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下旬起,猪肉价格出现全国性的快速上涨,并带动了诸多价格的持续上扬。“菜篮子”价格上涨,餐饮业首当其冲,如何巧妙应对无疑是一次大考。珠海市餐饮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客观看待餐馆酒楼“涨价”,但无论涨与不涨,都应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 在时下一哄而上的涨价潮中,“明白涨价”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涨价”无疑会增加市民的负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涨价的酒楼通过在“质量”、“份量”上做文章来降低成本,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消费者认同那些“价涨得有度,涨得明明白白”的适当提价。

可是,涨价一哄而上,总会有人浑水摸鱼,于是就出现了“模糊涨价”,成本不公开,说涨就涨的局面。特别是关系民生的餐饮业和服务业等,涨多少、如何涨,多是商家自我操作。这种模糊就容易为“不良涨价”留下空间。媒体报道说,康师傅、统一、华龙日清等方便面生产企业宣布调价,平均涨幅达到20%,白家粉丝作为生产方便食品的企业,却公开表示“强烈反对”, “方便面原料成本确有上升,但总成本上升不到10%。”“实际上,更多的价格上涨被方便面企业当成利润赚取。”这明显是借用“涨价幌子”,吞噬群众的“财政蛋糕”。模糊涨价背后多有阴险动机和不良用心。 既然消费者对物价非常敏感,商家就有责任倡导“明白涨价”,维护市场良好有序的价格机制。该涨多少,就涨多少,不能含糊。不用“群众不知情”作为哄抬物价的借口,避免“别人涨我也涨价”的一哄而上,将涨价成本通过群众可以看得见的方式进行公开、透明,用坦荡无私的价格心态迎接涨价,稳定了市场秩序,树立诚信品牌。 “明白涨价”的另一特点就是符合价格涨落机制。有人说,时下的涨价会导致全面通货膨胀。有专家认为,“目前,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中有2/3的商品价格仍比较稳定,有1/3涨价,还不至于导致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我们除了猪肉、鸡蛋的价格在涨以外,在居民生活的一些基本生活物品当中,还有很多在降。”这就是市场规律价格机制的“硬币另一面”:有涨价,更有回落。 商家不公开涨价成本,消费者对涨价行情不了解,就会出现只涨不落,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在前段时间的粮食涨价中,不少餐饮业都调整了售价,可是,粮食价格回落后,餐饮业的价格却没有回落。 有了“明白涨价”,商家就等于将自我价格机制的监督权交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了解各种涨价行情,迫使商家价格适应市场价格,避免“与民争利”,倡导公平公正,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和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