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十三新闻频道 2004年新闻笔记第十三篇



刘汉元:中国鱼饲料大王

题记:“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没有做得最好,所以我在努力改进自己。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就像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失败一样。”(刘汉元)

印象:低调、平凡的水产业富豪

自从英国人胡润5年前开始搞第一个“中国富豪排行榜”以来,上榜的富豪起起落落、偶有事发,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种现象。但本文的主人公刘汉元从2001年上榜以来,却平稳成长,地位稳定不说,财富的数字也在不断的增长之中。在今年胡润版的中国百富榜中,他是第14名;在2003福布斯排定的中国富豪榜上,他则是第16名。两个排行榜表达财富的货币单位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财富数字很接近,看来此中水分不多,刘汉元本人是有这个身价的。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很多民营企业从农业起家,抓住了农业中的机会而成就事业。这其中,以做猪饲料闻名世界的希望集团和它的所有者刘氏兄弟最为著名,而刘汉元虽然也是做饲料起家,但他做的却是鱼饲料,并且其声名和影响力远不及刘永好四兄弟。有人评论刘汉元时这样说道:“刘先生同样做得非常优秀,但他却如其最见长的水产业一般,总是静静地游在水面下,很少跃出水面,甚至连水花都难得溅起。” 事实上,在四川以外,除了商场上的人士,很少有人知道刘汉元的名字。此外,他缺乏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经历,20年来基本是老老实实地从事传统产业,信奉“技术加科研”的企业经营理念。

这个亿万富翁的生活方式也同他的外在表现相适应,那就是仍然过着中国传统男人非常平凡的生活。刘汉元懂得生活,他在生活方面,就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他总说,一个人如果连生活都不懂,他又怎么懂得工作?

他有时候会在自己的家里修理电器,因为本身就对电器修理技术极为纯熟,再看那副认真的神情,很像一个电器修理员。闲暇的时间,他会陪女儿溜冰,给女儿充当教练。夫人对刘汉元的评价是很顾家。刘自己的总结是: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陪夫人看她喜欢的电影,有时在家里看,有时到电影院去看;在周末有空的时候,会陪陪孩子。

最近一年来,刘汉元在梳理自己日趋多元化的投资事业,他取消了较早前做出的对半导体芯片进行巨额投资的计划,还终止了广西一个旅游项目的投资。不管刘汉元怎样热爱电子信息产业,并试图靠近它,但事实是,他最精彩的表现还是来源于他擅长的水产养殖领域。

2002年年底,在成都普尔斯马特户外广场,刘汉元客串了一回“明星”:在人山人海里,给来买通威无公害鱼的消费者签名。这一天,通威首批10万公斤无公害鱼在成都几个市场被一抢而光。

 中央十三新闻频道 2004年新闻笔记第十三篇

刘汉元重新萌生养鱼的想法,依然与水有关。难得空闲的刘,有闲在成都市西部靠近邛崃山的池塘边踱步。这里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流,让他心动。他想到了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没有被污染的水,由此想到无公害、无污染的健康食品——这正像当年市场缺鱼一样,当今市场,这应该是看不见的紧俏商品啊!刘汉元说:“21世纪的健康食品在什么地方?如果大家习惯吃动物食品的话,那一定在水产品上,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证明吃水产品对人体的好处。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都是不足的,而这,正是通威发展的新亮点。”

刘汉元当年事业的起步是养鱼,然而今非昔比,他的今日之鱼已非昔日之鱼——用现代车间化的大生产来批量生产无公害鱼。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无公害鱼与人一样,不仅需要完全符合标准的水、无公害标准的地表、优质的空气质量。当然还要有优质、健康、无病害的优良鱼种,以及无公害饲料、无公害药物。

分布于青山绿水间的9个基地1500亩养鱼塘里,游动着鲟鱼、武昌鱼、沟杂鲶、鲫鱼、鲤鱼、草鱼等几十个品种的“无公害鱼”。通威首批推出的无公害鱼全部经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通威以后的目标是要超越绿色、有机食品标准。

