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改革 农村教育改革的变化
农村教育改革的变化 知识经济浪潮的扑面涌来及其所营造的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无疑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我国占较大比重的农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融洽接轨,汲取现代科技供给的知识“乳汁”,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使农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益向前发展,有赖于我国农村教育承担起相应的使命,去发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潜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自1978年3月中国第一次科学工作会议的召开至今,改革开放30年的教育发展史,贯穿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红线。30年前,首先是思想大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推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自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15年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逐步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而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教师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使教师——中国已存在几千年的古老职业纳入了现代法治。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使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随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浸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成了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这些无不促建了社会主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人力资源是一定地域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力的总和,是直接投入建设与尚未建设人口能力的集合。”当然,在教育方面,具体到其核心就是课程改革。 一、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路改革和构建 课程目标的导向是一种为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对于新时期的新的人才规格要求,通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满足这些新要求,其中课程改革则占据着重要地位。社会的发展,对个人不断获得知识、技能以适应不断变迁的社会生活的要求更为突出。这要求教育应以改善学习者职业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个人的理性能力和参与社会或集体事务为目的,用终身教育理论来构建其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模块时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生涯发展过程中个人能力、人格、经验的阶段性变化,并依据这些变化提供以后人生生涯导向的学习活动的课程,以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多元化等设计教学内容。 二、改革和构建了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在新的形势下,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出发点。1、确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标。2、突破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实现了课程体系的根本转变。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实际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就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加强能力培养;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尽量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归纳、升华,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终身教育理论来构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 三、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和创新的内容 教育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综合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课程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新形势之下,面对严峻的挑战,针对我国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了教育的课程结构。 2、改革和调整课程内容:(1)突出理论内容的指导性,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教育由于其教育性质、特点、任务、培养目标,决定了理论教学内容不可忽视,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追求系统、宽厚,要突出重点,适当拓宽,突出应用,能适应岗位所需,并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突出其指导性。(2)适应新形式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信息产业在信息服务、通信产业、计算机与网络产业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终身教育的思想逐渐为各国所接受,教育将更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与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所需。为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删除掉课程当中一些陈旧的内容,同时应把最新出现的人类的科学文化成就反映到课程中去,体现“先进性”。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确定,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 3、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以更富有弹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的教材供学员与教师使用,以代替常用的固定不变的教材。而且改变传统的“文字型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代之以多种多样的电子教材,如CAI课件、网络教材、教师授课的MP3等。这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出来的数字教材形象、生动、灵活、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易于保存,可反复播送,更能适应成人在职、业余自学,或配合教师讲授时的使用,教学效果好。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逐步提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已成为学习的重要形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媒体与同学、教师或其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在OL开放式学习中,开放的学习资源不仅能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素材,还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部分地代替了教师的功能,所以交互还包括了人与媒体的交互。 实践证明,OL开放式学习同其他学习方式(面授、电视、自学等)相配合,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当然,技术的进步和学生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我们创造“人—网—人”和人机交互的协调环境。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高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远离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 其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分、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是人类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绚丽的花朵。科学的精神本质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自近代以来它就形成了自己明显而独特的精神特征和品格。对于科学技术中的这种精神因素及其重要性,许多科学家和科学史家早就注意到了。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指出: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和精神因素,是构成我们诸信仰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爱因斯坦也指出:科学的“方法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 。“知识——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创造的原料。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就越能解释新情况,吸收新信息,解决新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任何知识都是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能否转化为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知识的性质是“活”的还是“死”的。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怎样把知识教活、学活,千方百计提高知识的“动化率”。 第二,知识结构是否合理。 这里所说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体系在求知者头脑中“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多要素、多层次、多系列的动态综合体。要建立高效的、具有创造力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要着眼于高度准确、互相联系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的联系性越强,亲合力就越强,思维就越活跃,新概念就越易于形成,创造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二,要着眼于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这就是说,一组在内容上有必然联系的信息,其含量越大,思维的跳跃性就越强。这样,便可能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按照新的思路,重新组合成新的定理,产生创造性成果。其三,要着眼于纵横贯通的理论体系。创造教学的综合性原则,要求各学科互相渗透,使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把散在各门学科的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联成一个新的网络,产生创造性成…… 激励教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激励。激励的神秘成分是“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产生“成功感”、“成就感”,只有“成功感”、“成就感”,才能使学生产生“自尊”和“自信”这两种品质,“自尊”和“自信”可以使学生产生最积极的学习心态。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农民积极主动、科学理智地参与,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水平,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2]冯秀琪、贾瑞凤、冯谦:《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策略的思考》,载于《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29-32页。
[3]裘伟廷:《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交互作用》,载于《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9期,3-6页 [4]李永健:《多媒体网络教室课堂学习环境与理想学习环境的差异比较》,载于《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35-38页。 [5]林树敬:《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设计》,载于《广西教育》,2003年12期,33-37页。
更多阅读
江苏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11年) 教育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11年)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11)56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管理工作 浅谈农村小学安全教育
●永安市加福中心小学 庄礼炫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寄宿制小学成为农村小学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许多住在较偏远地方的小学生都集中到中心校寄宿读书。目前,在我中心校300百多名学生中,寄宿生有73人,寄午生(中午寄
浅析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其深化方向 浅析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国许多有关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领域都亟待加强,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更为紧迫,为此,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及改革的方向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本文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行政体
改革开放给我们身边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众多的发生父辈和我们自己身边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
高中教育改革的几个热词 全面深化改革几个重点
1.课程标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各科都已经制订了课程标准,并颁布实施。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整体上比较粗糙,缺乏可操作性,教师阅读了这些标准,也很难搞清楚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有时候我们会责怪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看课程标准,这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