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乳业市场发生的几件大事,让消费者颇为震惊。一则是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二是发改委对合生元、美赞臣等六家乳企的价格垄断行为开罚单。洋奶粉频出状况,各方反馈情况让一直以来备感憋屈的国产乳企看到了希望。首先是资本市场给予了最迅速的反应,国内乳业股曾在几个交易日走出逆袭行情。来自消费者的反馈也颇显乐观,最近一段时间,国产奶粉销售开始升温。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国产奶粉企业由当初的发愣、漠然,逐渐回过味来,开始重新审视发展之路,业界充斥着借机实现逆袭之声。实现路径也多指向练好内功,不断创新,潜心做好产品,推动品牌建设。笔者以为,国产奶粉企业除了以上述路径稳扎稳打把握好契机外,更重要的是树立起真正的责任感,对消费者负责,只有实现消费者心理上的逆转才是根本的突围路径。 首先,奶粉市场大格局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据了解,受恒天然问题原料的影响,不少洋奶粉品牌销售下滑明显。但就在供应商为此伤脑筋的时候,德国、荷兰等欧洲奶粉销量却开始一路攀升,甚至出现了断货现象。所以,洋奶粉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形象,不会因目前出现的事件在短时间内彻底地改变,市场格局只是局部发生了变化,国产奶粉企业要实现逆袭成功任重道远。
![事业心和责任感 “乳业逆袭” 关键在树立起真正的责任感](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81588722446.jpeg)
再者,国产乳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不会一夜之间就彻底扭转。这是由于,国产奶粉已坠入了“塔西佗陷阱”,公信力很难在短期内得以重建。此前,一项对10位27岁—34岁的妈妈的随机调查显示,当询问她们是否相信“国内奶粉优于国外奶粉论”时,大部分消费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不相信”,而原因竟然是“没有原因”。其实,任何问题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一些国产奶粉企业无底线的造假行为导致了消费者信任危机。而此后,国内乳企在问题出现时往往用掩耳盗铃的危机公关方式继续在消费者面前耍小聪明,这些遮掩、推诿,不但可耻可笑,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 如今,在洋奶粉品牌出现重大危机的当下,国内乳企需要认识到的是,市场格局确实在向好的方向转化,市场信心正在重塑,但在借力各种契机的同时,关键还是要树立起对消费者负责的理念,从细节做起,真诚、妥善处理每一个问题、每一起投诉。该认错时及时认错,该赔偿的及时赔偿。如此,“乳业逆袭”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