在技术的提供能力上,刘的公司是有这个优势的。早在2001年1月就已获准成立的通威水产科技园总投资达3.3亿元人民币,占地1000亩,其诞生伊始就获得了一项桂冠——中国最大的水产研究中心。科技园从处于整个水产业上游的鱼类基因研究,到实验室里优良鱼种的培育孵化,再到这个产业下游的水产品深加工,全都具备。

刘汉元认为,淡水鱼类养殖大有作为,不仅在中国整个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时期,即使在全球,也还没有建立象果蔬那样的“无公害”的概念。而这,正是通威的前程所在。刘汉元说:“你能说出全国性的淡水产品品牌吗?没有吧?对,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机会就在这儿。”

通威的计划是:首先要做国内最大的水产品牌,预计需要3—5年时间,总投资额在10亿元左右;2002年已经在成都、广州地区做实验,2003年,将向京、津、唐地区,向沪、苏、杭地区,以及其他一些中心城市地区大面积推开,同时将在原饲料网络的基础上集中形成6—10个养殖区域。

刘汉元的通威集团在持续多年当了中国鱼饲料的老大后,又开始做淡水养殖了。对于刘汉元来说,这也算得上回归。“别人说起通威鱼,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无公害鱼’,这就是将来的通威。”一向低调的刘汉元,说起他的无公害鱼,难掩雄心:他要做淡水养殖的霸主。

简历

刘汉元,生于1964年,四川眉山人。 通威集团总裁、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

1981年,毕业于四川省水产学校。现在已经取得四川大学硕士学位。

1981年~1991年,在眉山县水电局任技术员、助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84年,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

1986年,创办的西南首家集约化养鱼配合饲料厂。

1992年,成立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1993年,组建四川通威企业集团。

2002年,以3.6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9名。跻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40岁以下全球最成功商人”。

2003年,以30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资产位列中国百富榜第14名。

500元白手起家

刘汉元从小就是无线电的痴迷者,所有无线电类的东西,他都能拆,拆了装,最后是自己做,就连电唱盘都是他自己做的。刘汉元骄傲地说,当时,没有碰到过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只要有工具。可刘汉元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报考学校时,专业全部都填的与无线电相关,但最终却学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水产专业。到今天他仍然说,如果可以选择还是会选无线电。

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是饲料业还是水产业,都是低技术含量、低创新水平的传统领域。或许最初的刘汉元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他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他也就先于别人抓住了机会。

80年代,四川的鱼非常少,平均每人每年吃不到半斤鱼,鱼的作用成了味精,成了一种调味品。1983年春节期间,鱼的价格更是昂贵,能卖到肉的价格的十二倍多。对于刚毕业的刘汉元来说,高科技总是自己的兴趣点。他了解到日本每平方米能产鱼100公斤,感到十分惊奇。如果说日本能做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做不到?

等到他看了一篇关于沿海地区网箱养鱼的报道后,他积累已久的一大堆想法经此一念豁然开朗:家乡有那么多小河,网箱养鱼不是大有作为吗?这是一个借水、还水,拦鱼而不拦水的养殖方式,用这样的方式,不占农田,不占耕地。于是他利用家门前的小河做实验,开始探索渠道金属网箱式养鱼技术。

“当时为了凑足实验用的材料钱,我不得不求助于父母,将家中的肥猪和值钱的东西卖掉,凑足500元钱。”拥有亿万身家的刘汉元至今回忆起来,仍对这500元钱刻骨铭心,当时父亲拉着他的手,流着泪说:“娃儿啦,再要钱,我就没有什么东西卖了。”

那是1984年,刘汉元从父母手中拿来了家人支持的500元钱,开始试验流水金属网箱养鱼。在小河中,他建起了一个64平方米的金属网箱,投入了185公斤鱼苗,同年秋天,他的网箱产鱼1390公斤,折合亩产1.5万公斤,创造了四川历史上单位面积养鱼的最高纪录,并且盈利1950元。这可算是刘汉元在茫茫商海中淘到的第一桶金。

