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那年,李嘉诚挑起了家里的大梁;18岁,擢升为部门经理;19岁,擢升为总经理;22岁,开始尝试创业;27岁,李嘉诚所创立的“长江”公司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此时,他便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其后,厂房的业主本想借机提高租金敲他一杠,却戏剧般地让李嘉诚自此走进了房地产行业。因为租金的提高,李嘉诚决定自建物业。
![炫舞时代不走寻常路 不走寻常之路](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202865816406.jpeg)
1985年,李嘉诚投得香港北角英皇道的地皮,兴建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建成后一部分自用,其余的都出租。巧合的是,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李嘉诚洞察房地产将有很高的空间,于是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场。 不曾料想,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经历一场狂炒后,一落千丈。各路地产商纷纷应声而逃,唯恐躲闪不及。李嘉诚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开始实行“人弃我缺”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 三年后,风暴果然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高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七十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35万平方英尺,这些物业每年的租金高达四百万港元。(编者注:1平方英尺约等于0.0929平方米) 1972年,李嘉诚把先前成立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年11月,“长实”股票在香港挂牌上市发售。 李嘉诚在地产业屡出奇招,先是动用6000多万元资金购买物业及地皮,并用于兴建高级住宅与商业楼宇。到1967年,又动用2.3亿港元,买入美资集团、希尔顿酒店及凯悦酒店,开创了华资在港吞并外资机构的先河。 而后,李嘉诚又酝酿实施了一个常人想都不敢想的计划——吞并“和黄”。“和黄”是老牌和记洋行及黄埔船坞的合作品。这个计划历时两年半之久,事后有人评价说全面进军“和黄”的整个过程直如“蛇吞大象”,堪称香港开埠以来华资收购英资的经典之作。1980年,“长实”终于持有“和黄”超过40%的股票,李嘉诚如愿当上了“和黄”董事会主席。 至此,李嘉诚坐上了香港华资地产界的龙头位置,“李超人”的绰号不胫而走。由此,李嘉诚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