。那些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大学生,面对消费习惯、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落差。在高校学生群居状态下,带来一系列心理变化,引发安全事故。就业问题,从入校开始,就必须开始引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树立。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与人交往的方法等等,这些教育事务,都是现代大学必不可少的教育事项。

我们的高职教育,过去只重视教学,不重视教育;现在开始重视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了,若再加上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那么,高职教育从结构上看,就完善了。因为,我们是培养的是有思想的人,只能人性化地用道德、道理、真理、知识去影响他、感化他,让其用正确的方法认识世界,用正确观点看世界。训练其技术,提高其未来的生存能力,培养对社会只有益没有害,具有高深知识、高级技能、高等修养的现代国家公民。这才是完成了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职责。

 

 

                                      2008年9月16日

 

                                                  

注   释:

①经研究,是指作者,从2005年到2008年的研究成果[A]。

②“五个一”,是指当时的黄冈财贸学校1970年代,提出的专业技能项目名称,随着时间推移,其内容不断变化。首次提出的是:一手好字、一手好算盘,一幅好口才,一本好帐,一篇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教育新闻网,教育部: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历史性跨越[Z],2008年3月20日。

[2] 辽宁教育研究院课题组,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贡献及未来发展空间预测[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柴福洪, 男, (1957年5月-- ), 湖北蕲春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E-mail:[email protected]电话:0713-8348688传真:0713-8345265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  邮编:4380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7633.html

更多阅读

现代印刷术的诞生、发展、应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印刷术视频

(油印网:pookz.banzhu.co)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更新,人类的享受与需求。印刷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长久性的、广泛传播视觉信息的技术手段,使用印墨或着色涂料通过印刷机械设备,在纸张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在“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圆桌会议”上的演讲童之伟【按语:2013年4月8日,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与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对话: 中国新时期的新改革”,中美双方有40位学者与会,中方出席的有吴晓灵、吴敬琏、许小年、季

中国宪政网 宪政、无赖与人性之恶

     假如将政治制度比作足球战术,宪政主打防守反击,防守如抑恶,反击如扬善。宪政主义始终把防守放在第一位,有时甚至不愿投入太多兵力去进攻,对它来讲,能把防守做好,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观诸宪政格言,无论“把权力关进笼子”,还是“权利

声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与再认识》为网友暖梦旧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