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秦含章逝世 “世纪泰斗”秦含章
引子1996年仲夏的一个清晨,为给中国食协“国际食品博览会”征求题词,我陪同当时的姜俊副会长来到北京团结湖附近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推开二楼左手的一扇门,一对慈祥的老人正笑眯眯迎候在那里……这便是我与酒界泰斗秦含章老先生及其夫人索颖教授的第一次谋面。一转眼,十余年过去了,秦老的家成了我常去的地方。每次进门,秦老都拉着我的手,用他乡音浓重的普通话“大呼小叫”:“哎呦,是小杨来了,快坐快坐!”索教授则一定走进里屋,亲手为我冲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或抓上一大把国外的糖果,并且总要看着我喝下去、吃进嘴才让讲话。从他们怜爱的目光里我知道,他们把我当成了自己可爱的“孙女子”。尽管转眼间我已从二十出头变成了今天的孩子妈妈,这种“待遇”依然如故。这些年,我写过不少酒文章、也写过不少酒中人,却始终没有写过秦老。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因为秦老在我心中,实在太“博大”、太“厚重”了,惟恐自己写不好。其实,秦老的资料我很早就开始收集了。这些年每次登门都要跟二老聊上两三个小时,他们的故事听了太多太多。可越是这样,越不知该如何下笔。aihuau.com情深赤子 知识报国秦老1908年2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张舍镇,排行老三。3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他被送到亲戚家领养,直到6年后才接回来。他放过牛、喂过蚕、养过猪、种过菜。小时候吃过多少苦记不清了,惟一难忘的是:每当放牛路过学堂,里面朗朗的书声都让他如醉如痴,趴在学堂的窗户外面,他总是流连忘返……16岁那年,张舍国民小学举办免费暑期学习班,他终于第一次有机会读书了。正是这次机会,为中国缔造了一位奠基现代食品工业的世纪泰斗。他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拼命汲取知识养分,从此一发不可收。后来他借钱考入杨墅园匡村学校高小三年级,一年毕业,全校成绩第一名,获得7枚奖章,顺利进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公费学习。1927年又考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半工半读……在那苦难深重的年代,“中国向何处去”成了每一位有志青年学子的沉重思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陈天华“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警世钟》)的呐喊,深深激励着青年秦含章。1931年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毕业后,他怀揣“知识救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决定告别满目疮痍的故乡热土,搭上“庚子赔款”留学生的末班车,启程赴欧求学。站在那艘破旧拥挤的远洋客轮上,回望远逝的故乡,秦含章的眼里没有泪水,只有炯炯的炽热: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初到欧洲,面对流光溢彩的花花世界,让秦含章痴迷的不是那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是工业化革命带来的巨大震撼。他懂得了:要让祖国彻底摆脱贫穷落后,就一定要让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实现从农业资源向工业化大生产的彻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救中国!他立志,要为这个无尚神圣的事业奉献一生。近6年时间里,秦含章先后进入比利时国立圣布律农学院学习并获得工学选士及农产工业工程师学位;进入布鲁塞尔大学植物学院博士班进修并到当时最现代化的威尔曼哥本斯啤酒厂担任实习工程师;由于仰慕德国啤酒威名,他1936年又进入世界发酵酿造领域里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德国柏林大学发酵学院自费进修,并专程赴啤酒圣城慕尼黑深入考察调研。扎实的理论深造,与深入实际的实践调研相结合,令秦含章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打下了非常人所能想见的丰厚学识积累,不仅为他后来取得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中国的酿造行业因此而享用、受益了几十年……1936年9月,通晓5国语言、饱学专业知识的秦含章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像归乡的游子,急不可待地扑向祖国母亲的怀抱。然而当时的旧中国可谓多灾多难,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九一八”之后中华民族更陷入民族危亡的“最危急时刻”。空有一身才智的秦含章,竟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可以让他施展才华。几经思索,他选择了执教这条路。他深知,“知识救国”的最终道路是“教育救国”,只有让更多人掌握了知识,中国才不至沦丧。在1937年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前,秦含章先生先后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复旦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大学担任教授,10余年当中育出桃李满天下。从此,工农业微生物学、分析化学、发酵工程学、农畜产品加工学等西方先进科学理论因他而在中国生根发芽,同时也为中国食品工业界和各大轻工院系培养出了一批基础人才。由于极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他深得广大师生信服和敬重,被业界一致推崇为中国工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学和发酵工程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重任在肩 不负众望1949年新中国成立,秦老一腔炽热的报国情怀,终于在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中得以充分释放。