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临选择 中国中药面临入世后的战略选择



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格局正方兴未艾,入世,将给中国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既有生存危机,更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曾几何时,“狼来了”的呼喊由远而近,如今,狼到底是来了,那么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企业将会沿着什么样的发展轨道前进?抑或是渐渐地销声匿迹?!入世,初级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面对陆续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该如何调整如何运作?面对入世,中国“国药”又将来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狼”?据《北京经济报》报道,从2003年1月起,中国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允许外国批发商和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是说,2003年外国人可在华开药店。据介绍,在距全面开放药品分销服务的这段时间里,将允许进行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的试点工作,包括外国公司和企业,经过批准将允许与中国公司、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和合作商业企业,经营药品零售业务等。对中药企业而言,不可避免、无法回避即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西药以其特有的“生化”利器披挂上阵,老牌中药能否对阵,能否招架?如何招架?

本文尝试从中药面对的优劣势分析入手,以全方位的视角,探索中药面临的发展危机和机遇,以及中药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期 能为中药开具一方“中药”,一剂良药。

一、中药企业面对的竞争劣势

中药企业面对竞争的劣势很多,据发展要求及企业现状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中药材原材料基地建设不完善,相关扶持与配套产业政策不尽完善,加之全球化的生态恶化,污染加重,中药材本身的品质、药性等大打折扣;加之加工环节设备普遍落后,造成药材的加工“二次污染”, 汞、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成为中药国际化进程的直接阻力。仅以河南省为例,众多中药生产厂家,能按GMP国际标准建设的无菌生产加工车间也就两三家,加工环节的“硬件”跟不上时代与市场发展要求。

2、中药企业“软件”开发力度小,步子慢,高级专业人才相对贫乏。这也是面临竞争的最大劣势及关键所在,中药产业的专业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相对其它领域比如经济、法律等热门行业而言,均比较贫乏。特别是中药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要求的是具有中药知识与市场营销知识并具的复合型销售人才,而非“单打一”和单纯的市场销售人员。

3、中药的整体形象还比较落后,现代中药的形象急待树立和大力弘扬。中药,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的外部要求有不尽协调和不尽和谐之处。

二、中药企业面临的竞争优势

纵观中国中药的发展,不难看出中药的优势正在与时俱进,值得关注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1、古老、悠远、神秘的中药文化在全球独树一帜。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到《本草纲目》,再到今天遍布神州各地的中医院及中药制造企业,悠久的历史加之现代的理念,使中药的理论更趋完善,更加完美,而中药独具的神秘点必将成为国际市场的卖点。比如在《黄河绝恋》一片中,就展示了这样的一组镜头:小花花为她的“外国大大”从山地找来了蝎子,经过简单炮制吃完后,让“外国大大”的体内毒状消失,旁白引发的议论与感叹大意是:古老、神秘的中国,这种被“洋人”视为“可怕的毒虫”的东西居然还有如此神奇的奇效。的确,中药之神秘由此也可见一斑。

2、生态理念的全球化将为“植物药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药食用源的中医中药理论,标本兼治的神奇疗效全球为之一振,中药的主题又紧紧扣住了“绿色地球”、“生态地球”的这一主题,因而以绿色、环保、生态为核心的中药、植物药剂,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认可、认同、尝试并入迷,这也是中药市场的卖点。

3、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国际化人文大背景,是让中药步入国际市场的加速器。源于大自然生物圈的中药,多是以植物的根茎叶或其它动物为原料,迎合了国际人文返璞归真的大背景,使中药的国际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

4、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中药的现代化步伐加快。中药的药剂、剂型丰富多样,一改传统大包、药罐、煮上两碗的面貌,从剂型到药性精华的提取、到疗效,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赋于了传统中药更多、更新、更现代的内涵,从而使中药具有使用更方便,特性更完善,收效更显著等诸多特点,这也是中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河南宛西仲景药业,能在短短的20余年里,从一个县办中药类工业小厂、资产30万,发展到今天成为跨省际、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的企业集团公司,资产膨胀到数亿,这在充分说明宛西人艰苦奋斗喜结累累硕果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中药的市场所在,市场化进程及发展态势之猛、之强。

