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影响



 

 

 

 

    1、问题的提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国际化程度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正在大幅增加。如表1所示: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从跨国公司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中可以看出。如表2所示:

    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等,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不断递增。截止到2001年底,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90484户,合同外资金额达7459 0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3954 6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东部地区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如表3所示:

    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也变成了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无论从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的规模,还是设立的速度都远远超过以前任何时期。截至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R&D研发机构如表4所示。

    例如 , 摩托罗拉、通用汽车、朗讯、三星、 IBM 、杜邦、宝洁、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都瞄准中国投资研发项目。 2000 年 ,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高达 298 亿美元 , 占全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81% 。几年前 , 摩托罗拉就在中国建立 18 家研发中心 , 均引进了母公司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一流产品 , 为中国生产出世界一流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地研发最成功的例子当属该公司研制和生产的天拓 A6188 手机。摩托罗拉今后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将增至 25 个 , 在研发领域的投资也将增加到 1.8 亿美元。

    截至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情况如表5所示:

    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来看,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少。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在截止到2002年外商投资合同金额中,投资于制造业的比重达63.32%。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进入,通过促进资本形成与集聚、技术外溢、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形成等途径,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市场需求,提高要素生产率,改善外部环境,降低成本,产生集聚经济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

2、跨国公司、产业集聚、产业升级:理论综述

(一)集聚效应的描述和界定

    韦伯在1909年《工业区位论》中第一个提出集聚和集聚效应这个概念的。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成本决定论”。韦伯理论的核心是通过交通、劳动力和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布点的理想区位,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工业区位移动规律。所谓集聚效应,是指某些工业部门向某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一种大于所追加的运费或劳动力费用,从而使产品成本降低的效果。韦伯的集聚效应只考察了成本节约,因而只是产生于厂商内部的一种规模经济。

    马歇尔在1920年《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外部经济的概念,马歇尔在韦伯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表明行业内厂商的集中产生外部性,可以降低该行业的成本,带来整个行业的优势。马歇尔认为行业集聚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中间投入品市场、劳动力池共享和产生知识外溢。

    俄林在1933年《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中是第一个将贸易和产业布局理论联系起来的经济学家。俄林认为国际贸易理论只是产业布局理论的一小部分,它充分讨论了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对于作为贸易替代品之要素流动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影响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布局的重要性。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个地方的运输成本决定了该地方的产业布局,但是生产活动集中的趋势之大,可以使布局从遵循运输条件的轨道上偏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集聚效应是产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的区位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空间经济理论认为在初始禀赋条件相类似的地方之间,产业分布得不均衡是由于积累循环因果关系和路径依赖所导致的。克鲁格曼进一步发挥了俄林的思想,认为不仅是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市场潜力也是集聚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以上可以看出,本文所界定的集聚是指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的集中,大量的集中形成集聚;而集聚效应也就是指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大规模集中所引致的对地区增长和发展的综合效果。

    (二)产业升级的描述和界定

    所谓产业升级,主要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过程中所达到的阶段和层次。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在整个产业中有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历史过程;(2)产业结构中有劳动密集型,特别是处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过程;(3)产业结构中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占优势比重演进的历史过程。

    从近代各国经济发展史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高度也就越高,产业升级越快。

    迄今为止,有关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主要有: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提出了“雁行模式”(Flying-Geese Paradigm),该模式认为,已过产业成长经历了进口产品、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等几个阶段,而产业结构升级依次分为劳动和资源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三个阶梯。随着外资的进入及一国工业化的发展,某一产业会逐渐衰落,并将转移到低一个梯级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替代,推动产业升级。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把客观存在的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为了更好地解释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抚弄由中心发展了他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成熟的寡占”、和“老化的寡占”替代原来的划分标准。

    日本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小岛清(Kojima)提出了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1978)

这些理论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条件下东道国产业升级的限度是由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国家生产和国际分工所决定的,其产业升级的高度必须服从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因此这些理论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实现产业升级的局限性。

    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想从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必须依赖于自身的条件和引进外资的战略。

