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 “河套”印象



  提起内蒙古,很多人会充满想象:茫茫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洁白的哈达,好客的牧民,当然还有马头琴的哽咽或激昂,古战场的硝烟与迷漫,让敌军闻风丧胆的成吉思汗以及他领导下蒙古大军……一切是那么的纯朴又野蛮,美好又悲凉。

  然而当你置身于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时候,你会被它的恢宏大气所震撼,为它的战略定位而振奋,被它的厚重的酿造底蕴所吸引,为它神圣的责任感所折服。然后你会在瞬间明白它为什么能在草原深处一鸣惊人,不仅在白酒市场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以“北方第一窖”的傲然姿态引领了内蒙古酒业的快速崛起。

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中国经济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体制转换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样,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快速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其不断深入而彻底的体制改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从1952年地方国营杭锦后旗制酒厂(河套酒业集团前身)建厂到1977年改革开放前夕,河套酒业已经走过25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在这25年间,生产原料靠政府计划调进,产品靠政府计划调出,企业没有主动性,职工没有积极性,企业发展速度像蜗牛一样,慢而又慢。

  1978年,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冲锋号。1986年,我国启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内蒙古河套酒业审时度势,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改革大潮。从1987年到1990年的四年间,先后推出了以“提高质量”、“强化管理”、“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为重点的多项改革措施。这是白酒行业最早实施的体制改革之一。这些改革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增长。

      1992年,中央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河套酒业跃马扬鞭开始实质性的改革,推出了从分配制度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多项改革措施。在那个时候,一大批营销、管理、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河套酒业的中坚力量,这为“河套”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997年,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创立;同年10月8日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04年,河套酒业国有股全部退出,并完成了应有的法律审批手续。至此,一个从地方国营制酒厂脱胎换骨而来民营酿酒企业——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北方草原。

  体制的转变让内蒙古河套酒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河套酒业的销售收入是1977年的850.9倍。不仅如此,改革之后的河套酒业在企业形象上也大大提高:2004年,“河套”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河套酒业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8年,河套品牌连续四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定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对质量的执著

  “一季好粮,五道关口,八个关键部位,二十个重要质量管理点,一瓶好酒。”在“河套”看来,质量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企业的战略问题。而正是他们对酿造技术和质量管理的执著对企业才促进了河套酒业的快速发展。

       黄河急匆匆地走下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百折千回奔向黄土高原,一路上挟泥带沙淤积到内蒙古河套地区,并形成了河套平原近800万亩丰草肥田,同时加上北纬41度平均每年3230小时的日光照射,成就了河套地区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的优质五谷。而这又在历史上为河套地区的酿酒工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河套酿酒文化是随着黄河文明的兴起而兴起。这是因为有了河套地区的一季好粮,才有了河套系列酒的千年淡雅醇香。

  在工艺上,河套酒业继承和发扬了“套酿”美酒的千年传统工艺,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产能,增加优质酒生产线、增加原酒储存能力。到目前为止,河套已拥有三千多个粮食酒生产窖池,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纯粮白酒能力达到8万吨。正因为如此,2006年,国家酿酒工业协会授予河套酒业“北方第一窖”荣誉称号。

  在“河套”看来,白酒行业的质量观念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必须把质量的判定权从企业一方转移到消费者手上,坚持以消费者满意为核心的质量观念。河套酒业成立了以张庆义董事长为首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实施了“质量兴企”工程。健全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质量管理网略,完善了质量目标、质量组织、生产现场、质量检验等保证体系,制定了24类近260项企业管理、技术、质量标准体系,保证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加强了质检机构建设,在整个过程中设立了五道关口、八个关键部位和二十个重要质量管理点,配备了300多名专兼职质检人员,并聘请白酒专家沈怡方先生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常年指导“河套”酿酒技艺的改进与突破。

  在这一系列坚实保障之下,河套酒业在质量管理上成绩显著,实现了产品合格率100%,消费者满意度100%。浸透着悠久历史的“河套”酒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芬芳。

  

用心承担社会责任

  河套认为: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夏儿女血脉相溶。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白酒企业应该以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培养企业的情感、文化底蕴,提升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河套酒业是一家民营企业,更是内蒙古杭锦后旗的骨干企业。截至到2007年,河套已经累计上缴税金超过12亿元,同时安排了近4000人就业,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保障照章纳税的同时,“河套”还积极踊跃地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东方酒业》有一组沉甸甸的数字,它记录了“河套”的奉献和爱心:

      2003年,“河套”捐款30万元,用于抗击非典。2004年,“河套”为印度洋海啸损款20万元。2008年5月,“河套”为四川灾区捐款50万元。1999—2008年的10年间,“河套”共资助300多名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2006年,“河套”在内蒙古大学设立了“河套酒业集团阳光教育基金”帮助8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继续完成学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河套酒业已经累计为社会捐助资金达到2500万元之多。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河套酒业想方设法延伸产业链条,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03年以来,河套集团先后与中粮屯河公司共同投资在杭锦后旗陕坝镇、黄河镇建设了两个番茄厂,日处理番茄6,000吨,番茄种植面积达65,000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河套酒业集团选择与全国乳业第一的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公司实施乳制品开发合作项目。同时,经过对奶酒这一传统民族产品的市场调研及该产品的发展趋势分析,于2004年创建了腾格里塔拉奶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上两个乳制品生产加工项目,年需鲜奶15万吨。这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杭锦后旗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河套”还积极探索本地优质高粱粮食基地建设工作。目前,他们已在当地的沙海乡、太阳庙等推广优质高粱基地达25,000亩,每亩高粱增收200-300元,从而使得广大种植农户受益匪浅。

