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多年来,李嘉诚在欧洲电讯市场上的打拼并非彻底的一帆风顺,他同样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1989年,李嘉城在英国的和记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并于1992年推出名为“兔子”的 CT2流动电话服务,然而业务发展却不理想。一年之后,公司的“兔子”流动电话服务不得不寿终正寝。随后,和记将电讯业务重新包装,改名为“橙”,推出GSM流动电话服务。1996年,“橙”在英国成功上市,和记从中套现41亿港元的特殊盈利。1999年初,李嘉诚出售“橙”4.2%的股权,套现50亿港元。由于和黄在历年的交易中已套现近百亿港元(超过当初投资额),因此和黄在“橙”的投资成本已等于零。 1999年10月21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从香港长实、和黄集团传出来:和黄与德国电信公司曼内斯曼经过一周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和黄以价值1130亿港元的价格向曼内斯曼出售 44.8l%的Orange(“橙”)电讯公司股份,而曼内斯曼则分别以折合220亿港元的现金、价值220亿港元的欧元3年期票据及1184万股曼内斯曼新股支付。 这一交易意味着,和黄除持有曼内斯曼10.2%股权,成为该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外,还可套现440亿港元现金。待两公司合并后,和黄更可间接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远远领先于位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 “这是我最骄傲的交易。”即使已经年过半百,征战商场40多年的李嘉诚至今仍忍不住喜行于色。 退出Orange(“橙”)两个月后,和黄顺利购得了在英国经营3G业务的执照。事实上,在决定开展3G业务前,李嘉诚就在财务层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当他决心将公司的财力倾注于3G业务时,他已经有一个几年内可能亏损的数字预期,并依此要求地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赫斯基能源等几块业务将利润率提高,将负债率降低到一个风险相对小的程度:2001年时,赫斯基能源为和黄贡献的利润不过9亿港元,到2005年已经升至35亿。同一时期,原本利润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的港口业务从27亿变为39亿,长江基建的利润从22亿变为34亿。即使3G投资巨大,但到2006年6月底时,和黄的现金与可变现投资仍有1300亿港元。
![集中优势兵力 不打无把握之仗](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20284071612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