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本文与笔者的另一篇文章《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结合起来阅读更佳(http://rushang.cn/baisha/dispArticle.Asp?ID=73)。 窃以为,好的读书笔记首先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对于经济学论文的读书笔记而言,好的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结构,并以Hart-Moore(1986)为主要样本或范例。对于读者而言,样本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 1、写作动力(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follow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西方经济学笔记 什么是好的经济学笔记?——结构以及样本](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74416321686.jpeg)
样本 本文建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关于不完全契约环境下专用性投资导致敲竹杠的问题的理论(Klein et al, 1978; Williamson, 1975, 1985)。但是令Hart等人不满的是,为什么纵向一体化一定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减少?区别企业和市场关系的根本要素是什么?换言之,纵向一体化虽然产生了所有权的收益,那么其成本是什么?这正是本文的题目。 2、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样本 本文将企业定义为一组资产(assets),认为由于高昂的缔约成本导致当事人缔结的契约是不完全的,所有权就是对剩余控制权(rights of residual control)的购买。剩余控制权的不同配置,从而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安排以及边界的变化,会带来收益(强化所有者进行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和相应的成本(弱化非所有者的投资激励)。最佳的所有权结构应当最小化剩余控制权带来的激励扭曲程度,通常应该将所有权配置给投资重要的一方。 3、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可以包括两部分:对模型基本假设的介绍,以及基本模型以及相应命题。因为每一个观点的得出,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需要了解最重要的几个假设。为了加深理解,了解模型的基本框架也是很重要的。 样本1 本文首先是“定义”了企业,再“证明”企业的边界。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核心假设:不区分没有资产的雇员和外部承包商(outside contractor);一体化不改变双方的信息结构,只是转移而非消除了机会主义行为[①];再谈判无成本,从而避免无效的“科斯定理”。 样本2 若干假设(省略)。社会福利函数为: FOC(社会最优): 个人目标函数为: FOC(纳什均衡): 因此容易得到命题1:任何产权结构下都存在投资不足。 图片地址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8&ID=19287&page=1 4、思考或扩展 这是读书笔记的实质性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原文可能的扩展方向,或者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如果对文章理解较深刻,最好自己能对文章提出一些批评,或者指出其瑕疵。实际上,这才是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目的或收获。 样本 我认为作者没有继续深入分析所有权和通道之间的关系。其一,既然“关键资源”包括物质资产,那么就很难将所有权与通道截然分开;其二,既然所有权对通道有挤出效应,那么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所有者也与雇员一样参与生产活动而不是保持“外部人”角色?或许,所有权是通道管理的基础? 5、参考文献 可以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今后查询,也方便别人“按图索骥”。 2005年4月22日凌晨 发布在人大经济论坛制度经济学版面http://www.pinggu.org/bbs/list.asp?boardid=8 -------------------------------------------------------------------------------- [①] 作者认为TCE将一体化等同于完全契约的功能,但是后来威廉姆森(尤其是1991)深化了TCE对官僚成本的分析,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了“所有权的成本”。 供稿:白鲨在线——聂辉华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