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德”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个人,如果无“德”,就不会有好的处境和结果。相反,“德高”方可“望重”,试想一个人如果缺“德”,那么还会有谁会和他做朋友呢?一个企业如果缺“德”,不注重“德”的修炼,那么又怎么能留住人才呢?怎么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呢?
孔子说过“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一帮思想一致的人和他相处。人是这样,企业也如此。只有以“德”为中心,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才可以留住人才,赢得市场。
当代中国的企业奉行西方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甚至在企业文化的道德建设方面也全部照搬西方的近来。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西方管理模式在中国都水土不服,中国企业上演的只是“东施效颦”的丑剧。人们往往习惯于能力、学历等可见物的重视和提高上,却忽略了德行和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当如此,只有实施“为政以德”的管理战略,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德”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实施企业战略,真正做到“敬人”、“爱人”,从而树立起“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管理理念。
刘邦47岁起兵反秦,55岁称帝,从布衣到帝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大汉盛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刘邦长期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方针,也正是因为这最后改变了他在和项羽对峙中处于劣势的形态;《水浒》中的宋江也是以“德”为先,将德行与义气作为梁山的文化,最终出现108将相互团结、相互协作,称兄道弟的良好局面。
古时如此,现代企业也是如此。海尔张瑞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有时候我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好就不错了。”“我这个当领导的以身作则,整个团队的人际关系也就透明了。”领导无德就不会有好的团队、好的管理,自然不会有好的成果,人们会在企业内部勾心斗角,互不消停,缺乏团队精神,这样的企业也只是一个缺乏战斗力的空壳,所谓的团队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最终会导致企业难以生存。
有些人这样说“经济不需要道德干预”,“经济与道德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存在就是合理,赚钱才是硬道理”,他们却忘了做人和做企业的根本,那就是德行和修养为先,只有以“德”为先,诚信经营,以“德”为中心建立企业文化才可以做强做大。一个企业如果道德缺失,见利忘义,丧失诚信,结局必然是身败名裂。三鹿奶粉的教训就在于此。所以,企业要有道德——生产经营与道德结合,才能使一个企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和纽带的功能,是企业和团队奋斗的内在驱动力。以“德”为先的企业文化可以可以更好地将团队凝聚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