三、面临入世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药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入世后,“洋药”将大批大量地涌入中国国内市场,药品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中药企业如何能做到阵地不丢、市场不丢的同时,巩固扩大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让中国中药也成为进军英美等国的“洋药”,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以加速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1、走企院合作或合并之路,取长补短,互为依托,是中药国际化征程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中医院依然是中药销售的主渠道之一,而目前中医院的运行大多并不十分乐观,或者说是“身着中国衣,脚穿外国鞋”,囿于经济发展、自身实力等诸多因素制约,无力将高品质的中药、新药、特药用于临床。因此,中药企业应当积极主动的与中医院联姻,或合资,或控股,或买断,依托中医院丰富的临床经验,完善中药从剂量到配方到剂型的转变与改良,中医院的医师及科技人员,可根据临床之不足,进行一些疑难杂症用药的研究与临床实验与观察,这样以来,中医与中药就能达到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良好境界,中医会迅速兴起,中药也会独占鳌头,显示出不可抗拒的市场威力,进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共同兴旺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工作面临选择 中国中药面临入世后的战略选择

2、中药企业应实现强强联合,组建专业的销售公司,铸造中国中药的“航母”,在国际商海中一展风采,让中药走进全球各地,走进千家万户。质量可靠可信的中药步入市场,靠的是销售人员,而目前销售市场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非中药或中医学校的学生,而中药的销售队伍即销售员所从事的中药品市场营销,其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从病理到药性,专业性较强,连惯性较强,一般的销售队伍和销售人员,很难把其中的道理说透,与医院的医师无法实现更多地沟通,因而,中药这一特殊商品必须有专业知识含量及专长的人员实施好营销这一环节,方会为市场添彩,因此,中药企业应成立或组建专业的销售公司,让医生型、知识型的营销人员走市场,让专业的销售人才、有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组成专业的销售公司,来代理各大中药企业的药材,构筑中药市场营销体系及营销运作网络,其构成及运作图如下(略,帖步上哦---作者注):

这样以来,专业人作专业市场,其市场开发、可信度、成功率均会达到一定效果。这样就需要国内的中药企业搞好强强联合,实现携手共进,避免非良性竞争,组建国药大中药的“航母”,以“大中国、大中药”为核心,以期国宝中药迅速推向国际市场,为全人类造福。

需先行一步的是,从各家中药企业的现有销售队伍中挑选出精兵强将,集约训练,强化训练,组建一支专业的中药销售队伍,成立专业销售公司,使之成为众多中药品牌,强大销售队伍的生力军,继而成为专业销售公司,让一条销售网络活起来,动起来,关注瞄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一展中药之雄风。

3、开辟终端消费市场。入世后,价格大战必定会迅速燃起,而目前中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各中药企业各自为战,中间环节多,与中医院的关系,与大药房的关系,以及各环节所产生的运输、劳资、房租、摊位等费用重复发生,价格居高不下,让终端消费层、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这就需要中药企业努力减少中间环节,让非处方类、保健中药、养生类药从生产厂家直接面向消费者,这一点须认真探讨,是厂家直接设立药房让利消费者,还是选择一批区域内信誉好、知名度高的药房、或超市、或量贩,委托或实行代理制经营,出台限价、指导价,须认真搞好测算,终点是药价合理,让利百姓,让大众能够承受,因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及信誉经济,价格战不是好法宝,信誉、质量才是最好最大的资本,最终的卖点,但同时还必须搞好市场调查,判定市场承受能力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让合理的药价步入市场、步入自己的消费层。

4、中药企业本身须搞好配套,扩大产业链,走低成本扩张之路,提高综合竞争力。这就涉及一个就近主业,多元化生产、配套延伸、加粗加长产业链条、走低成本扩张的问题。其它相关产业与中药企业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兼容性、互助互动互补性,可以互为窗口,互为促进。宛西制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初步走出了一条路子,其企业集团中,有生产生活用纸品的,有专用药瓶(POP)加工的,有汽车水泵配套生产的等等,这里需要指明的是,在搞好产业规模扩张时,应关注或者说应把侧重点放在相关和就近的产业上。主要可以关注以下的行业以供参考:

