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诺奖学者会教人做赔本生意?说来你肯定不信,但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诺奖学者卢卡斯,在一次谈到失业时,他说在校园中没有做擦皮鞋生意的,以此证明,人们是自愿失业,也就是按卢卡斯的意思,说如果这些人不是自愿的话,那为什么不到校园擦皮鞋呢?而这显然是谬论! 一个商业行为能够成立的前提是有利润,如果没有利润,就是亏本买卖,这样不仅没人做,而且这种商业行为也不符合经济原则。擦皮鞋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利润就是擦鞋人的营业收入减去其生活成本。 大家常见的擦皮鞋的都是在车站,广场等人流密集地方,因为这里生意多,而在大学里都是穷学生,能有几个人会购买擦鞋服务,擦皮鞋本身又不是个专业性很高的技术工种,随便买盒鞋油,买个刷子,不用任何人教,一看就可以懂。如果有人在大学擦皮鞋,也许一天都接不到几个生意,不赔本才怪。 从经济上分析,擦皮鞋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成本是最主要的,而在中国这种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家,都没有人到校园从事擦皮鞋生意,就更不用说那些劳动力极其昂贵的美国了。
![西游记十级学者诺一 诺奖学者教人做赔本生意](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84061542368.jpeg)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身上,张五常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也说,“不要跟我谈失业,如果想做,在东莞,每月七八百元的工作有的是!”,而在东莞即使是公司提供宿舍,每月生活费也得1000元,而七八百元根本就没法生活,如果做这样的工作也是赔本的,这个采访大概是2010年的,而当时的血汗工厂也很少有一千元工资以下的,而经济学家却让人做每月七八百的工作。 可能有人会说,反正失业者闲着也是闲着,挣点是点,这种说法好像有道理,其实是毫无道理,因为在经济学中有个概念是“机会成本”,如果你做了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工作,那同时你也失去了联系其他工作的机会,因为找工作需要时间,需要东奔西跑,如果你做了一份固定工作,那就很难再有时间去找其他的工作了,你做这种工作,丧失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也许你再多跑几天就可以找到一个更高工作的工作。 在中国的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记者用“挑肥拣瘦”论来批判那些找工作的人,说很多工作没人做,但这些工作往往是污染很大,或是有毒有害的工作,即使记者本人也不会做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挣的钱都不够以后看病的,任何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都不会做这种工作,因为这样的工作的收入要低于成本。 对于事业,正确的做法,是政府为人民是创造就业机会,或是为人民提供免费的再就业培训,而不是盲目的让人民从事那些连自己都养不活的工作,或是根本不对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