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于1975年成立并在Amsterdam证券交易所上市。30多年来,一直主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及豆类和鸟食产品的加工及销售。其公司的发展策略一直是两条腿走路:tranding 和 marketing,由贸易公司为加工厂从全球组织货源,而加工厂则以生产和销售为主。除了保证工厂的货源外,贸易公司同时从事大量国际贸易。因此,公司的运作一直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然而,由于决策的失误及股东的变化,导致公司最终走向衰败。
错误的决策:
A公司在非洲拥有一家曾经占据该国家同类产品40%市场份额的加工厂,2005年由于该工厂的管理者对市场判断失误,导致工厂亏损,而A公司的决策人为了甩掉这个负债的包袱,于2006年匆忙的决定将公司转让给当地的一家公司,然而却签定了一个有时间表但却没有资金回收保障的转让协议,导致A公司无法按期回收转让资金,而被转让的工厂又因经营不善倒闭,未收回的大部分资金便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然而,如果公司调整管理及市场策略,充分利用公司的品牌效应,继续工厂的经营,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扭亏为盈,仍然可以在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错误的决策一旦开始,接踵而至的便是一连串的厄运;
股东的变化:
一个投资公司,看好A公司的发展,同时又是一个不需要花太多本钱就能购得51%股权的小型上市公司,2006年,这个投资公司成了A公司拥有51%股权的最大的股东,而A公司的厄运也就由此开始。有于投资公司的决策人要改组公司的管理层,将管理层换成他所信赖的人,控股公司的总裁和公司最关键的财务总监相继被解聘,由此导致银行对公司的不信任,加上贸易公司财务状况不佳,银行开始缩减贷款额度,甚至停止贷款,而同期的粮油市场的价格却一路攀升,所需的贸易周转资金是往年的2-3倍,失去了银行支持的公司,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跌跌撞撞地逐渐跌到了谷底 --- 资金链断了!尽管在任的贸易公司总经理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挽救公司衰败的命运,但没有粮草,无论如何也无法再继续,眼睁睁地看着公司一步步地走向衰败。最终,投资商决定关闭贸易公司,保留加工厂。
然而贸易公司突然地关闭,导致加工厂根本无法马上适应这一突变,全球化的采购无法跟上生产,加上资金短缺,供应链出了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加工厂连连亏损。一个有着150年历史的工厂就这样即将走到尽头。
一个曾经发展平稳的上市公司,就这样衰败了。
作为目睹这衰败全过程的我,感触颇深:公司的上市未必都是好事,没有足够的资金保有公司的控股权,其结果可能是一场噩梦,噩梦醒来,一切都可能会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