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商“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对你撒谎,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甩了他”――这是小S代言“清扬”的广告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小S一次毫不负责的虚假代言。清扬根本无力阻止头皮屑的存在。 据上海工商部门发布最新违法广告监测情况显示,说谎的不只是清扬的竞争对手,还包括它自己。这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游戏中,“头屑不再来”的神话被揭穿。而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众多国际大牌在虚假广告问题上的集体沦陷,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如瀑长发,浸在滋润如牛奶的洗发水中,不仅改变了干枯纠结的情况,而且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略带雀斑的脸庞,只需涂抹含有特殊成分的乳液,不过几天就变得白嫩无瑕……化妆品厂商纷纷在电视上大秀产品,大夸功效。 但是,据上海市工商局今年7月发布的一项违法广告检测显示,10件违法广告中,除一则与证券投资有关外,其余9件均为化妆品,而且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国际大牌”。 今年4月,有业内人士在题为《联合利华:清扬洗发水,抱着地雷上战场》的文章中明确指出,清扬洗发水面临头屑不再来的广告危机,这种危机如同地雷,随时会引爆。一个月之后,广告地雷引爆了。aihuau.com 清扬挑衅入市后,宝洁不含糊,针尖对麦芒地推出“从第一次洗头开始就能有效去除头屑”,如此夸大宣传,于宝洁而言,在中国已经是多少年了,不过这次似乎是在竞争对手的推搡下,两家公司一起摔下擂台。 专家指出,洗发水广告提出“头屑不再来”、“头屑再没回来”的广告语不符合人体的生理情况。头屑是头皮正常的分泌代谢物,不可能完全消失。还是英国的专家一针见血:如果真如其广告所云,“那将是重大的医学发现”。 在“头屑不再来”的宣传口号不攻自破后,两家针对头屑做文章的跨国公司进行危机公关的态度也许并不能令消费者满意。 宝洁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在上海停播或更换相关广告,国内其他地方并没有停播。其理由却很滑稽:广告在播放过程中,界定某条广告是否符合广告法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言外之意是,根据同一部《广告法》,在上海算违法的广告在其他地方却不算违法。打开电视,各地电视台里清扬“甩了他”的广告依旧热播。 有业内人士在网上撰文分析,这些公司足够大牌,凭借其对相关市场的垄断地位,即便遭遇如此的公关危机,产品销售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多年来的虚假广告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即便公信力下降,但市场格局不会轻易变化,这也是“国际大牌”们即使“撒了谎”,也不怕被“甩了”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国际上,日化巨头的“吹牛”广告屡见不鲜。在2005年,宝洁的潘婷Pro-V电视广告说:能够让头发十倍坚韧,效果能够持续终身。英国监察部门ASA认为这属于夸大其词。宝洁辩称,所谓伴随终身只是广告的一种夸张的修辞。 一位专家表示,洗发水并不能够添加氨基酸。他认为,如果广告里的这个说法成立的话,这将是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但是这需要证据,宝洁方面却并不能提供。去年也有媒体报道,美国多名消费者集体指控露得清等防晒霜品牌夸大效果,违规标注“阻光”、“防水”等字眼。 在中国,当“头屑不再来”的神话被揭穿后,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还有多少夸大的广告语整天给我们“洗脑”。而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众多国际大牌在虚假广告问题上的集体沦陷,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这一次,尽管有明星所谓的“亲身体验”,但依旧挽救不了因为谎言被戳穿后带来的公信力下降。 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语重心长的写到:“明星作为广告代言人,在把高额的代言费放入口袋之前,也有责任去更多地了解你所代言的产品,比如它的质量及其广告内容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权威鉴定等,而不是用都没用过,就睁大眼睛直说好。若是明星们都‘一切向钱看’,不明就里地听由商家忽悠,结果自己又糊里糊涂地忽悠了‘粉丝’,忽悠了消费者,最终忽悠的,也是明星自己。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的同时,也会让明星背上‘骗子’的骂名。所以,明星们在赚利时,要带着一份责任和正气,别让钱蒙了眼,而一不小心忽悠了自己。”这话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