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开闸放行、机构狂奔的一年。
年初,《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程》《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等一批企业年金管理细则正式实施。至此,企业年金监管部门的管理资格考卷基本完成。为着企业年金数千亿元的市场,各大金融机构如同进京赶考的学子一样,开始精心准备这场影响他们未来命运的资格大考。
其实,那些有心的人早就动手行动了。
2004年末到2005年初,嘉实、招商等基金公司相继增加注册资本,并正式组建了企业年金专业团队。
3、4月间,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相继举办企业年金推介会。
5月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接受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资格申请材料。短短两个月,申请各类资格的金融机构达120多家,涵盖基金、券商、银行、保险、信托、专业养老金公司等多个领域。对于参与竞争的机构,如果没有拿下有关资格,有的机构负责人甚至面临下课的危险,其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七月流火,挡不住望穿秋水的目光。所有申请者就像等待发榜的莘莘学子,在等待中苦苦煎熬。申请者们调动所有关系资源、上下活动、刺探情报,一时之间,各种传闻,飞短流长,真伪莫辨。关于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猜测名单更是占据了各大财经类媒体的大量版面。
8月初,在翘首期盼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终公布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名单。29家金融机构获得37个企业年金管理资格。获得资格的金融机构喜上眉梢,弹冠相庆,他们的欣喜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即将分食千亿元的年金盛宴;对比上榜者的欢天喜地,落选者的黯然神伤更让人唏嘘不已。有基金公司负责人当场落泪,并发誓一定要上赶上企业年金的第二班车。
对于第一批名单上的管理机构而言,欢喜过后的他们,立即面临着开拓市场的考验,因为是探路者,他们中有的注定要走得跌跌撞撞;对于落榜者而言,现在卧薪尝胆的磨练,等到他们在企业年金市场上一飞冲天的爆发,人们更会感叹好事多磨,付出总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