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海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市场有着强大的辐射力量,下辖4县16区,总人口约1,700万。巨大的人口总量和繁华的财富聚集地,使得上海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购买力。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白酒走向国际化呼声日高的今天,这里成了诸多白酒品牌市场推广的首选之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巨大的经济体里,在国内消费最前沿、最时尚的城市里,在诸多白酒品牌望穿秋水的日子里,我们发现白酒正在经历着一场未曾有过的世纪大危机。
10%,一个岌岌可危的比率
上海酒类市场中,啤酒、黄酒、红酒、白酒所占份额分别是4:3:2:1,也就是说白酒份额只占据了酒类市场的10%。这是上海塞雁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对上海酒类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后得出的统计数字。而另一份行业媒体的统计认为:白酒在上海酒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更低,仅为5%。
白酒在上海的弱势地位由来已久。上海消费者普遍口味清淡,讲究的是平和与悠闲,黄酒是上海消费者的传统主要酒类饮品。近年来,由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上海的酒类消费已经进入啤酒、黄酒、红酒及低度酒时代。上海是一个传统的海派城市,较早地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因此洋酒在上海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随着上海国际影响力的增加和“洋人”消费的剧增,洋酒在酒类消费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一切都在挤压着白酒在上海的市场份额。
《东方酒业》在走访了上海各种渠道和多家代理商之后,我们基本认同10%的统计数字。但是鉴于目前上海洋酒、葡萄酒增长势头较猛,啤酒保持领导消费优势和黄酒稳中有增的趋势,我们认为未来三年之内,白酒在上海会呈现出进一步萎缩之势。白酒的萎缩之势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消费者大量流失,二是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三是销售额大幅降低。有人估计,2007年上海白酒总消费量最多不会超过30亿元。
即使这样,上海的白酒市场依然竞争激烈。在1,700万上海常住人口中,有300多万是全国各地迁来的,他们是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所以过去不看好上海白酒市场的外地企业,也纷纷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或营销点,步步为营,抢滩上海。目前上海的白酒市场基本上被外地品牌所垄断。“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洋河”、“双沟”、“高炉家”、“口子窖”等20多种白酒品牌基本分摊了上海白酒市场30亿的市场份额。
只有少数品牌能够活得精彩
上海白酒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但是在征战上海的20几个白酒品牌中却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整体看来,上海白酒市场只相信成熟品牌,其中“五粮液”是高端白酒市场的第一品牌,“茅台”紧随其后,“剑南春”表现不错。“国窖1573”和“水井坊”经过近两年的全力运作,市场渐有起色,但是远没有其在内地市场那样高歌猛进的声势。而其它新近开发的高端品牌,在上海基本上没有销售。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五粮液”在上海的铺货是最完善的,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小型连锁店,甚至绝大多数便利店都能够见到“五粮液”。在餐饮渠道,“五粮液”的铺货率更是遥遥领先。据说,“五粮液”在上海的各渠道价位相对透明和规范,每一级经销商和零售商都有着正常的利润,这是经销商和零售商欢迎“五粮液”的原因之一。
因为上海居民的口味相对清淡,他们对“茅台””酱香型的口感接受度有限,因此“茅台”在上海的活力不如“五粮液”。但是“茅台”由于近年来货源紧张,其利润相对要高于“五粮液”,很多经销商销售“茅台”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也是“茅台”在上海的一大竞争优势。
而在中档白酒领域,受“五粮液”的带动作用,其系列品牌“五粮醇”在上海中档白酒市场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上海消费者对“五粮醇”的价格非常敏感,假如五“粮醇”在一段时间打出比平时价格略低一到两元的特价,“五粮醇”的走量就会明显增大。除了“五粮醇”之外,“泸州醇”、“古井贡”、“高炉家”、“洋河”等中档白酒品牌的走量也不错。在低档市场,以“双沟”、“尖庄”等为主。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也有一些新的品牌试图进入上海市场,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有代理商告诉《东方酒业》:在上海,只有少数白酒品牌能够活得精彩。上海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之高,恐怕是国内城市中少见的,他们更看重的是品牌能带给他们的消费感觉。如果没有长久的品牌支撑力,无论你说得再好,上海人也不会接受。
另一方面,上海消费者习惯饮用黄酒,这几年随着一大批黄酒品牌的崛起,并且涵盖了高中低档市场,对白酒构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也是新品牌进入上海市场难度加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