受周恩来总理钦点,他先后出任由中央政府主持成立的中央食品工业部和中央轻工业部参事,奉命调京,主管技术业务。当年总理亲笔签发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任令,至今仍然完好地珍藏在秦老家中,能够亲眼目睹的人并不多,我算幸运的一个。1956年,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主持国家十二年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秦含章被任命为规划项目中的食品工业组组长。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对于中国食品工业特别是发酵工业而言,科技人才匮乏仍是行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为此,秦含章每逢重要会议,都忘不了关于加快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倡导与呼吁。1958年前后,以他曾经任教的原国立中央大学(后更名为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江南大学等8所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系为基础,组建起了一所新的院校,这就是著名的无锡轻工学院(现江南大学)便是其中之一。当时主持创办无锡轻院的正是时任轻工业部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秦含章先生。从无锡轻院开始,秦老根据轻工业部教育委员会的规划,先后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陆续主持筹建了15所轻工院校,从技术理论到学术教育几乎所有具体事物都是由他一手主持。无锡轻工学院之所以说它“著名”,是因为业内人士都知道,即便把它形容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的“黄浦军校”亦不为过。经它培养造就出来的一代又一代专业精英人才,如今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已成长为支撑整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这些人才又有哪个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出自秦老门下? 1960年,秦含章再次受命肩负起创办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的艰巨重任,并亲自出任所长。同时他还筹建了发酵工业情报中心,创办了食品发酵工业杂志,堪称为我国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生产技术的改造、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至此,他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中的“泰斗”地位已无人能撼。亲力亲为 点石成金白酒权威沈怡方先生在总结行业发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新中国白酒产业是靠试点起家的。”而白酒行业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两大试点,一个是周恒刚先生主持的“茅台试点”,另一个就是秦含章先生主持的“汾酒试点”。1962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由于生产扩大,产品一度出现质量下降,向中央紧急求援。秦老带领一个课题小组亲赴杏花村现场蹲点,从原料、制曲、工艺流程到检测方法,对汾酒的生产各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研究论证和改进创新,一举解决了成品酒中发生白色和黑色沉淀物的“老大难”问题,产量实现成倍增长。试点期间,秦老率队在窑洞里一住就是两年,通过对比剖析各种名白酒的不同芳香物质成分,最终找出了清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为主要呈香物质的个性特征,并围绕这些物质含量对白酒香型和风格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科学阐释。后来,该项研究报告达80万字的科研成果,帮助汾酒厂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贡献奖”。他本人也因对白酒科学分析方法及其理论的成功探索与总结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实,“汾酒试点”只是秦老深入基层、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众多事例之一。应当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秦老的知识才华不仅在科研管理和教育领域、而且在生产实践当中也充分得到了施展。1952年担任轻工业部参事期间,为开辟内蒙甜菜制糖业生产基地,他被派往包头糖厂担任筹备处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设计出环保型的先进工艺流程,并赴东德、波兰、原捷克斯洛伐克选购机器组成成套设备,由此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糖厂在他手中拔地而起;之后他又参加筹建了华北制药厂,不仅负责技术规划和培训,而且将发酵工业、制糖工业、工业微生物学的相关理念成功应用于建厂工作之中,为我国早期抗生素工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还参与了从波兰引进甜菜种籽在内蒙的试种,出糖率从13%提高到17%;参与接管和整顿了上海、天津、青岛熙中烟草公司,由他撰写的烟草等级标准的研究报告后来被用于烟草行业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的教材;1955年,秦老还应邀两度前往青岛啤酒厂研究解决啤酒装瓶后的混浊问题,并研究试制成功了“配制啤酒”……秦老以他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成为我国实用技术领域里为数不多的殿堂级人物。