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年, 2013年, 1953年。 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也成为中国汽车梦开始的起点。从 1953年到如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完 60年的轮回。 6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历初创期( 1949~1965年)、成长期( 1966~1980年)、平稳发展期( 1981~ 2002年)、高速发展期( 2003年至今)几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再发展到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经历了曲折而又辉煌的过程。 这个历程如今回顾起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逐渐从发黄到色彩斑斓的一个个瞬间。从这些瞬间,我们看到了那些奋斗的背影、那些焦虑的表情,那些灿烂的笑脸 ……当然,这一切,都与实现中国的汽车梦有关。 1958年2月13日,汽车城春寒料峭。从苏联回国不久的毛主席来到一汽视察工作,在肯定了工人们制造出的 “解放 ”牌汽车后,他对陪同的一汽厂长饶斌说: “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呀? ”这也是毛主席第三次表达乘坐国产轿车的愿望,正是这句话给正在试制轿车的工人带来了一股更加强劲的动力。 4月,一汽全厂动员,组建了突击队,经过 23天的日夜苦战,第一辆国产轿车终于诞生了。 1975年7月1日清晨,湖北十堰细雨纷飞,但是雨水浇不去人们心头的喜悦,一万多名建设者和群众从四面八方兴高采烈地来到张湾露天俱乐部,这里将隆重召开 “庆祝二汽 2.5吨越野汽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大会 ”。下午,饶斌坐上第一辆装配好的驾驶室,亲自把车开下装配线。这时,全场欢声雷动,庆祝二汽第一个车型 ——两吨半越野车投入生产。

1987年10月20日,德国大众集团董事长哈恩第一次踏上了长春的土地,在长春寒冷的大街上,哈恩坐着红旗车经过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来到一汽招待所。穿着大号棉大衣的哈恩,吃完热气腾腾的中餐,对一汽人说道: “好吧,你们觉得和上海大众谈判 6年太长,如果能够合作,我 5个月就能签下所有合同。 ”后来的事实证明,哈恩这一次与一汽的谈判进展迅速, 1988年5月双方就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 1990年11月20日正式签署了一汽大众的合资合同。 2009年10月20日,来自中国数十家重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领导和汽车界知名人士与数百名一汽员工在长春欢聚一堂,共同迎接 2009年中国第 1000万辆汽车的下线。当下线按钮被轻轻按下后,音乐激昂,彩花飘舞,随着两扇大门的开启,一辆金橙色的解放 J6缓缓驶出。从 1956年第一辆解放卡车出世,到 2009年年度第 1000万辆汽车下线,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制造汽车的历史,而且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的奇迹。 …… 无疑,这四个中国汽车工业不同发展时期的瞬间,仅仅是 60年历史的沧海一粟,即使接下来您将在本刊看到的 “60年60人”、“60年60车”、“60年纪事 ”等等也完全不能概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在中国汽车工业 60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在《汽车观察》杂志创刊第 100期时,我们仍试图通过这样一本特刊的形式来做纪念:回顾中国汽车艰难而伟大的过往,回顾新的发展阶段下中国汽车的巨大变迁与传承。 自2005年创刊以来,《汽车观察》杂志已陪伴中国汽车经历了这 100个月的风雨征程,记录了中国车的迸发、调整、充实、提高,也感同身受了汽车人的酸甜苦辣,更时刻不忘我们的使命: “用冷静的思维观察市场现状和市场走向,利用科学可靠的数据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并为读者提供国内、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生存样板。 ” 接下来,我们将理性地站在 60年的路口,倾听汽车人的汽车梦、中国梦,他们心目中未来的道路、技术的与时俱进、公司的治理以及未来挥斥方遒的手笔所在。并试图寻找下一个 100月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