  难怪有人说:河套酒业是用心在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崛起有道

      最近几年,“河套”在占领内蒙古白酒市场的同时,也开始了其全国化的布局。尤其是在河南、陕西、河北等北方市场,“河套”已经成了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之一,让业界不可小觑。关于河套酒业快速崛起的原因,《东方酒业》和河套酒业总经理王永强先生之间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

      《东方酒业》:这几年华北白酒板块呈现出群雄并起的竞争格局,“汾酒”、“衡水老白干”、“红星”、“河套”等都有出色表现,这里面除了“汾老大”借势老名酒回归的潮流取得了裂变性成果之外,我们发现其他几个品牌更多的是属于地方强势品牌的发力,请问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

      王永强:如果非要总结“河套”这几年的成功经验,我觉得可以归纳为“双核心品牌策略,渠道模式创新,区位市场战略”等几个方面。这也应该是众多白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模式。

  双核心产品策略:核心产品的带动作用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河套”的成功也与核心产品的带动作用密不可分,而且我们实施的是“双核心产品策略”。一个是“河套老窖”,一个是“河套王”。

  “河套老窖”作为“河套”的拳头产品,价位适中,主打大众市场,其对销售的带动作用将会长期存在。不仅仅是在内蒙,而且在“河套”全国化的进程中。“河套王”是“河套老窖”之后的又一亮点,作为“河套”向上延伸的形象品牌,其价位为商务用酒的主流价位,在200元左右。随着“河套”的全国化,“河套王”将更多地承担起对销售的促进和品牌形象提升的重任。

      渠道模式创新:渠道是品牌的生命,如何保证品牌在渠道内有效运作一直是“河套”研究的重点。早在2000年我们就开始调整渠道操作模式,强势挺进餐饮终端,并因此成为白酒行业较早运用终端战术的企业。2005年以来,随着自带酒水的增多,餐饮渠道的销售功能正在弱化,仅仅依靠渠道的推力已经很难完成产品销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开始加强品牌传播的力度,寻求品牌效应的提升,通过品牌提升拉动消费。

      大区域市场战略:我们确立了大区域市场概念,重点打造 “河套”在北方市场的影响力。我们将巴盟、呼市等几个内蒙古重要城市作为核心市场来打造,同时把河南的郑州、洛阳,河北的石家庄,陕西的西安,以及北京等市场作为“河套”的战略性市场。目前,这些市场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下一步我们将把他们连成一片,完成“河套”的北方战略,为“河套”全国化奠定基础。

“北方第一窖”战略

 河套平原 “河套”印象

     “占位策略”确实能够帮助企业确立竞争优势。但是每一个占位概念的成立都需要多个支撑点。对于“河套”的“北方第一窖”的占位,我们相信它是成立的。因为“河套”在基础设施,文化建设,名牌战略,发展目标等多方面为“北方第一窖”找到落地生根的支点。

      基础设施: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纯粮白酒能力达到8万吨。2006年9月,国家酿酒工业协会授予河套酒业“北方第一窖”的荣誉称号。对此,有专家如此评述:一、河套酒业的浓香型白酒生产规模和产销量,已经成为北方第一;二、河套酒业的主导产品河套王酒是中国北方淡雅浓香型酒的典型代表;三、不论其占地面积,窖池数量和出酒量,都是当之无愧的北方第一;四、即使今后还有更大的老窖车间建成,它的窖龄也不会超过“河套”。

      文化建设:内蒙古酒文化源远流长,自治区出土的文物中,有三分之一与酒有关。2002年,河套酒业建立“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面积2,800平方米,分五个单元,馆藏稀有文物350余件,堪称国内白酒文化建设一绝。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已经成为河套企业文化形象的代表,不断地印证着河套人如何传承和发扬北方古老的酒文化。

  名牌战略:“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几千年来相交融而孕育产生了“河套文明”,因此,他们把“千年河套,烧酒之原”作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核心理念进行全面推广。2004年“河套”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随之,“河套”又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是内蒙古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2008年“河套”连续四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发展目标:超越自我,永远没有止境。2006年以来,“河套”已经成为二线名酒中的佼佼者。在对过去成绩的认可、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河套”对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更加务实的思考,立足“北方第一窖”的产业基础之上,“河套”将在未来几年之内,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基础,谋求从内蒙到北方,从北方到全国的影响力,将“河套”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4430.html

更多阅读

《大河套》明年央视献礼贺镪大展精湛演技 贺镪个人资料

著名演员贺镪由著名导演张多福倾力执导,云集林永健、李强、贺镪、宗晓军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讲述河套水利开发历史的央视献礼大剧《大河套》,日前已进入白热化拍摄阶段。据悉,国家一级演员贺镪在剧中饰演大管家一角,戏份多、比例重,贯穿全

河套平原农业生产 美国平原农业生产

河套之名起于明代。检索《明宪宗实录》,卷三是“成花二年五月辛未”条所录巡抚陕西副督御使项忠奏疏中提到:“此有兵部以河套虏众谋欲犯进”。关于河套的地域范围,明清史籍多所载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6《河套地广袤略》曰

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银川平原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又称宁夏平原、西套平原。北起石嘴山,南止黄土高原,东界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是河套平原的西南部。面积7800平方公里。2008年9月20日--23日一行两人到此一游。简介:银川平原中国西北

河套酒业官网 河套酒业再添“新丁”

     8月31日,河套“呼和浩特酒业投产暨河套王套酿典藏封坛大典”仪式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河套”宣布,“河套金马传承酒”和“河套王封坛定制酒”正式投放市场。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呼市,共同见

声明:《河套平原 “河套”印象》为网友深湖觅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