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报道天津大学在2008年师资培训方面做出的一个重要举措,即所有的新教师员工在走上三尺讲台之前,必须接受为期42课时的关于“师资创新能力与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课程培训,授课老师多半是海外专家学者、校内学者以及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其中,龚克校长的“为师最重是师德”给我的印象和感觉较为深刻。
我无幸参加这样的培训。但自从担任大学教师以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尤其是一个优秀大学教师的重任与艰难。
我不喜欢这样的教师风格——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器”,或者说把学生看作一个典型的80后乃至90年代的无知群体。基于这样的思维,许多教师企图通过考试、出勤等方式来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尊严。换言之,许多教师喜欢板着一副严肃的脸孔在学生面前说教,在他们看来,通过考试或者出勤等手段来达到威慑学生的目的。但事实上,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依然缺乏感染力,学生依然对教师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亲近与尊重。
我喜欢把学生看作未来的职业人士,这是我的学生观。在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群体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学生:你们不是象牙塔里的学生,你们是未来的职业人士;我将会以一个未来的职业人士来要求你们,来与你们共同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分享知识的魅力。因此,在我的课堂里,我会充分让大家发言,我会以励志、梦想以及沟通的形式来进行课堂的授课。我将这样的授课命名为“别样的培训”。这也是我的孜孜追求。
因此,在我看来,现代的大学教师至少应该具体以下一些基本特质,换言之,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素质方可称职。
1、有激情。教师拥有一份来自对生命热爱、对生活向往、对知识渴望的激情,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和双向互动的充分保证。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能在课堂甚至课外赋予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难以想象,在一个没有激情教师的授课下,学生能发生对知识的兴趣,对问题的好奇,以及对生活的憧憬?
2、有爱心。教师拥有一份爱心,是出自对自己职业的责任,以及对大学生的责任。没有爱心,教师会对教学产生厌倦,对学生产生冷漠。一个对职业没有爱心,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岂能去感染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呢?
3、具备强烈的时代感。信息时代,让每一个人在网络里发现人性的美丽与丑恶,也能从信息里挖掘价值与垃圾,大学教师不能仅仅从经典里去追寻知识与理论的光辉,而且应该学会把握时代与现实,从纷繁芜杂的大社会里去挖掘潜在的现实素材,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其隐藏的知识信息与道德力量。结合现实去探讨理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激起学生的脑部思维。
4、要不断地去学习。大学教师面对是一个个日益成熟的未来的职业人士,他们大多数人从小就接受了较好的幼儿教育,至少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他们拥有大量的信息储备,具备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所无法比拟的信息优势。因此,他们具备对大学老师最起码的感性判断。基于这样的现实,如果一个大学教师不能努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充实自己,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
进一所好大学,不容易,比如至少具备博士学位;其实,做一个优秀的乃至卓越的大学教师,更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扩大自己的学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