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研究
规律离不开事物的各个要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事物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是紧密相连的。事物的发展趋势取决于事物的形成规律。规律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形成需要很多社会动力,动力的产生过程立足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矛盾性和协调性当中。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它具有循环渐进和反反复复的特征,每种思想品德都具有不同的目标,实现目标的前提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律。使品德目标与社会规范道德保持一致,即是思想品德形成的社会适应律。
一、思想品德形成的矛盾协调律 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动力包括:各个思想品德内部之中要素运动的矛盾性和协调性以及外界与个体之中的矛盾斗争。在个体的盾斗争阶段中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使各个矛盾因素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思想品德形成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个体内部各要素之中以及个体与外部的社会环境之中。个体内部各思想品德要素具有不稳定的特征,个体立足于社会长期的实践中,由于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导致某些要素的发展不能保持一致的进度。所以必须进行及时协调,保持思想品德形成环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如果在心理方面的认识不全面,情感不能保持平衡的态度,没有坚定意志力等心理因素都会造成矛盾;思想上的斗争以及思想深化程度的不足也会构成矛盾的要素;在社会上的行为出现言行不一致、不规范的道德行为等矛盾。每一种品德要素的矛盾都与其它方面要素息息相关,它们相互协调地解决问题、共同进步。个体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瞬息变换的。所以外部矛盾在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每家每户中,它存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个体独立意识和代际文化传承之中;在每个学校单位中,存在的矛盾体现在个体自我追求和学校价值引导之中;在虚拟的互联网中,它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人现实角色与网络虚拟角色之中;在社会实践中,它的矛盾体现在自我个性需求与社会规范约束之中。内部调节与外界教育发挥着双重的作用,使思想品德的矛盾保持差异性和协调性。 在矛盾协调的推动下,个体形成的思想品德体系更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性。从整体上分析,矛盾协调的总体方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矛盾协调的总方向,主要由稳定发展代替和冲突和随机性。可以通过品德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形成稳定平衡的内部矛盾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个体与外界的不断协调发展,矛盾的弱化与化解日益实现。②矛盾协调的模式的发展越来越独立,它从模仿转化为独立发展。权威和榜样的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模仿的对象,使矛盾的协调模式更具有独立性。同时,矛盾的协调的方法也会受到其他定律和自我定律的双向影响。在思想品德矛盾的处理方面,在成年人和少年的相比之下,成年人的自律程度明显很高,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调节、自我教育等方法来解决。矛盾协调的范围可以从个体到群体,由个人向社会发展。在个体不断进步之中,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越来越广泛,矛盾协调的范围随之深入。 二、思想品德形成的渐进反复律 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循环渐进和反反复复的特征是共同存在的。随着个体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心理能力的成熟,从整体上看,品德结构总的发展的渐进过程是由复杂代替了简单、高等代替低等、健全代替缺乏。个体实施品德行为的动机形成的周期很长,它的动机成为不同的层次,容易出现重复和退步现象。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人性格、认知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阶段,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处于从尚未完全成熟走向完全成熟的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旺盛时期。所以在成长的期间可能会存在叛逆心理、从众心理、好奇心、依赖性和言行不一等都会构成矛盾的特征,在个体的少年阶段和成年阶段,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它都存在反复渐进的特征。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道德观念影响因素日益明显。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反复的特征主要包括:①品德动机不正确。品德行为取决于品德动机,如果动机不正确,就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导致思想品德形成的混乱无章。②内化目标不明确。思想品德内化目标是思想形成的最后决定因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总体目标需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它的具体细节存在差异性,它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反复性和多元化等特征。③外化行为不正确。在社会生活实践当中,就算体品德动机和目标不会出现偏差,但是它的外化行为也会可能会存在偏差,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更具有循环渐进的特征。