刘汉元把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申请了专利,这项技术后来获得了四川省水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个人也获得集约化养鱼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1986年和1987年,国家科委、农业部分别将此项技术列为“星火计划”项目和“丰收计划”项目,在全国范围推广。1986年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专程到眉山视察流水网箱养鱼,对这种因地制宜的养殖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网箱养鱼是刘汉元成功的起点,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对技术的迷恋和偏执。网箱养鱼最早起于南方沿海地区,刘汉元不是简单地模仿,他接受的是思想和观念,不是单纯的技术。刘汉元从此后钟情技术创新,甚至把“高科技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流水金属网箱养鱼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以刘汉元的技术和经验,他距离成为一个养鱼大户或者一个令人羡慕的万元户只有一步之遥。不难想象,这是一条轻松的成功之路。但是刘汉元决不是个浅尝辄止的人,他在想,当金属网箱养鱼技术推广开来,天府大地将会产生出千千万万个养鱼大户,问题是他们将拿什么样的饲料来养鱼呢?

当时市场上并没有专门的鱼饲料出售,许多农民也不懂得饲料的科学营养配方。村里有个农民对刘汉元说:“我用玉米面、谷糠和大米饭喂它们,人吃了能长,还怕鱼不长肉?”后来的事实证明,一年之中这个农民的鱼苗只长了不到半尺长,而刘汉元的鱼苗在5个月内却能长一尺半。农民服气了,纷纷来向他讨教怎样制作饲料的诀窍。刘汉元于是在家里用一台小型绞肉机将原料粉碎,然后搅拌,家里人轮流动手,没日没夜地工作。当养鱼户越来越多,对优质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时,刘汉元的小型绞肉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饲料厂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放弃唾手可得的安稳生活,选择风险很大的挑战,这就是刘汉元的性格。尽管他从来没有建厂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但是他还是决心自建一座饲料工厂。

1986年,刘汉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自筹资金在家乡眉山县永寿镇建起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工厂,取名“科力”,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意。值得一提的是,从来没有正式学过机械、电工、建筑设计和施工的22岁的水产技术员刘汉元,居然边自学边动手,完全是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建起了这座年产量为5千吨的饲料工厂,这件事至今仍然令刘汉元引以为豪。他说:“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肯学的事。如果生活逼着你不得不学,等你干过来,你也就变成了内行。”

工厂投产当年,市场上就出现供不应求的旺销景象,远近养鱼户蜂拥而至,刘汉元生产的“科力”牌鱼饲料成为抢手货,镇上常常车水马龙阻塞交通,还有人为了买到饲料竟然在工厂门口排了7天7夜的队。

80年代,由于刘汉元生产的鱼饲料,让养鱼的人更多了,再也不用为饲料犯愁,且科学配制的饲料提高了鱼的生产量,养鱼难的瓶颈被突破了,更多的人因此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仅眉山一县,养鱼致富的农民就多达10万余户,增加收入数亿元。这便在眉山一带流传开了这一句民谣:“要挣钱,学汉元。”

自己致富,促进共同富裕,这是刘汉元的一种态度。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他这样表述自己的这一观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必然会带动其他人致富。富人有了钱,才有可能帮助别人,譬如就业、上税。为富当仁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如果说市场是河流的话,企业和产品就是船,1986年,刘汉元的小船扬起了风帆,开始了他走向市场经济的首航。

30亿财富之路

1992年春天,刘汉元走出家乡小镇,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在县城里建起一座现代化饲料工厂,取名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喻“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之意。厂区占地20余亩,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鱼饲料,工厂从破土动工到完工剪彩,一共只用了短短半年多时间。这件事在当地引起轰动。开工那天,远近的养鱼户和父老乡亲都来了,人们拥挤着参观,他们亲眼看到一袋袋鱼饲料好像河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下生产线,流进大卡车和拖拉机车厢里。有个老人从早数到晚,他惊喜地告诉别人,“那一天饲料装了足足100多辆汽车和拖拉机。”

