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提出了在2~3年内,对全州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一批;资产重组一批;关闭、破产一批,使全州国有中小企业基本退出国有企业身份。在具体操作中,遵循了因企施策、一企一策、一企一法、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原则,做到“创新不失原则,放开不丢法规,大胆不失细心”,切实加强了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黔西南州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60户,资产总额33.37亿元,企业负债总额21.0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42%。企业年销售收入为8.69亿元,利润为611.43万元,上缴税金2.08亿元。共有国企职工7012人。 目前为止,黔西南州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不同形式改革的共有29户。其中: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有14户;进行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9户;进行租赁承包的3户;进行企业资产重组的3户。经不同形式的改革,企业弱势群体普遍得到了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实现了既是员工又是股东的身份转变,激发了企业内动力,责任感普遍增强,企业焕发了生机,效益逐步显现,政府减轻了压力,卸掉了包袱。 黔西南州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积极探索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先易后难,靓女先嫁”——“摸着石头过河”。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黔西南国有企业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明显表露出来:一是企业规模小、基础差、底子薄;二是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三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低;五是企业负债率高,经济效益低;六是企业机制不活、内动力不足。黔西南州将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将条件好的作为改革首选对象,其步骤是:①先对改制企业进行资产评估;②企业资产评估后报经同级国资部门进行确认;③认真测算企业在职职工退出国有身份的经济补偿金、企业内退职工(40、50内退人员)的生活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费用及企业退休职工应由原企业承担的其它费用;④将测算出的各项费用从企业净资产中折抵;⑤按照国办发(2000)59号文件规定,从折抵后剩余的净资产中拿出50%的资产,折为股份并按一定比例分别奖励给企业领导和职工;⑥对国家应收益的资产,由同级人民政府将收益资产折股后出售给该企业职工。在出售中,如企业职工愿一次性交付购股价款的可按黔府发(1998)39号文件规定,给予10-25%的优惠。
黔西南州在对小型国企的改革改制中,将国有收益的资产变现后,作为国企改革准备金,专户使用于今后的国企改革。目前全州共有14户国有小型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2.重点抓“承债式”企业改革——“摸不着石头也要过河”
由于黔西南州的国有企业多数属高负债企业,如果企业债务这一难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与解决,这些企业的改制将无从进行。在国企改革中,最难莫过于负资产企业的改制。这部份企业均处于债务多、负担重、企业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职工文化素质低的状况。但这部份企业产品又具有一定市场,职工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的意识很强,黔西南州先选择2户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操作中,①通过深入动员,发动职工共同分析讨论企业的未来与解困的道路,求得职工就企业改制达成共识,获得绝大多数职工的理解与支持;②鼓励职工用退出国企职工身份的补偿金作为股金加入企业;③在企业内部融资。要求自愿加入改制后企业的员工,筹集一定股金加入企业(最少1000元,多则不限),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按比例高于职工。④企业用新筹集到的股金,解决少数不愿加入改制后企业职工的经济补偿;⑤对原企业退休人员的其它费用以及企业内退人员的生活费及养老金、医保费等均由改制后的企业继续承担。⑥原企业的债权债务,仍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⑦原企业国有固定资产用于企业折抵债务,国资部门在资产评估确认后,予以消户。企业今后偿还债务完毕,该固定资产仍归属改制后的企业及全体员工。
3.积极探索股份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利用舟桥过河”
我国古代思想家旬况曾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能至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是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黔西南州在以下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1)企业产权有偿转让
对一些由于资不抵债,效益低下,长期拖欠职工工资、欠缴职工养老保险金,导致人心涣散、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况的企业,采取用国企改革准备金与金融部门进行资产重组(即金融债务缩水处理)的办法,使企业通过债务重组,降低负债率,然后再进行企业产权有偿转让,将转让收益用于企业职工的妥善安置,从而消除不稳定因素。
(2)资产重组
对一些产品具有一定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但缺乏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不能得到较好发展的企业,如州戈塘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州白水河发电厂等,帮助寻求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之进行资产重组。重组后的企业既获得先进的工艺与技术,又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资金,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实现优势互补。
(3)债务重组
把握金融部门处置不良资产及呆坏债务的良机,积极主地与金融部门接触,反复磋商,多方协调,使13户企业与金融部门进行了债务重组,重组金额近3亿元。在解决了国有企业不良债务的同时,也解决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黔西南州国企改革的积极推进,为中小企业在加入世贸组织的经济大潮中摆脱体制束缚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对国企改革认识的深化:
1.领导重视是前提。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局面,老大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部门配合是基础。国企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财政、工商、税务、国土、社保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否则国企改革则将“搁浅沙滩”。
3.因企施策是保证。由于企业状况千差万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是国企改革的关键。应该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逐步推进的基础上,使每个企业都能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经营机制。
4.转变观念是关键。国企改革,如果没有观念上的转变和创新,工作就无从着手。特别是针对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等敏感问题。必须要淡化资产的帐面价值,重视资产的使用(经营)价值,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点放到国有资产的营运上来。资产易主效率才高,职工身份变了干劲才大,企业才会在新的机制下释放活力,焕发生机,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