春蚕吐丝 鞠躬尽瘁几年前,一次在秦老家聊天,老人亲口告诉我,他正从事着一项庞大的写作计划,准备将他毕生所学、所悟的所有食品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辑成一部鸿篇巨制,书名叫做《新编食经》。“这部书分四大部分:‘食物名录’、‘营养知识’、‘保健方案’和‘长寿秘诀’,光是‘食物名录’就包括了农业食品、工业食品、保藏食品和矿业食品等等各类食品。估计全部写完不少于4,000万字……”秦老双手比划着,表情郑重而自信。他兴致勃勃地把我让进里屋,指着写字台下几个硕大的纸箱:“你看这箱、这箱、还有那箱,我现在已经写完了将近三分之一初稿,还要写,还要不停写下去,直到最后留给世人……”环顾眼前的小屋,不过7~8平方米,一张十分破旧的大号写字台占据了主要空间,周围还堆放着不少杂物。这就是秦含章先生的书房,谁能想象秦老10几年来大量珍贵的著作就是出自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间陋室!索教授悄悄告诉我,秦老的右眼早在六十年代后期因黄斑出血未得到及时治疗而造成失明,左眼视力也严重萎缩。他写作时,左手要拿着两个10倍的放大镜叠加在一起、右手执笔。由于过度吃力,他不得不写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歇一歇。这就是秦老、一个百岁老人的写作姿势。他就是用这种姿势、靠着巨大勇气和毅力,这些年不知疲倦地写出了数以千万字的丰厚作品,给我们留下无法估量的巨大知识财富!秦老一生当中撰写的科研报告、著作论文共计40余部6000余万字。早期(解放前)的《农具学》、《面包工业》、《酿造酱油之理论与技术》,被誉为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意义。1957年他编写的《酒精工厂的生产技术》一书,分为上、下册,围绕着酒精的用途、生产原料、酒精制造的各种方法、初馏及精馏的相关设备及其技术要领、以及国内外最新出现的发展趋势等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详尽阐述,是一部发酵工业高度专业化和极富实用价值的必备读物,成为当时各大院校的教科书和生产科研人员的技术指南。其实从《酿造酱油之理论与技术》开始,“实用、深入、系统、全面、独到”就已经成为秦老著书立说的一贯追求。他对德国的啤酒工艺和法国的葡萄酒工艺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研究,但每一次出国考察,他还都会抓紧机会深入调研走访,力求把在法国、意大利、瑞士、美国学到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传递到国内,以便尽快提升我们自身的生产能力。在他洋洋数千万字著作中,不乏《法国发展啤酒工业的经验》、《朗姆酒酿造概要》、《葡萄酒鉴评学和饮用法》、《葡萄酒的科学技术》、《葡萄酒分析化学》、《新编酒经》这样的力作,他们与《白酒酿造的科学与技术》、《国产白酒的工艺技术和实验方法》等著作一样,在中国酿造工业领域里都具有工具书般的权威价值。据秦老的侄子秦逸生回忆,1968年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被迁址江西分宜,家人在帮助打点行囊时,秦老手里一直紧紧抱着一只皮箱,里面是他历年的书稿。他说:“别的东西都可以不要,只有这个箱子不能丢。”他把事业和书稿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1973年秦逸生到江西宜春去看望他,由于未能及时就医,当时秦老的右眼几近失明,左眼的视力只剩下0.1。即便这样,他白天接受批判和参加完体力劳动,晚上回到住处仍然每天伏案写书直到深夜,身后的地上是一大堆稿纸。他告诉侄子:“这些稿纸都是我自费买的。”……1990年秦老离休之后,依然笔耕不辍,80多岁高龄时完成了近80万字的《新编酒经》,被业界誉为"中国酒文化第一书";2000年秦老又一巨著、350万字的《国产白酒工艺技术和实验方法》问世,对白酒工业最新技术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更令人惊佩的是,秦老94岁的时候,又“启动”了一个更大工程——《新编食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只有这句古诗,才能准确写照秦老可贵的敬学敬业精神。相濡以沫 水乳交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秦老虽已年届百岁,可追求事业的步伐从未停歇过。这些年,只要是行业里的活动,只要有助于行业的发展,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支持和参与者。古训“人到七十古来稀,年过八十不出门”,而秦老却以百岁之身,在夫人索颖教授的陪同下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的行业活动中,甚至不远数千公里出访国外、参加各种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为推广中国酒文化、促进中国酒业与国际间的互动做出了卓越贡献。2004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酒文化节学术研讨会上,他的出现赢得全场与会者长时间最热烈的掌声,人们向这位中国酿酒事业的一代宗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前不久,他又偕夫人刚刚从马来西亚参加完一个国际酒文化推广活动归来,征尘未洗,又在筹备下一次活动……有人把百岁秦老比喻为中国的“酒文化大使”,而他更愿意做一个实实在在的酒文化传播者。秦老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学底蕴,还写得一手好书法,笔锋苍劲、功力扎实。这些年,用诗词书法抒发情怀、宣传行业、鞭策企业、展示酒文化,已成为他最钟爱的一种交流形式。而众多企业和行业人士,亦无不以有幸求获一幅秦老珍贵的墨宝而荣耀。继《酒文化小品集》之后,2006年他的个人诗集《食文化小品集》、《试咏白酒的香型与味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付梓出版。记得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有这样一句话:“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心中只有事业和学问而无其他私念的人,算不算“高尚而纯粹”的人呢?