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专家认为,经济学不是管理学。然而,国内外,众多企业和政府部门有养着堪称为精英的首席经济学家而非首席管理学家。为什么? 经济学不是管理学,诚然如此。只要看看美国权威的初级版的《经济学》教科书(萨缪尔森)和《管理学》教科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两者的天然鸿沟不待自言。 其实,我觉得,二者的区别与许多专家说的正好相反:经济学往往是一种“庖丁解牛”或“只管树木、树叶不管森林”的研究思路,管理学是一种“通盘谋划”或“事无巨细的诸葛亮式”的研究思路;经济学是“经济人”的思维,管理学是“社会会人”的思维;经济学的明的或暗的假设条件非常多,思考和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是要把很多影响因素通通‘静止化“,仅仅考虑一个或几个条件的变化对所研究的主题的影响后果,这就是”模型化“的过程,对宏观问题如此,对微观问题更甚;管理学的经典教材都说,基本管理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政府、企业、学校、教堂、军队和监狱都行,他考虑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时,是把所有相关因素(只要当事人智力所及处)都想到的,假设条件一般很少,然后常常把这些因素按照其重要性赋予权重,研究各个因素及其整体组合对主题的影响后果,再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之道。波特的竞争战略在美国管理学界是经典,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几乎全部都向导了,但是对于经济学界就是大杂货;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和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经典,但对于管理学界和企业家如何进行产品具体定价、进行具体项目的投资决策就不着边际了。

不过,从笔者数年的学习、工作和研究中感觉,两者的联系却是天然密切的,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上台阶”就必需放松假设条件,就必需将原来管理学研究的问题精确化、模型化(这不是管理学意义上的线性规划);管理学要从经验化、模糊化上升为拥有自身的理论系统的科学,就必需借助经济学的工具构造数学化的理论模型,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导,而不能再一味地扮演“万金油”的角色。从二者结合的实践来看,产业组织学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