通威后来的发展就正如刘汉元所说是“一帆风顺”。1993年,刘汉元正式组建了四川通威集团有限公司,1995年,通威集团顺利完成北上的战略转移,将集团总部迁至四川省会成都,同年以兼并和控股的形式发展了8家分公司。此后通威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他们以饲料业为主干,在全国各地投资新建和收购(兼并)、控股饲料厂20多个,其子公司遍布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1996年,通威集团核心企业全面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方圆标志认证,成为全国饲料行业数千家企业中首家通过“双认证”的企业。

1998年,是通威集团大发展的一年,四川省政府将通威集团列入全省37家省列扩张型企业之一,同时通威集团也在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准备工作。刘汉元领导通威集团在进行稳健有效发展的同时,他又将目光投向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他的勃勃雄心是:全面开发三峡大渔业。等到高峡出平湖,将可达到年产水产品200万吨,节约耕地200万亩,减少粮食消耗200万吨以上,新增渔业产值200亿元,有效安置移民30万人。

2000年,一向以技术领先傲视群雄的刘汉元看中了被国家列入发展农业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948”计划项目。他利用美国的鱼类转基因技术及研究成果,在通威集团建立国内首个鱼类转基因实验室。

2002年通威开始建一个亚洲最大的多功能水产科技园区,占地1,000亩,投资3.3亿人民币,预计2004年完工。这个科技园除了研发具有速长、抗病和不同风味特点的养殖良种外,还要涉及到旅游、饲料、食品和药品等多种行业,包括鱼菜花卉共生净水系统、现代化示范饲料厂和休闲观光渔业区等10个功能区域,中国科学院已经把科技园作为转基因鱼实验室和科研成果生产力转化基地。这个科技园作为一个具有科研、开发、推广、示范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样板,必将为我国的水产事业带来飞速发展。

在饲料行业积极进行资本扩张的同时,刘汉元还把眼光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先后在美国纽约和德国注册成立“通威(美国)有限公司”、“通威(德国)有限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刘汉元能够使20年前的500元资产急剧膨胀到现在的30亿元,靠的就是这种高速扩张。

如今,通威集团不仅生产鱼饲料、猪饲料,还介入了利润更高的宠物饲料生产业和无公害绿色淡水鱼养殖业。十年后的通威集团,已发展成一家拥有国内外20余家子公司及100多个分支机构,年饲料生产能力逾1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刘汉元这位在内地靠养鱼成功的饲料大王,已经真正地成为中国水产饲料行业的龙头老大

目前通威集团的跨行业资本扩张已经涉及到IT、大农业开发、电子元器件、汽车、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开始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而通威集团控股的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由券商进行辅导,准备在国内主板上市。

成功自有道

技术员出身的刘汉元最重视的就是科技开发。通威集团步步为先,而最为简单的是以科技为先导。“由科学技术引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技术和前提。”刘汉元认定了这条道理。通威集团平均每个月要改进10种产品质量,新投产10至15种新产品。在现在饲料市场白热化竞争中,刘汉元认定的这条理成了这个企业和产品长久立于不败的支撑。他建立研究所,请水产学术界的科研专家;为研究所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和每年1000万元以上的充足的科研经费,从而拉近了中国在水产科研方面与国际水平的距离。通威在80年代初创业的时候,与国际水平至少相差50年,而到现在,通威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国际水平。

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饲料工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惟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刘汉元每年都必去几次国外,或参观,或考察,这种对比和学习的方式让通威立足于世界水产之林,可以代表中国的水产发展水平去面对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优秀企业。在全球化的观念下体会竞争才有价值,刘汉元说,只站在一个局部地方你很难有这种心态,只有走出去,无论看到落后的,还是进步的,对你形成一个全局的观念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20世纪80年代,有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昙花一现。刘汉元创业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但他的通威集团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在分析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刘汉元还提到了管理,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另一件法宝。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贯彻管理的经营理念中,刘汉元提出4个字的企业文化思想,就是诚、信、正、一。这4个字的含义分别是:诚心诚意、信用为本、正当合法、争当第一。

“很多人在企业做得越大时,心里越慌,原因是他自己不清楚自己企业的情况,钱在什么地方,货在什么地方,库存有多少,都不清楚,这就给企业埋下了病根。”刘汉元说,“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倒闭就是因为这原因。”