    (三)理论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集聚效应的研究主要是从投资的区位及其影响来展开的。Glickman and Woodward(1988)通过对在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定位的模式和决定因素中研究发现,外国的制造商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的产业定位主要是从区域市场来考虑的。Barrell, R. and Pain, N.(1999)研究了美国制造业自1978-1994年在6个欧洲国家的跨国经营活动和投资,研究发现劳动成本并不像以往那样在跨国公司区位决定中起中心作用,尤其是那些采取高科技生产技术的跨国公司;与主要的生产和研发中心接近到是重要的区位决定因素由此形成空间集聚。Head, Rises and Swenson(1994年)通过对日本制造业在美国投资的分布状况进行相关与回归计算表明了,日本投资选址模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产业的集聚效应,而不是基于自然禀赋或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州际差异。Hanson, G. H.(1998年)对墨西哥从一个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发现,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集聚中心正在向墨西哥和美国的边境转移,美国和墨西哥的市场关联明显加强。Coughlin等(1991)发现,外国直接生产企业(在州水平上)的数量与更大的土地面积、较低的工资、更高的个人收入、更高的失业、运输基础设施、较高的制造业密度等因素有关。Wheeler and Mody(1992)将集聚经济定义为基础设施质量、工业化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等的函数,并发现集聚经济和市场规模决定了美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区位选择。Smith and Florida(1994)发现,空间群集是日本制造业企业在美国定位的重要特征,在美国的日汽车装配企业和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钢铁生产、精加工和处理橡胶和轮胎制造业群集在一起。Smith and Florida(1994)发现,空间群集是日本制造业企业在美国定位的重要特征,在美国的日汽车装配企业和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钢铁生产、精加工和处理橡胶和轮胎制造业群集在一起。Guimaraer(2000)通过对葡萄牙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位研究发现,由于仿效其他的外国公司的决策以降低不确定性,外国投资者可能被吸引到外国公司集中的区域。贺灿飞和魏后凯(2001)认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取决于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

    关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研究主要包括:Singer and Ballence (1982)认为,在劳动力转移过程并未完成,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禀赋存在的情况下,主张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不应当是资本密集型的,而是一种能与廉价劳动力相结合的技术。Mansfield(1974)认为,发展中国家从国际直接投资中转移技术的适宜性,应该与东道国技术吸收能力和选择能力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发展中国家缺乏一种技术能力能够对适应技术产生影响。Ahiakpor(1990)认为,只有那种能够从其使用中获利的技术,才可能持续地用在东道国的其他要素上,从这过程创造的利润方可产生更多的再投资,并将有助于东道国最为丰富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Katrak(1991)的研究表明,在准工业化或半工业化的东道国,政府对市场人为的干预、市场竞争和市场进入壁垒三个方面可能是导致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使用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重要原因。金泳镐(1986,1987)认为,发展中国家国内技术储备越低,越难弥补所接受的技术和国内技术的差距,在技术接受方面的吸收能力差,技术上的差距就越大,发展中国家受制于技术差距的危险就越大。Chen(1990)认为,在技术吸收能力差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不会发生。Veblen and A.Gerschenkron (1962)通过对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洲工业化和发展水平趋同的研究结果说明,跨国公司分公司和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溢出效应就越大。Cantwell(1992)认为,企业内的技术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技术进步是逐步累积的,是过去技术积累的反应,东道国企业自身技术发展水平与获得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转移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主要有:Meier(1989)指出,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创造产业升级效应,客观上要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项目具有“发动机单位”的职能。Hirschman(1958)把关联效应视为外国直接投资在经济部门之间创造较强外部经济的一种有效地产业带动方式。Radetxki(1977),Girvan(1987)认为,对于资源禀赋较为丰富的东道国,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就是与东道国原料的开发和加工以及与外部经济发生垂直联系的关联效应。Kojima(1993)认为,在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化战略选择中,一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对该国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与东道国资源禀赋状况直接相关。Sachs(1980)认为,借助国际直接投资所实现的东道国的工业发展可能是“扭曲”或是“不正常”。Lall(1980)在研究印度卡车制造业时发现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通过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可以产生技术外溢。Brash(1966)的研究发现,通用汽车公司对澳大利亚当地供应商质量上的严格控制对供应商生产水平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Lester(1981)发现,美国在马来西亚出口加工区的子公司的一般管理技巧已经基本上转移给了当地雇员。

    关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之间关系的文献不多,主要有:Edmund R.Thompson(2002)认为集群内技术转移和产业创新笔集群外更加显著。Krugman (1993)认为,产业集群此起彼伏,有些产业高度集聚区会因为技术的进步,集聚程度下降甚至消失。如果集聚的产业对专门的中间投入品和信息、技术外溢的依赖程度减少,也会出现产业集聚衰退。Porter(2002,2003)则从发挥集聚效应的角度,指出了政府促进产业集聚的三个作用:(1)本地竞争的密集程度,(2)本地培养新事业的环境,(3)将产业集群内部成员聚合起来的正式或非正式机制的效能。

3、模型分析

    跨国公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垂直跨国公司(vertical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另一种是水平跨国公司(horizontal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水平跨国公司是指在国外开办工厂生产与国内工厂同样的产品。而垂直跨国公司是指生产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主要是指各国企业间中间品贸易不断增加,跨越多个国家的垂直贸易链不断延长,每个国家只在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中进行专业化生产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近年来各个国家的制度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垂直专业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的新趋势。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收缩战线,只保留核心业务,而把大量的其他业务交付给外部企业甚至是海外企业,进行垂直产业链的专业化生产。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的发展,不仅对跨国公司母国产生多方面的效应,而且对与跨国公司进行垂直专业化协作的东道国也会在产业集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垂直专业化生产将会对我国产业产生多方面的关联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从跨国公司利润最大化角度来考察

