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精神”如儿戏,达能在中国疯狂“花心”
打开达能在中国“花心”记录档案,让我们感知达能的“风骚”:
一、奶业
●1987年,成立广州达能酸奶公司。
●2000年,达能获得“二奶”光明乳业5%股权,并不断谋求对这家中国乳品市场有力竞争者的增持。
●2001年,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参股光明,比例为5%。
●2005年4月,达能亚洲持有光明乳业股权增至9.7%,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
●2005年10月,达能亚洲第三次增持光明乳业1.85%股权,股份总计11.55%。到2006年4月,增持光明股权达到20.01%。
●2006年12月,达能与“三奶”蒙牛组建合资公司,达能持股49%。致力于酸奶等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
二、水业
●1996年,达能开始与娃哈哈建立合资公司。娃哈哈以旗下5个利润最丰厚的企业,与达能和百富勤合资成立5家公司,一次性引进4500万美元,娃哈哈占49%的股份,之后百富勤破产,达能增持达到51%的股份,此后双方先后合资成立了20多个企业,达能累计投资1亿多美元。
●1996年收购“二奶”深圳益力食品公司54.2%股权。
●2000年3月,收购“三奶”乐百氏92%的股权。
●2004年,收购“四奶”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
●2007年2月,达能在“五奶”汇源果汁(1886.HK)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迅速接近朱新礼39.6%的股权持股数。然而,达能遭遇强劲抵抗。今年3月,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再次额外发行6000万股。此举将达能持有股份稀释到21.3%,相反,朱新礼家族持有股份则增至42.14%。
达能以近3亿美金(比娃哈哈多投入1亿多元),确保了其在汇源果汁中的第二大股东地位。
对于得来不易的汇源,达能在整合上明显用心良苦。参股仅两个月后,达能与汇源之间的整合已经正式开启。达能在桶装水、饼干等业务领域的三位高管已经空降汇源。其中,原达能中国桶装水及益力公司总经理毛天赐担任汇源集团执行副总裁;原乐百氏桶装水总经理刘颗出任汇源集团销售副总裁一职;原达能中国饼干人事总监张向东出任汇源集团人事总监。
达能与汇源股权争夺战,可谓惊心动魄。
欺负娃哈哈不懂市盈率水平,低价强行收购非合资公司
也许,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合作时,娃哈哈宗庆后真的不太懂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尤其不懂市盈率水平、不懂资本运作。
或是当时,娃哈哈急于和达能合作成功,不顾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尤其不顾市盈率水平,将娃哈哈商标以1亿元,“半卖半嫁”给合资公司,造成日后巨痛。
1995-1996年,娃哈哈年销售额达10亿元,年利润1亿元,娃哈哈商标竟以1亿元“半卖半嫁”,当是大失水准:做价太低!
富有玩笑、讽刺意味的是,在双方宣布合资的当月,北京无形资产评估中心评估娃哈哈商标价值22亿元。
我想,娃哈哈人、尤其宗庆后,那时的内心滋味,是“有口难言”。
捡到大便宜、“偷着乐”的当然是达能:在没有进行财务审计,达能就迅速注资娃哈哈,生怕“夜长梦多”、娃哈哈反悔。
10年之后,当达能故技重演,提出以40亿元收购非合资公司(非合资公司净资产56亿元,年利润10亿元),遇到宗庆后断然拒绝。
娃哈哈非合资企业,若根据市盈率水平评估的价值,当在300-600亿元之间(中国上市公司的消费品市盈率区间30-60倍)。达能要获取51%的股权并取得经营管理实际控制权需要150-300亿元的出价。
达能“恶意收购”,出价40亿元,仅仅市盈率水平价值的1-3折,上过一次“当”的宗庆后,岂能让达能得逞?
欺负娃哈哈不懂合约精神,启动仲裁与法院起诉
什么是“合约精神”?简要说就是双方依合同约定行事的诚信精神吧。
达能以诉讼相威胁的目的,不过是想逼人就范、低价收购。
2006年4月,达能以比市场估价低30%左右的价格增持光明的股份,其持股比例由此从原来的5%上升到20.1%。达能和光明在2002年9月签定协议的附加条款中,达能方面只允许光明在两个菌种的酸奶中无偿使用达能品牌。但后来当光明面临经营危机并借用达能品牌的时候,达能并没有对光明在其他菌种上使用“达能”商标的行为表示异议。但在后来洽购股份的谈判中,达能突然出招并以起诉相威胁。
面对娃哈哈,达能再次使用“以起诉相威胁”的方法,不仅不灵,反而遇到娃哈哈和经销商的强硬反击!
是啊!达能先后“花心”参股针对中低端的消费群体,很多产品都存在同业竞争的娃哈哈、乐百氏、光明、梅林正广和、汇源、蒙牛等7家中国本土公司,其“合约精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