(1)根据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药补与食补相辅相承,对此,应很好地挖掘这一宝库中的宝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进军保健食品、饮品行业。特别于国内市场而言,中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饮品、用品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值得发展好的制药企业很好关注,“夕阳”产业潜力极大,前景十分乐观,因为中药行业本身就是“以秉承传统,维系健康”为主题的,即保护、维护人体健康,这对于中药企业而言,不是十分困难的事,加之食品饮料行业,又是具有市场永不饱和和永续经营的独特优势,只要是货真价实的产品,就不愁没有销路。

(2)投身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餐饮服务业及其它相关休闲、健身、娱乐、环保等绿色产业之中,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绿色、健康,这一相同点是其市场跳越式发展的支点,特别是农业(包括林业)能与中药原料生产基地(后有评述)配套,协调发展起来;旅游服务业的参与则应多侧重向生态、绿色保健、保健餐饮、老年公寓等方向发展,把中药企业文化核心、发展主题(致力于人类的健康事业,拥有健康的人生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富财与价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5、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势在必行。要保证中药材的药性,内在品质及国际化道路的畅通,必须从源头做起,即把中药材基地建设纳入日程,真正确保中药原材料的绿色、生态、不施农药化肥,以提升其品质与药效。另外还需特别指出的是:一定要在中药材的原生地适生地搞基地建设,地质、土质、温度、湿度、水分、海拔、光照、无污染源等要严格把关,合理规划,规范布局,使之成为既是生态植物园、药园,也是药材基地,还须与当地政府、农民处理好利益关系,可以采取厂家投资、提供技术、农民管理、定点收购、利润返点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法,使药材生产基地成为中药提升品质与药性的依托。宛西制药利用所在地八百里伏牛山的“天然药库”为依托,与药农、地方政府达成相关协议,已建成优质山茱萸生产基地1.8万亩,仅2000年就动用药材收购资金9000余万元投放山区药农,药农在致富了的同时,药材原材料有了保证,宛西中药“药材好,药才好”的宣传语也得以广泛认同,响彻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主打品牌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便在2001年创产值近3亿多元。

6、中药产业需要搞好高层次科技研究人员的开发与储备,组建国家级的高等级产业基地和试验中心。中药不仅是国药,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瑰宝,大力弘扬、开发、发展、振兴这一产业,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专业科技人员投身其中,因而,现有的大中专院校特别是中医中药类学校应加大办学方面的投入,引进、培养、造就高级人才;建成高等级专科试验室,加快中药研制开发力度;国家相关部委也应作出规划,选择一批大中型中药企业,联合“国字号”一流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并以其为依托,授予其相关的研究资格和课题。比如可以在一些有实力中药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或科研中心,进行专科专题的研究与开发,进而推进行业的发展。

7、中药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建立健全中药开发保护类的法律,实现以法治业,以法兴业。中药产业的发展,涉及农业、工业、流通三大产业,从地产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基地建设,到生产加工,再到市场和终端消费层,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过程,环节多。哪个环节脱节,都会引起巨大的损失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中药的产业化政策、行业法规建设、尽快实现以法治业,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知名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只有以法律的形式进行固定,才有可能做到有效保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672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大时代:结构性的战略机遇期

当清朝最优秀的三位舵手在东方开始励精图治时,已然开始了误我中华数百年的历史。原因很简单,与西方工业革命的精英们相比,我们的船长们一开始就选错了航道,之后再怎么的迎风破浪,都注定了以悲剧收尾。

中国面临的政治问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因形势的变化而消失和削弱,地位不可动摇。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和飞速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  自身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向西开放:高铁为中国带来的战略选择

     过去30余年,东部沿海开放一直被置于重要地位,如今,向西开放正成为中国经济寻找新支点的战略方向,而高铁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对此,本报采访了著名社会学家、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兼上海大学教授高柏。  时代周报:“十

品牌战略研究论文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推广的战略研究

     一、中国企业品牌国际推广发展的现状  据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披露:我国有近20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还不到10%,90%以上是替外国品牌做“贴牌”生产。另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共有8.5万种品牌

声明:《工作面临选择 中国中药面临入世后的战略选择》为网友灑一地陽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