通威在企业管理中,较早使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全国各分厂、分公司都进行了联网,任何一个分厂的资金情况、库存情况,总部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老板没事,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刘汉元在谈到企业的管理时说,“但这有个前提,必须是企业做到足够大的时候。还是一个小企业时,你必须事必躬亲,如果你也什么事情都不做,那这家企业绝对难以长大。”

“我经常出去几个月,公司一点事都没有。”刘汉元说,“而很多老板亲口对我说,他只要出去两三天,就会有一大堆事情等他回来处理。这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原因。”

通威为什么能如此好地控制企业的风险,刘汉元说,每一件事情,当你真正思考清楚利弊得失,并且持之以恒地投入,那么你几乎可以与失败无缘。只要把你精通的事情做专,把你做专的事情做好,把做好的事情做精,继续创新,引领行业的前沿技术发展走向,真正从技术后劲上、规模上获得发展空间与条件,那这个企业便无往而不胜。

通威下属有30多家子公司,分布全国各地,像这样的集团,对于管理的要求是很关键的。刘汉元说,我的方式是放权。只要你不往自己的怀里揣,能合理地运用资源带动公司正常向上发展就行。他对员工的要求是,用最有效的方式把事情做好,否则就是一种失败。

在通威,刘汉元经常不在,即使是一年半载的也决不会出什么乱子,因为责任非常清晰,体系很完善。他总说企业文化需要多元,员工得有意搭配,不团结固然不好,可一团和气也会很糟。大家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那万一这把尺子有误,怎么办?

1996年10月,世界银行考察团7名官员曾对通威集团进行了为期23天的考察,离去前评价说:“想不到中国内地还有这样的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运用优秀的人才也体现了刘汉元在管理上的认识高度。在最初创业时,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曾参与企业的管理,也对企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现在他们都已从公司的管理高层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管理人才。

很多刚刚开始的创业者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刘汉元当初创业时仅有500元钱,如果他现在重新创业,给他10倍于当初的资金,他还会取得成功吗功?

对于这样的疑问,刘汉元的回答十分爽快:“只要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去做事,机会在任何时候都会有的,10多年前有,20年后、30年后也会有,而且任何人也都会成功。”

不知道这样的自信,是不是刘汉元激情创业的内在动力。这话在好多人听来,都感觉到一种自负的味道,而我却在想:好在刘汉元只有一个,而且他不在那些“好多人”当中。

***注:此文发表在北方航空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6016.html

更多阅读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命运的琴弦》~ 命运的琴弦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7nJk6DVjuY/无意间在人人网上看了朋友分享的视频,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命运的琴弦》,感触很深!中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中国音乐学院,是多少热爱音乐的孩子梦寐以求的梦,正值高考时节,有多少考生将1

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资料集锦 超级女声搞笑集锦

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资料集锦汇编原作者:雷京华∞∞∞∞∞∞∞∞∞∞∞∞∞∞∞∞∞∞∞∞↓↓2004年全国总决赛冠军:安又琪;↓↓∞∞∞∞∞∞∞∞∞∞∞∞∞∞∞∞∞∞∞∞↓↓2004年全国总决赛亚军:王媞;↓↓∞∞∞∞∞∞∞∞∞∞

2017一月十七日的新闻 2004年新闻笔记第十七篇

唐越:在网络和资本间游走 题记:“我们将根本改变旅游供应商如何销售他们的产品,也将彻底改变消费者如何购买他们的旅游产品。旧有的销售和消费模式都将被我们彻底地改变。”

2004奥运会第十六天 2004年新闻笔记第十六篇

四年来,“蒙牛”这个新兵进步神速,外界用“蒙牛真猛、蒙牛狂奔”来形容这个企业给乳品行业带来的冲击;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多了一份蒙牛牛奶的乳香。2003年,这个企业留给人们的,除了另人眩目的增长数字外,还多了“以3.1亿元的广告投放额成为

声明:《中央十三新闻频道 2004年新闻笔记第十三篇》为网友最初的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