如果个体的行为已经出现偏差,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改正,对错误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探索,促进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事情的发展是不断曲折反复前进的,会逐渐形成固定的品德习惯和习惯。当个体在认知与行为不够坚定的时候,需要应用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内化的思想品德,提高自身思想认识的判断能力。同时结合外界给予的合理品德教育,个体的道德价值观会做出自觉的正确判断,当个体的品德行为与其直接利益不能保持一致的时候,个体的心理会出现无数的矛盾斗争,经过深思熟虑,会做出自身坚定的品德选择;当个体做出品德行为不正确的时候,外界会给予其道德的谴责或者是法律的制裁;同时负罪感和危机感,会在个体内心油然而生,来自个体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压力会让个体进行深刻的自责和反思,促使其在往后做出符合品德规范的品德行为。因此,个体能够在品德实践的反反复复中,树立自觉的品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形成的品德习惯保持稳定性和良好性。 三、思想品德形成的社会适应律 内部与外部的相互结合和融洽促进个体思想品德良性目标的形成。内部的自我融洽,是指经过矛盾的思想的斗争和协调过程,在内心里逐渐认同和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外部的自我融合,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个体品德认知与行为不会出现偏差情况,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应用自身正确的品德观念。 个体在内化与外化的多级转化中形成的思想品德体系会更具有平衡良好的特征。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个体社会化保持相同的进度。①角色社会化影响思想品德的形成。在社会的实践中,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不同的社会活动和群体内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需要履行相应的权力和义务,达到行为模式的规范和品德标准。②思想品德的传递属于文化社会化。社会价值观的传承与道德规范的传递组成成社会文化的传承部分。为了延续人类社会文化,需要个体社会化对道德品质的传承,从而构建人类自身精神世界。③个体思想品德的健全促进道德社会化的发展。社会道德体现在思想品德形成之中。社会道德的维护与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形成是紧密相关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个体的思想品德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内化和外化的发展。在个体第一次进行品德行为后,外界会随之做出反应和刺激,导致个体产生更深层次的品德体验。当外界对良好品德行为不断给予支持的同时,个体内心所积累的品德情感更加根深蒂固、形成坚定的品德信念和素养。真正内化为自身思想品德观部分之一。在新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推动下,促进新的内外化多级转化的过程,健全和完善个体的思想品德。只有摆正自己的身份,认知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符合品德规范的需要,使个体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和思想品德保持协调性。自我适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息息相关。 结束语:总而言之,人的思想品德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也是个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在主观内部因素与客观外部条件的影响和融合之下,两者保持协调性和差异性。人类需要深入分析和探索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总结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从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最终使规律的特征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以及逻辑性。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张海平,朱福棣,周鸿.试论思想品德的内在结构与形成过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胡守芬主编.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 [5]郑航.当代西方德育视野中的道德认知观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12).
更多阅读
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 教师政治思想 教师的政治思想 教师政治思想表现考核
时间:2012-06-20 07:26 来源:思想汇报 点击: 190 次 [字体:大 中 小]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精耕细作 英文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形成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1)中国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在我国的古史传说中有所谓
高屋建瓴的思想远见卓识的大师 远见卓识名言
高屋建瓴的思想 远见卓识的大师——张孝纯先生开创“大语文教育”30周年纪念张国生恩师张孝纯先生去世已经20年了,他亲自开创的“大语文教育”实验与研究也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的历史证明,“大语文教育”是一种高屋建
专题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链接之一:“两个凡是”与两年徘徊相关链接之二:“实事求是”的典故相关链接之三: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相关链接之四:真理标准大讨论总览与评价相关链接之一:“两个凡是”与两年徘徊(2001-06-22 15:03:56)觉醒总是从痛苦的黑暗中
转载 作为思想者的钱学森--钱学敏 思想者画室
原文地址:作为思想者的钱学森--钱学敏作者:闫什么闫http://bjrb.bjd.com.cn/html/2011-11/14/content_16608.htm钱学森晚年曾说:“其实,关于‘两弹一星’的科学与技术,我在美国时就都掌握了……而我多年来和你们一起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