4、几点补充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直接投资的目的是由于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然而如果我们也天真地认为直接坐守这种劳动力优势和中国广阔的市场我们就能获得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产业集聚、技术升级和经济增长那就错了。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太便宜,那么外商就不愿投资更新技术、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因为新技术虽然节省劳动力,但是却需要投资。如果劳动力太便宜,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还不如多雇佣几个劳动工人合算。因此中国有可能就此陷入一个低技术的陷阱。

    其次,由于中国认准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的禀赋优势,因此对劳动工人的应该享有的权利就存在着严重的忽视。中国的民工能够按时拿到自己的工资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奢望。近25年来,中国经济的起飞,制造业工人立下了首功。而且在中国认定要把自己建设成21世纪的“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制造业仍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因此制造业工人才是中国正日益培养的“中间阶层”。如果民工连工资都拿不到,那么中国培养真正的“中间阶层”的愿望就会落空。只有这一阶层达到“小康”,才能创造健康的消费品市场。

    只有中国有了真正健康的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才能够真正健康的发展,才能够对外商形成吸引力,引致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只有中国的蓝领阶层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自信,有足够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外商才会把好的技术带到中国,促进中国的制造进行产业升级。

5、结论

    本文主要是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影响作了介绍。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受我国对外开放区域政策的影响,形成了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的梯度推进性格局。现阶段,东部地区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使其在吸收和拥有FDI上仍具有绝对优势,使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集聚。因此,通过利用外资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就要求我国实行向落后地区倾斜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投资的“硬”、“软”环境建设,以扩大吸引外资,使广大中西部地区得以加速发展。

    (2)当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垂直专业化生产贸易模式时,一大批中间产品供应商往往会大批跟进,这就产生了“产业集聚”现象。跨国公司的生产和产业转移,一般都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例如:目前在中国华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东莞、深圳惠州和珠海为中心的计算机外设计好菜生产基地,特别是东莞聚集了计算机信息产业厂商2800多家,在深圳仅为计算机配套的企业就有2000多家,生产的产品涉及磁头、键盘、驱动器、显示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而以上海—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台湾信息产业投资的新热点。其中苏州已经形成以明基电脑、全友电脑和华宇电脑为核心的IT产业群,建立起鼠标、彩显、液晶显示器、超微半导体等多个大规模生产基地。①

    (3)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生产贸易模式使东道国企业有了向跨国公司学习与合作的机会,从简单的组装装配、零部件制造等一些简单的为跨国公司配套的中间产品向系统化、搞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变,有的企业在为跨国公司做产业配套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地吸收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已经能够生产出当今最先进的高新技术产品。例如:日本的东芝公司最初在中国投资的是电子零部件项目,东芝公司在2001年3月做出决定,为加强在彩色电视市场的竞争力,将终止国内普通电子管彩电的生产,并于4月把包括数码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移往中国大连。并将投资240万美元更新大连工厂的设备。这样,他们就可以降低劳动成本、配件成本。这些年以来,中国生产的电视机配件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东芝驻中国总代表平田信正称,东芝已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东芝在华投资已由以往及集中于家电、机电、能源领域转向信息技术及软件、IT等领域,在液晶技术和半导体方面也将大量投资。

    (4)一个国家要想利用国际直接投资促进本国产业技术升级还需要东道国有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产业升级意味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但是在基本密集型产业中,原材料的种类、零部件、维修设备和劳动技能与资本密集型程度低的生产技术所要求的是不同的,而且更加专业化。没有工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产生为各部门所需要的所有的那些互补性要素。②“缺乏互补性投入,反映在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的性质之中……因为缺乏互补性投入而造成不能采用的生产技术,将不会出现在生产函数曲线上”(罗宾斯坦,1981)。

参考文献:

    沈坤荣、耿强,2001:《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和内生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王成岐、张建华和安辉,2002:《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第4期。

    魏后凯,2001:《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动机和区位因素分析》,《经济研究》第2期。

    魏后凯,2002:《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研究》第4期。

    武剑,2002:《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研究》第4期。

    朱英明,2002:《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群与地区增长》,《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

    徐康宁,2001:《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第11期。

    杨先明,2000:《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商务印书馆。

    梁琦,2004:《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

    刘志彪等 《经济结构优化论》 2003年12月,人民出版社。

注释:

 产业集聚对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影响
①刘志彪等 《经济结构优化论》 2003年12月,人民出版社。

②杨先明,2000:《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商务印书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3738.html

更多阅读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因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简介?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原因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机遇,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

刘立潇:试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试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刘立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100875[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面对当前多方面、深层次、高强度的世界竞争发展趋势,如何继续保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难题。本文从影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澳洲八大硕士语言课程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趋势分析(研发中心年终宏观分析专稿执笔 李金元 编辑范适安)2008年11月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海啸。华尔街又一次陷入恐慌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

声明:《产业集聚对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影响》为网友释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