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体制上的一些窘境,一方面国家政策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倾斜,从而远惠及不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而同时中小企业对国家政策触及较浅,对产业政策和公共产品政策不能有效接收。
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和咨询服务业公司。体现于三大产业之中、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处,它们的发展应当遵循一下几点原则,否则就会造成中小企业生存的诸多瓶颈:
多样性,包括从事行业的开创性和经营产品的多元化。
不可替代性,寻找创意产品,极力发掘现有同类产品的差异,再差异中比较、加工创造。
创新性,包括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行和推广,对现存产品的改进、整合、调优,产业的自主调整。
引导性,领跑者是比较辛苦的,但只有领跑者才能获得优势。一种产品、一种服务或者一种行业只有具有前瞻性,对社会需求具有引导性才能具有生命力。
开放性,即利益相关方可以参与以及消费者可以进行评估。
另外,应确保中小企业发展遵循环保、低能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一个事物的发展首先应该有规范并且存在约束,这样似乎有所损失但却会得到抵消付出后的应有收益。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原则。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商品日益繁多,已经逐渐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形下竞争就变得激烈甚至残酷。本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存在自由市场经济领域和国家干预的市场领域,两者互相补充,自由市场经济主要包括放开搞活的领域,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即自由竞争经济,而国家干预的市场则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航空、军工、能源等领域并且主要是大型国企参与的领域,形成垄断经济。
如果这两种市场机制不存在利益交集则是充满合理性,但是事实上,因为垄断经济在政治上具有强有力的代理人,而自由竞争经济则相对缺少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因此这两种市场经济并存的机制使得中小企业往往受制于国家垄断的干预和调配,影响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的平衡性饱和以及转化为买方市场,垄断经济凭借政治上的助力不断染指、侵蚀自由经济领域,使其发展格局严重收缩。最明显的就是乡镇企业的持续不景气或者不断消失,以及一些收益比较快、比较好的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举步艰难就是很好的说明。
时代的变化越来越有利于产业集团、大企业的发展,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改革实现了财政的中央集权,因为决策缺少中小企业和自由竞争领域企业的声音,使得国家财政分配和产业支持向产业集团和大企业倾斜,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民营企业的活路的一定压制。
税收政策和银行信贷应当体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否则实行不顾实际的税率、税种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而银行信贷如果采取严苛的抵押、担保条件或者禁止向这样的企业放贷则会进一步压制他们的发展。这种“杀鸡取卵”和“只要鸡,不要蛋”的做法终究会影响相关方的利益。
只有理清中小企业资本流入流出的各种关系以及对相关大企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实施科学税制和便利合理有效的银行信贷才能有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团体对团体的竞争。为了更为清晰的检验、控制中小企业的资本运作,同时增强它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应当建立合适的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协会或者商会等社会机制,作为统筹资本运作、建立信誉仲裁、便利行业发展以及扶持新兴市场力量和中小企业发展、保障劳工权益等的社会经理人团体。
同时,为了确保理顺地域经济或者产业链中上游大企业和下游中小企业的关系,保障大企业为拓展利益空间或者转移经济困难而影响相关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能性,应当建立发展保障基金,让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经营,发挥各方优势进行产品改进和社会需求调查以及市场风险调整等,建立垄断经济和自由经济的利益安全机制;同时,建立公共产品基金包括老年人福利、学前儿童照顾、便民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水质食品安全监督、科学文化艺术普及、灾害疫情预防等,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分享国家政策的参与权。最终形成企业相当一部分税赋直接投资于社会,由社会独立经理人经营,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这样的企业发展环境,也促使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采取更加合理科学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