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太多的缺位
如今,国家正在为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而广泛征求意见,高中文理是否分科也在民间和学界广泛争论着,决策的民主意识正在逐步得到强化,这当然是好事。笔者也曾参加此项活动,《必须解开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死结”》一文也于年初发表于《中国教育报》。
但细细想来,中国教育问题还是很多很多啊,有时真的不能不使人焦虑。除了教育与就业,除了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等顽症,仅就教育内部的一些“缺位”来说,也是长期得不到重视而未有解决和克服的迹象。
面对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窘局面,再看看北京新东方学校徐小平先生的演讲视频(点击这里,看徐小平先生演讲视频),我们就会感悟到“生涯咨询”在高中和大学是多么重要的一课。可是,在高中和大学里有吗?大学里有就业指导,很多班主任、辅导老师也会尽力这方面的事情——然而,一般的“就业指导”和“生涯咨询”的内涵毕竟 还是有诸多区别的呀。
高校本应称之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至今还叫做“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还是走在“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路上;开的课程还是毛概、邓论、中国近现代史,最近改革了,增加加了有关法律教育的教材。四合一组成“思想政治教育”课,而只有四分之一是比较实在的与道德、人生相关的法律课程。关乎做人的道德教育仍是几乎缺位的;而面对大学生同居这一现实,性道德、性伦理、性健康的教育是急需的,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基本缺位的。结果,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女生为了同学、姐妹们的未来和健康(包括预防艾滋病),自己编写“性教材”,在学生中广为传读。
在大中小学,现在有了生理卫生课,但是教学情况如何呢?要不就是“越位”(如某些大学在大范围的学生集会上演示安全套的用法),要么就是不到位。当然更多的中小学对这一课是不怎么认真去教学的,有的学校课表上有这门课,但一般都用来上语文、数学等所谓主要学科了;有的,一学期象征性地上一两次课;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课本是崭新的,因为那和“应试”没什么关系。可是,它和学生的人生关系密切而重要啊!教育,除了“应试”、“功利”,还能不能“图”点儿别的更属于教育本身要义的东西?!
中学和大学,对女生和男生的教育是没有多少区别的(除了生理卫生)。然而,自古以来,男女有别啊。女生在未来要担负很多和男生不同的责任,要做很多和男生不同的事情。“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社会政治地位方面;然而在生活上,就绝大多数而言,男女怎么可能一样?
在我们的师范教育中(或称“教师教育”),有多少章节是讲“课堂教学组织法”和“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呢?今年的教材如何待调查;至少几年前的师范院校教学法教科书中是没有或很少有这方面内容的,即使有,也是理论居多,具体操作指导罕见。师范学校实习生来到学校以后对课堂组织的方法、技巧几乎一无所知,在教学实践中完全靠老教师用原始的方法手把手地口耳相传,要么就是靠这些教师在实践中“自悟”或“剽学”。然而, 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和技巧,这恰恰是有别于其它职业的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技能啊!在中国这样一个由于人口众多而无法推行小班额教学的国度里,这一技能对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 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作为教师,如果一辈子从事教学工作,他生命的约三分之一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呀!一个不会或不善于组织教学的老师,不仅无法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他一辈子工作的精神状态将始终处在不断受挫、焦虑、烦躁之中而痛苦不堪!当过教师的一定有这方面的体会。
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如何对待每个班级中都会出现的那么几个令老师“头疼”的特殊学生?这些学生中大多数道德品质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些学生为何会这样?生理的、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原因何在?作为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这在师范教育中也是基本缺失的。尤其是对那些似乎表现“特殊”的中小学生,对造成他们如此状况的生理原因的研究性教学内容几乎是空白,即使对研究探索已经有所进展的“感统觉理论”,很多老师和师范学校的学生还是一无所知。对那些特殊学生不是嫌弃就是使他们“在骂声中成长”……于是出现恶性循环,那些本来先天有缺陷、后天发展滞后的学生,在年复一年的被骂被批中,性格更加扭曲,直到难以矫正,后患无穷!
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还是一种准“公共关系人物”,处于教育“公关”的中心位置——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总是面对全班几十位、上百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位、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家长以及学生的其他长辈。师范学校是否应该开设《家长心理学》和《教师公共关系学》?是否应该以微格教学的方式更多地让学生、让参加继续教育的老师去学习、实践?是否应该让师范学校的学生早早地为此做好准备? 我们常常看到新教师无法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他们面对那些年龄、地位往往比自己高很多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要么以孩子老师自居而对家长缺乏尊重,要么面对那些不懂得尊重老师的家长而气愤、无奈、无计可施……教育必须的沟通没有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方面应有的配合也随之消失了……
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周期性长,即使从今日开始开展某方面的革新,而要真正见到成效,往往是几年乃至更长时间以后……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师范教育的学者们、教育行政决策部门,是否应当有更多地深入实际多多开展全方位的调研?教育方面需要研究、改革、改进的问题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