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琐议
李玉海
一、药品
药品与食品是生命攸关的两种特殊商品。
如果他们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问题。
我国在医药改革中,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现象,9年多来,连续19次降低药品价格,共涉及10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虽然强调了药价下降,却没有考虑到生产厂家的利润。所以在药价一降再降后,人们突然发现:80%的“降价药”已经销声匿迹了,而且有一些是非常好的药品,绝大部分为医保用药。
药品降价后,对于药企来说,当利润接近“底线”后,也会自动进行“药品重生行动”。采用换剂量、包装来变相涨价,如将10粒装改为8粒装;将注射剂改成片剂、胶囊、干混悬剂;将片剂改为胶囊等等。以原价每10片0.3元的阿司匹林为例,更名为“巴米尔”后,售价每10片6.3元,价格贵了20倍。不少物美价廉药已被昂贵五六倍甚至几十倍的药代替。药品价格水平是否真降了?
对于药企的代理商,当药品被降价后,代理商会逼着制药企业生产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产品;药厂和代理商会不谋而合地“保卫自身利益”。
二、药价管理
药价取决于药品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市场竞争推广费用等。国外研发一种新药,从研制、筛选出来,到最后得到批准上市,至少要用10—15年的时间,要经历从动物试验到人体的漫长过程,还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可能要投资几亿美元,因此新研发的药往往定价都会很高。
有的药品需求数量较小,它是有特定人群的。比如治疗肿瘤的药品。
从上面看出,药品的价格管理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管理,需要特别对待,如制定一些倾斜政策,延长专利保护期,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从而让新药以一个适当的价格惠及更多患者。
药品价更高。
政府完全可以有所作为,至少要用“公共产品”的思想来对待一部分药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