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为经营管理智慧》有感
1987年9月里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深圳特区火车站广场上,急匆匆地走出一个来自贵州山区的中年汉子,他用手按了按兜里的一张边防通行证,用军人坚毅的目光盯着眼前这个繁华又陌生的城市……
2007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深圳华侨城通往中国最豪华企业的大畈基地的宝马车上,一位60多岁的智者,正为接见回母公司述职的来自全球八个地区部的高管们准备英语开场白,毕竟他们每人手里都握着至少100亿以上的资产……
2017年,一个旭日东升的清晨,在纽约风景最秀丽的曼哈顿高尔夫度假区,有一位来自东方的70多岁的尊者,正用纯熟的英语与来自IBM、朗讯、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摩托罗拉、三星和诺基亚的董事长和CEO在共进早餐中制定世界电信的未来格局……
这位汉子、智者和尊者,就是华为的当家人——任正非!
为什么是华为?为什么是任正非?为什么20年里能从2万元狂升至800亿、并将跻身世界级领先企业之列?
因为多看了两本有关华为的书,因为早在2003年就有幸拜读了《华为的冬天》,所以在这里着重谈谈自己对华为、对任正非的感觉、感触和感受。
如果说感觉如皮肤之痒,那么感触则如针刺骨肉,感受更是触及我们的心灵火花和思想精髓并由此生根发芽。
大多数人通过了解或研究华为会留下了这些印象:华为的文化富有特色,任正非充满军人般的狼性,华为的发展非常迅速,华为人普遍高工资待遇,华为非常低调务实,“巨大中华”令人感慨万端,华为的经营管理独具一格,《华为基本法》开创中国民营企业管理之先河并提供了争相模仿的范本,患有糖尿病的任正非低调务实,华为是三流的产品二流的服务一流的市场,华为发展早期每年靠轰轰烈烈的群众培养员工狼性……这些印象如皮肤之痒,所以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忘记——华为和任正非也因此将成为自己对众多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研究的一个案例或故事——皮肤之痛总是很快淡忘的。
在三棵树,虽然我们发展较快,虽然三棵树拥有行业最具品位最系统最人性的企业文化,虽然我们用勤劳和汗水谱写了许多感人的文化故事,虽然我们不断为企业发展探讨和谋划,但是在多少员工的心中种上了树?心中种上树的员工又是什么样的员工?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感触是什么?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它让我们思考:华为的文化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如果说华为在2000年前的迅速发展壮大靠任正非军人般的英雄主义和独树一帜的个人魅力,那么在2001年后历经磨难更坚劲则靠IBM长达三年高达10亿元的流程再造投资。华为的狼性离不开任正非的狼性,而任正非的狼性又与其家庭环境、从业背景和民族情结紧密相连。作为影响任正非一生的毛泽东和IBM的郭士纳,前者让任正非不甘寂寞,后者则让任正非不满足于成功——这些是深入骨肉的感触,往往很难忘记。
梳理一下三棵树的快速成长,与华为早期的迅速发展异曲同工:一个诚信敬业追求卓越的老板带领一帮创业者硬是在中国涂料的荆棘丛中闯出一条道,并在道路的两边想方设法种上树,蓦然回首,远方俨然一片郁郁葱葱大森林。
感受就是思而行之,这种思是大思,是大音稀声、是大象无形、是大道至简、是上善若水,最终都是造福社会,回归社会。只有具备更高思想境界更高道德风尚的人,才能更深刻理解华为企业的振兴民族之大义和任正非内心身处造福社会之大情。播种思维,成就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华为及其任正非花10亿元请IBM进行流程管理,目的是将华为由做大转为做强做大,否则2006年华为的税收就不会比联想和海尔税收相加还多10亿元。华为的“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用集体接班代替单一接班人”、“小胜靠智、大胜在德”、“文化是永不枯竭的资源”、“对事不对事人的绩效考核”等等,与其说是华为发展的坚实思想基础,倒不如说是任正非战略思维和领导影响力的真实再现。任正非的坚定意志、危机意识、责任、谦和、学习力和以人为本,构筑了华为基业“常”青的思想基础,而这也正是三棵树在二五发展期间乃至今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学习华为和任正非,对三棵树领导层而言,就是学习这些植入心灵和思想进而转化为战斗力和行动力的感受。没有毅力和坚定意志,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当然也就没有了基业常青或长青;谦和就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低调潜行厚积薄发。毅力和谦和对三棵树中高层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华为高层领导中的李一男、孙亚芳和费敏,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感觉让我们看到了华为和任正非的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感触则让我们知道了华为和任正非为什么能取得迅速增长,能在知和行中架起一道由梦想到实现桥梁的就是感受,感同身受,方知而行之。
祝愿华为的今天就是三棵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