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借壳上市一推再推,引发外界纷纷议论。到底是香港证券监管部门有意阻挠,还是青岛国有资产管理局执意不放?或有其他什么更多的原因。笔者通过对海尔借壳上市及其被迫推迟的原因进行深层分析,拨开重重迷雾探清虚实。)
7月底,对于海尔集团来说遭遇了不小的打击。因为集团的借壳上市计划又是被迫推迟。6月28日,香港上市公司——海尔中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海尔中建“再次”延期认购海尔集团所持有的飞马青岛公司35.5%的股权,其相关认股权行使日期将延长至2005年12月31日。上次延期发生在6月末,那时称,认购日期将延至8月31日。最终,苦苦等待的海尔人不得不接受残酷现实:他们还有18个月的漫长日子要等下去。
海尔借壳上市酝酿已久,但却一波三折悬念丛生。
海尔上市要借的“壳”就是海尔中建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0年10月,海尔集团和中建电讯在青岛和香港分别合资组建了两家从事手机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两者分别改名为飞马通讯(青岛)有限公司和飞马通讯(香港)有限公司。而“飞马青岛”和“飞马香港”都是由海尔集团直接、间接控股的公司。很显然组建这两家公司正是海尔借壳上市的第一步。
海尔中建前身为中建数码媒体,为中建电讯(香港另一家上市公司)所拥有的香港上市公司。2001年,海尔通过资产转换,取得了中建数码部分股权,中建电讯也更名为海尔中建。也是当年,海尔集团通过收购持有了海尔中建21.93%股权,进入了中建系。这是海尔集团走的第二步棋。
又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到2002年底,海尔集团在海尔中建董事会的九个席位中占据五个位子,具有了实际控制权。海尔集团也在那时候后开始,对海尔中建注入部分手机业务。海尔借壳上市的步伐越来越快了。
今年以来,海尔加快了上市准备工作,然而却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月8日,海尔中建停牌。两天后,香港联交所公布了海尔中建递交的一份披露公司股东权益变更的英文版文件。当时的文件表明,海尔集团已于三天前完成了对海尔中建的股权增持。4月6日,停牌一个月的海尔中建恢复交易。当日有公告表明,海尔中建必须向联交所申请一项新上市的许可,才能最终实现海尔集团的借壳。公告也发布了关于海尔集团计划向海尔中建注入部分白色家电业务的具体方案。然而过了没几个月,又发生了变化。6月30日,海尔中建又发布公告称,协议三方同意延长注资协议中的最后期限至8月31日。再下来,便是7月底这条新闻,海尔注资之事被延长到2005年12月31日。
业界一片众说纷纭,屡屡夭折缘由何在?
有关这次推迟行使认股权期限的问题,海尔中建公关发言人如是说:香港联交所需要更多时间处理相关文件,以及与上市公司进行沟通。然而业界对此又另有解释。
一方面,香港联交所为了保护股市、股民,突改规则,致使海尔借壳推迟。
一直以来,香港证券监管部门就对借壳上市存有戒心。因为一些公司通过走借壳上市这条路,躲避了普通股票上市的严格审查,这便有可能给股市和股民带来风险。有鉴于此,香港联交所对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也一样,他们担心海尔借壳上市会存在这种嫌疑。很早以前,海尔集团欲借壳将部分家电业务在港上市的消息就引起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今年3月初,香港联交所发布了公告称,从3月31日起,借壳上市的公司将被视为新股上市,要接受严格的审查。
海尔集团面对香港联交所新上市审查时所要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香港联交所认为海尔中建现有的盈利能力并不强。海尔集团要向海尔中建注入的白色家电资产并不是它的“强项”,而海尔集团最优质的白色家电资产大部分还在于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中。因此,他们怀疑新注入资产的业绩状况和盈利前景。所以,要想成功地借壳上市,海尔必须在注资这块走一段漫漫长路。
另一方面,青岛国资局何日首肯,也是海尔借壳上市成功与否的关键原因。
香港投资界人士分析认为,海尔此番借壳上市是有其政府背景的。海尔集团借壳上市更多考虑的是解决MBO的问题。而这一切要等青岛国资局作出表示。所以,要等到8月中旬,青岛国资局对海尔集团借壳海尔中建的整个方案做出批复。这便是海尔借壳上市的瓶颈所在。
笔者就MBO及国有股转让的问题咨询了厦门大学一位该领域的教授。该教授认为,海尔集团是一流的国际化企业集团,但是其内部的各种产权关系却是混乱不清。海尔集团管理层的薪酬体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所以,海尔很早以来就考虑了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成功完成MBO,理清内部产权关系,以发展的角度看,海尔集团整体上市最主要的效果是可以解决海尔长期含混的产权问题,同时重新整合集团内部资产。至于青岛国资局为什么迟迟不肯做出批复?以前,国有股股权转让都要到财政部审批,现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地方政府也有了最终审批权。这使得MBO在政策上具有可操作性,企业要做MBO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当然,这就有可能使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产生遐想——欲无限制地控制公司的资产。青岛国资局方面大抵就是担心这个。另有专家诫告我们,不要一味的强调对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不足,还得关心关心他们应该对国家和股民尽的信托责任。因为,难免有些国有企业老总会打着“产权改革”的口号,掩盖其缺乏对国家和股民的信托责任。
这些问题的确是存在的。看来,海尔集团要想成功地完成借壳上市不仅仅是如何注资的事。这里面关系到香港方面对股市、股民的考虑;关系到海尔国有资产何去何从的问题。
就在海尔苦苦忙于借壳上市之际,TCL移动境外上市的总体方案已于8月3日获董事会通过,方正整体上市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期待着隐藏在海尔上市背后的问题早日解决;我们期待着一个有全新构架的海尔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