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小灵通退市
一、前言
吴鹰这个人,也许我们不知道,但他的小灵通却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在座的就有很多小灵通用户。那么吴鹰的小灵通到底为何会发展如此迅速,并且拥有如此大规模的用户群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灵通的发展为例,谈一谈市场经济中的“适者生存”理念。
二、案例
“小灵通”自从1997年第一个在浙江余杭开通以来,信息产业部对它的态度一直偏冷,认为“小灵通”采用的PHS技术已经过时,曾先后下过数道文件限制它的发展。2002年底信息产业部经过权衡,最终将小灵通定义为 “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限制“在中小城市发展”,从而为小灵通业务开了绿灯,目的则是为了平衡目前我国电信业的格局。由此2003年2月份以来,小灵通业务在国内大多城市,包括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不断发展开通。历经5年的迂回,小灵通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终于以"进城"而修成正果,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使整个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发生动荡。截止2003年5月底其用户量已迅速突破1600万。
三、案例分析
“小灵通”的学名是无线市话,英文简称PHS(Personal Handphone System),是固定电话业务的延伸。从定位上来说,“小灵通”是普通百姓享用的通信工具;从技术上说,是一种个人无线接入系统。小灵通与移动电话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无需经过移动交换网,只靠原有的固定电话交换机交换即可,由于兼具手机的无线特性,用户可以拿着便携机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内随意使用,而费用却仅相当于市话费。
伴随着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替代作用,作为固定电话运营商的电信和网通在话务量上的流失惊人。而按照电信管理局的规定,小灵通的资费区间为每分钟0.l5元-0.20元,月租为25元-35元,与固定电话几乎相等。
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陈育平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约有85%的手机用户都是不经常或者很少利用“手机”进行外地通话漫游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本地网内通话,他们迫切希望能够降低通话费。无线接入网以市话收费为标准,不但对未购移动电话的用户魅力十足,而且对已有的手机用户也有莫大的吸引力。
来自电信和网通的消息,小灵通正被视为止住话务量下滑趋势的“救命草”。 据了解,在网通集团内部,山东电信由于发展较早而拥有120多万小灵通用户,其它北方9省平均拥有30万-40万小灵通用户。
作为“南电信、北网通”的电信,在小灵通上更是获益匪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小灵通设备造价低,平均每用户的收入提高明显,投资回收快,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电信自身已有的空闲铜线存量资源,因此电信发展小灵通有内在的道理。
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小灵通存在很多先天不足。如:微蜂窝的覆盖半径小、基站数量过多、能支持的移动速度较低、切换时间较长等,其性能难以满足蜂窝移动系统的基本要求等,因此不适合作为大规模的移动通讯技术。即使在进行技术改进通话质量大大提高,采用500mW大功率基站、组控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基本解决了覆盖、切换和容量等问题,实现预付费、短消息和数据上网等新业务之后,小灵通不适合作为大规模的移动通讯技术这个定位依然成立。
如果将GSM、CDMA移动通讯技术比作是汽车,那么小灵通就可以说是自行车了,而经过了升级的小灵通,可以认为自行车上挂了一个马达,升格成为助动车了。汽车与自行车技术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即使是助动车技术也无法与汽车相比。但是我们需要人人都开汽车吗?
近来,小灵通的情况不是很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亏损和运营底迷
最近有很多人评论说3G的启动,将是小灵通的末日。
所谓3G,其实它的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2006年,3G在中国将正式启动,试运行。
3G开始时的业务应该主要是针对高端用户推出的,而小灵通更多的发展是在语音业务上,所以,3G业务的发展对小灵通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增值业务的发展可增强小灵通的生命力。
四、结论
就现在看来,小灵通在中国还是有市场的,它是中国市场中的“适者”。但是小灵通在未来的通信市场能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看它能否继续适应市场的发展了。
五、思考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到底什么才是“适者”?适者就一定能长久生存吗?
我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首先要真正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抛开它的学术定义不说,就是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主要依靠适应市场的变化来发展。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名商家,我们最关心的除了顾客就是我们的竞争者与合作者。所以要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适者”,不仅要求我们的产品与服务迎合顾客的需求,还要求我们与合作者获得双赢。这样才能“适者生存”,在竞争中击败对手。
然而,一时成为“适者”,并不是就能长久“生存”。因为市场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如果我们不继续发展自己,不去寻求适应市场变化的方法,就会变为“弱者”,最终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