秦老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认识秦老10几年了,他是一个待人极其平易、极其真诚、极其率真而单纯的人。和他在一起你会发现,有时他质朴、纯真得就像个孩子。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学问上精益求精,在个人待遇上他却无欲无求。2000年食品发酵所分配住房,好房子还是有几套,作为多年老所长和现任名誉所长,秦老完全有资格居住。但他对亲朋好友的规劝坚决反对,也不让子女向组织提出申请,至今仍然“蜗居”在团结湖那间又小又差的房子里,一住就是26年。他对物质需求看得很轻,对精神待遇却看得很重。他曾经历任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全国科协委员、轻工学会发酵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轻工协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顾问、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协会名誉会长。在他众多的历任、现任“头衔”里,除了轻工部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有突出贡献者”外,恐怕没有一个能给他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实际利益,但他却看得很重要。2005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全行业隆重表彰以秦含章为首的16位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颁奖那天,我在人大会堂为秦老拍照时,他神圣而自豪的表情让我终生难忘。是的,他把这些荣誉,看作是对他一生事业追求与人生价值的高度认可,是对他一生为祖国、为行业、为人民所做巨大贡献的崇高评价。他怎么能不珍视呢?!在精神生活上,秦老的最大支撑和慰籍则是他的夫人索颖教授。两位老人,堪称世间夫妻“相濡以沫、相知相伴”最难得的典范和楷模。秦老的慷慨激昂与索教授的温婉聪睿互为弥补、真正是相得益彰。索颖教授早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攻营养学。1950年回国后长期从事临床营养工作,先后创办了北大结核病院、平安医院和宣武医院的营养科。她曾任北京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营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还兼任法中食品美食协会理事、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是我国营养保健界的权威人士。她出版过3部营养学的科普专著,为各大媒体撰写了近百篇有关营养保健的科普文章;经她研制的冠心病防治饮料“心血宝”、特殊营养饮料 “健脑饮”先后荣获北京市卫生局和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秦老对酿酒事业的痴迷和执着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对酒也有了深厚感情,并且开始关注和研究酒的营养与健康问题。”索教授说。她研究各种酒的营养,编写了很多与酒有关的学术论文与著作,在各种酿酒刊物上发表,并积极参与一些重要理论著作的创作与编纂。1992年5月,她参加了法国可涅克市首届国际蒸馏酒学术会议,并发表了题为《中国白酒的营养与卫生》的论文,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她在烟台国际葡萄酒学术研讨会上宣讲的研究成果,受到法国葡萄酒局局长的高度评价。
索教授曾笑着跟我讲:守着这么一位大师,这些年我品酒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很多时候,我的创作是从他的研究当中获得创意和灵感。不过,反过来我的研究对他也有启示,他已经跳出单纯的酿造领域,开始更多关注酒的健康和整个饮食的健康问题。事业上水乳交融,生活上更是恩爱有加。秦老听力不好,与外人交流必须由索教授在旁充当“翻译”。说起来也怪,有时你用很大声音“喊”他都听不清楚,索教授一阵“嘤嘤细语”他却立刻恍然大悟。让你不得不佩服什么才叫真正的“默契”。索教授常常骄傲地说,秦老除了视力和听觉,血压、心脏等其他器官机能一切正常。对于百岁老人而言,这无疑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当然与索教授又是息息相关。是她,用一个营养学家丰富的营养和保健知识,悉心呵护秦老的健康与平安,这才让我国的酿酒行业有幸“健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百岁泰斗。这是我们行业的财富、行业的幸运和骄傲!愿我们的秦老和索教授:健康长寿,福瑞吉祥!
更多阅读
2015年新政策深圳注册公司流程及费用 在深圳注册公司流程
2015年新政策深圳注册公司流程及费用——简介深圳公司注册流程,2015年实行四证合一全流程网上办理。即是指原来的营业执照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章许可证,实现“一表申请,一门受理,四证同发、信息共享”;同时,全面实施各类登
天长市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曲靖市普通高中招生
天长市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天长中学:1100名(含国际班100名)炳辉中学:750名天长二中:650名(含特长生)关塘中学:500名铜城中学:400
《新法规速递》日刊2015年3月19日 新法规速递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法律第一
转载 2015年高考“疯狂作文”系列 转载美丽大姐系列
疯狂作文原文地址:2015年高考“疯狂作文”系列作者:转摘:2015年高考“疯狂作文”系列第一章 阅卷老师临场支招冲刺阶段,考生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素材能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如何运用素材才能使作文魅力大增?这些问题
2015年高考 英语作文预测:食品安全
阅读原文2015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