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流程控制与治理结构缺失
驾御一个如此高失败风险的项目,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几乎没有人能够扭转乾坤。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只能依靠稳健投资流程管控系统,以伺机补足风险空隙。好的风险投资流程控制犹如一张细筛网,虽不能确保抓住每一条漏网之鱼,但可保不犯大错。遗憾的事,这个微硬盘项目的控制机制连个漏勺都算不上,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所有的资金。
微硬盘项目的资金完全由本地股东支付,但资金的控制权、经营权和人事权却长期完全操控于朱宝麒手中。而由朱一手安排,一家在香港成立的小公司-威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威星公司)一开始便完全垄断了项目的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这是项目投资方的大忌,一般最低限度的控制在于资金流控制,而在这个项目里,由项目一方完全包揽了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沟通机制也不健全,治理结构的缺失实际已无法行使任何外部控制和有效的干涉。
本来可以直接向向生产厂直接采购零部件,但却要绕个圈,让一个藉藉无名的小公司做中间经手人,更奇怪的是,这间公司还同时承担产品销售总代理的职能,这种明显不合理的安排在被投资方提出后,朱宝麒不惜以停产和辞职作为要挟手段,竟然迫使贵州省政府出面协调,指示各方投资人要克制,要相信朱宝麒“有能力搞好”微硬盘项目。
点评:
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就无法使风险投资的控制流程得到实施。实际出资的地方企业的业务与该项目相差甚远,既无经验也没兴趣参与日常经营运作,股东中的上市公司期望由此项目的高科技色彩使股票升值,满足于纸上的利润数字;国有企业股东是被政府动员来的,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领导说啥就干啥,对项目既无奈又漠不关心。而政府更不是管理企业的好手,相关利益人中没有一方能够制衡实际操盘人,采购预付款和积压的销售回款每年都达到数亿元,损失犹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4.8亿元买来的“自主创新”技术
操盘人带来的“自有技术”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以技术折合1.2亿元入股的美国磁源负责后续的产品研发。实际上项目方给了磁源近3.5亿元现金用于产品研发。由于开发部门始终在美国,由磁源控制,中方实际无法指挥和协调研发和生产支持,无法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研发队伍。
从技术本身来看,磁源最早用于技术入股的1英寸1GB硬盘技术,在项目启动之时实际上已经过时,1.8英寸硬盘专有技术直至项目停工,由于美国研发团队无法完成产品化。最终都没有生产出来一个产品。
根据硬盘行业经验,开发一个产品,需要一支六七十人的研发团队。而磁源研发团队实际人数在最高峰时,也达不到这个数量,而且是同时负责两个产品。这可能源于技术总负责人苏某掌握了其原先服务的企业MICROSTOR全套1英寸硬盘的部件设计和组装技术,而这一点也导致了后来对其盗窃商业机密和不正当竞争的指控。另一项知识产权纠纷从项目启动之时,日立环球存储公司即找上门来。由于日立环球存储手持5000余项硬盘专利,事实上无法绕过,而磁源公司在美国也只获批两项专利,双方谈判时断时续,最终和解无望,三名被告连同项目公司被要求全数赔偿原告损失2360万美元,并被判处永久性美国市场禁入。
点评:
为了将磁源公司技术团队拥有的微硬盘“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带入贵州花4.8亿值得吗?微硬盘项目所依赖的技术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别人的技术,地方政府却对此事实视若未见,帮助其前后获得六笔国家项目拨款,无知得令人齿寒。也许政府可以逃脱对技术判断的失误的指责,但却不能推脱掉本应纠正错误的责任。
骗亦有道与政府的“七寸”
完整地审视整个项目发展的各环节,不难发现外方合作者和实际操盘人有意无意地利用了政府官员的弱点,大大地“骗”了一把。他们实际上靠的只是一张嘴和天花乱坠的美好前景,并没有阻挠相关部门执行必要的审查和控制。
朱曾经为贵州引进该项目描绘了最辉煌的前景,在三五年内,通过“创新知识经济计划”,建成一个上百万人的科技产业区,十年内实现1000亿美元高科技产值。几乎没有哪个地方政府会有对这个宏伟计划的诱惑的抵御能力。如果产值真能达到100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贵州。产值1000亿美元,贵州就赶上富裕的广东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政绩啊,朱某正是抓住了地方政府急于求成的心理这个“七寸”。
尽管项目开工前后三年多,没有一个月的产量达到过预期数量。但地方政府仍愿维持那个美丽的梦想,更义无返顾地以政府担保动员商业银行继续山地该项目贷款4亿多。朱宝麒曾声称接到的“超过70万片,金额达8000万美元”的国际大订单。后证实有相当部分为“意向性合同”。
这个故事本该到此收场了,2005年10月朱宝麒最后一次作为汇通世华总裁的高调出现,联合北京天朗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推出6G微硬盘手机,又宣布与东方通信等四家公司签署《硬盘手机战略联盟合作意向》:汇通世华生产6G微硬盘,东方通信负责采购不少于100万台微硬盘。其实,这是一场新的游戏的开幕。
朱宝麒们的另一个宏伟蓝图打动了某直辖市政府。当年该市政府下发文件称,某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实际出资人将与朱某、潘某控制的技术入股方MAXSINO 成立一合资公司,潘出任合资公司副总裁,朱担任执行董事,以尽快实施“IT综合功能模块”项目。该市还同意为项目融资4亿元。
所谓“IT综合功能模块”是一个更大的饼,朱某筹划的合资公司将成为一个宏大的消费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核心芯片的研发在北京,微硬盘基地在贵阳,成品制造在重庆,以提供娱乐、游戏为主的内容产业在深圳。通过那个几乎已经云消烟灭的微硬盘将这四个环节整合起来,“紧紧抓住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未来”。
天知道这个黑洞又要吞掉多少金钱。
点评:
以微硬盘为代表的发展目标—2005年至2006年达到100 亿美元,并可望上调至300亿美元。对于电子产业基础薄弱的西部省份,稍微盘算一下就知道是个笑话。这个杜撰的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还有要求具有雄厚科研实力才能开展的材料科技和生物科技,其中前者的目标产值为100亿美元,后者的目标是2008年突破300亿美元。增长率是每两年翻一番。这样的数字游戏居然能够让一个科技文化落后、财力有限的西部省份领导心驰神往,不可思议之外也有其必然性。贵州为了不切实际的理想吃了大亏,未必能惊醒其他地方政府不犯同样错误,欠缺专业知识也许不是官员们的错,但失去科学态度的盲目决策、干预企业市场化经营,也许是补缺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