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人的本质是追求一生快乐的最大化,而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存在;一般而言,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是较容易满足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加注重消费的相对性,这时人们对来自消费相对效应增加的快乐要大于来自消费绝对效应增加的快乐;但非炫耀性消费,也是现实消费的一种理性选择;消费既充满快乐,也伴随痛苦;消费建设的目的是要增加消费快乐,减少消费痛苦。关键词: 消费 快乐 研究
![杨光的快乐生活1部 消费与快乐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95760659681.jpeg)
什么是消费?一种定义是指消费者对物品或劳务的消耗;另一种定义是指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这里前一种定义是以消费的绝对效应为基础,落脚点是消费的自然意义;后一种定义是以消费的相对效应为基础,落脚点是消费的社会意义。消费的绝对效用是指绝对消费水平提高所产生的效用,消费的相对效用是指相对消费水平提高所产生的效用。这里绝对消费水平的增加是指一个人消费绝对量的增加;相对消费水平的增加是指一个人与他人相比而言消费水平的相对提高。另外,笔者认为,消费应当是广义的。消费不仅指对一般商品的消费,还应包括对诸如闲暇、社会交往、亲情、友谊、道德等方面的时间花费。aihuau.com消费即人生,人生即快乐人的本质是追求一生快乐的最大化,而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存在。一是消费是实现人生快乐的直接手段。我消费,我快乐。人是欲望的集合体。欲望得到满足人就快乐,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人就不快乐。而满足欲望的直接手段就是消费。在消费中,人生的手段与目的是统一的。生产本身不是人生的直接目的,生产的最终落脚点是消费。亚当8226;斯密说: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这里生产只是实现人生快乐的间接手段。由于生产能为将来的消费提供基础,所以,生产的快乐效应实质是来自消费快乐效应的副产品。生产的快乐效应具有潜在性和预期性等特点,而消费的快乐效应具有直接性和现期性等特点。当然,生产与消费有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人在生产中,有时也体验消费。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生产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件消费品。同样,有些消费也具有一种生产功能。因为有些消费行为本身能为将来的消费提供更大的消费。人在消费时,既面临痛苦,也面临快乐。如货币的支出,就是一种痛苦。但所购商品却能为人带来一种效用的满足,这就是快乐。当快乐大于痛苦时,人们就会选择消费;当痛苦大于快乐时,人们就会选择不消费。所以,人选择消费,实质就是选择快乐。另外,人对消费快乐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配置。一个人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忍受不消费的痛苦,目的是希望在另外的时间和地点能享受到更大的消费快乐。这里就有一个预期和替代偏好的问题。一般而言,由于人们的预期和偏好总是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消费抉择,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消费行为。二是人在消费中体现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追求自主性和自由性是人的天然本质。生产与消费相比,消费所体现的自主性与自由性更大。自主性与自由性使人更感到“我”的意义。自主性使人具有一种成就感和权威感,自由性使人感到一种舒适和宽松。二者都是人的本性要求。三是消费体现了存在的意义。我消费,我存在。人在消费中才体验到本我的存在。人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消费的代名词。我生而消费,消费生而成就我。四是人通过消费消解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人恐惧的根源之一,而恐惧使人不快乐和痛苦。人通过三种途径来消解不确定性。一是通过增加科学知识,来提高认识世界的确定性。人消费科学知识,就是消费确定性。二是通过完善制度系统,来增加人类活动的确定性。对人类而言,制度本身既是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消费品,并且在消解不确定性方面具有较大功能。海纳指出,制度起因于个人在面临不确定性时所做的努力,通过限制人们的有效选择并因此使行为可预测,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没有制度就没有秩序、没有社会、没有经济、没有国家组织。三是通过虚拟消费,为不确定性提供一条解决途径。人在宗教方面的消费就是一种虚拟消费。对个人而言,宗教提供了一条缓解消费不确定性张力的虚拟路径,从而有效缓解了内心无限的欲望世界与外部有限的资源世界的紧张关系。这里虚拟消费主要提供了三种缓解的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化。转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将人对物质世界的欲望转化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二是将人在现世的执着转化为对来世的虔诚。另一种方式是交换。交换主要是实现人与神之间的交换。宗教活动实质就是人与神进行交换的一种活动,宗教场所也就有一种类似市场的功能。交换的方式主要是:一是人通过自觉遵守神的指示和约定,从而换取神的满意和对自己所稀缺东西的恩赐;二是通过祈祷和进贡,实现神对现实世界中不理想状况的干预和拯救。宗教仪式实质就是一种交换沟通仪式。通过仪式,人类也就完成了自身对神的交待,同时也期待着神对人的交待。第三种方式是寄托。宗教就是寄托的结果。通过寄托,人将确定性留给自身,将不确定性寄托给一个虚拟的权威去解决,从而有效缓解了内心世界不确定性的压力,提高了人生的快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