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望每一次的思想交锋,都能促进我们思想上的进一步认识;都能促进其它配套改革方案实施,不再成为改革的约束甚至是阻力;都能促进我们社会的整体发展能持续与和谐。这需要经济学家们勇于挑起这个重大的责任,去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日渐开明的政治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将会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最近读完温铁军先生的《中国三次对外开放的“收益和成本”》文章,再联想到我国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路程,不免感慨良多。温铁军先生的在文中提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政策趋势与利益集团的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深入讨论,只能在发展理论上做一点澄清。”
本人并非以此批评温铁军先生,因为我非常理解,在经济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相抵触的情况下,遇到重重的阻力,是对我国经济学家的一大约束,说得严重一点的话这是我国经济学家的一大悲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大家其实都很明白。这也是所有的经济学家所共知的。用经济理论来研究社会问题,绝对要牵涉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用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最终要由经济基础来推动上层建筑的建设。如只用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最终可能会脱离现实。但毕竟还是有相当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一直在孜孜追求,不断冲破各种束缚,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是政治体制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从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就可以看出,我国的确是存在生产力冲破生产关系的束缚后才去调整生产关系,用经济基础来推动上层建筑建设的现象,也就是说从下向上推动社会的改革。例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那场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发源于小岗村一小群农民兄弟之中,而形成1982年的“大包干”,并由此影响到以后的城市经济改革。这都并非是由上而下进行的改革,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探索基本上是从下面“不合法”而行,取得经验教训后进而为上层所确认合法,而再进行下一步的改革,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这些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没有经济理论的农民都不如?答案是否定的,一是可能经济学家们一直没有农民当时那样深受其苦,二是在当时没有冲破思想笼牢的社会气候环境。
其实,中国的改革之路走到现在,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也清楚,中国的改革不能单纯是经济上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社会整体的全面、和谐、协调和持续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更需要改革来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经济改革的成功,更要有赖于其它改革的配套,不能成为改革的约束和阻力。养鱼的农民都知道要抽干鱼塘的水来抓鱼,水泵必须要放在最深水位才能将水抽干。而现在我们的水泵就要空转抽不到水了,那是因为水泵没放到最深水位,也实际上已经是是否要将水泵再放深的简单争论了。
然而,也的确存在着有些经济学家不但没有为改革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反而用自己的理论来阻止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改革,也有的纯粹“创造”一些理论为改革的失误来辩解,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去辩护,来证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暴露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是是正确的,也有的说这是所谓改革的“成本”,是改革需要付出的“代价”。但既然是“成本”和“代价”,则“成本”必须回收,“代价”也必须要偿还。
前段时间出现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来源于经济学界的是坚持与反对国企产权改革的两种对立声音;来源于民营企业家的是“民营企业收购国企流失大?还是把资产留在国企流失大?”的提问声音;来源于民间的则是大部分的是质疑与反对的声音。无论那种声音,我们也都必须听取,特别是占大多数人的民间声音。透过民间声音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质是对“官商勾结”式腐败的痛恨;对无法参与这些财富分配过程的现实的不满;对他们的利益受到漠视的无奈。占大多数的民众,他们也应该属于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所有者,而且对于产权的转移,也许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从道德和法律角度上看也理应倾听他们的声音。
另外,也有的要求重新检讨、重新评价甚至要修正以往既定的政策,更有的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某些经济学家。或许某些声音是过于偏激,但不管如何,有很多声音是有其正确的理由,而且改革实质上是融合和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当然应允许各中声音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学术或者是对于政治或政策,多一些声音、多一些观点并非坏事,这正是代表我们社会在进步,如果中国社会长期只能允许一种声音存在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在走向退步,也将重蹈以往的覆辙。
正如温铁军先生文中所说的:2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群众自发(至少起初是自发的)的2 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后来,这种“大问题”的讨论,除了邓小平南巡谈话期间约略有所涉及之外,在一个时期以来以高速经济增长为衡量成败主要标准的舆论之中,似乎没有人再提起过。……要重新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必须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必须重新强调解放思想。这几乎成了改革与否的“试金石”。很多地方和部门近来的情况表明,那些口头讲改革,实际上维护既得利益、甚至往相反的方向拉的人肯定不会动员人们解放思想。
所以,希望每一次的思想交锋,都能促进我们思想上的进一步认识;都能促进其它配套改革方案实施,不再成为改革的约束甚至是阻力;都能促进我们社会的整体发展能持续与和谐。这些,都是摆在经济学家们面前的问题,也需要经济学家们勇于挑起这个重大的责任,去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日渐开明的政治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将会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