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
过去几年,张汝京十分忌讳别人叫他“建厂高手”。因为,这个名字隐含着一种批评。言外之意就是,张汝京擅长企业草创期运营,喜欢追逐数量与规模,等到企业步入成熟运营,他就不行了。 但是现在,张汝京似乎已不在乎外界这么说。因为,随着深圳厂落地,以及旗下暗中布局的新兴业务的成熟,中芯悄悄度过了它的青春期。 “我们已经过了生产布局阶段,现在更重视内部管理、平台建设、业务创新。”几日前,他在办公室里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中芯已不是过去的样子,接下来,还会改变行业某些已有做法,做个颠覆者。 代工模式花样多 中芯要颠覆什么呢? 被颠覆的应是已有的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就目前而言,在全球半导体代工业,其对手台积电、联电、特许等现有的商业模式,也许就是颠覆的对象。 台积电可谓半导体代工业代名词,创立时便定位于此。 当年西方半导体企业全是集设计、生产于一体。张忠谋表示,它们生产没优势,台积电可降低一半成本。但英特尔、AMD嘲笑并拒绝了代工。 30年过去,台积电已成代工龙头,毛利不逊英特尔。几年来更是进入关键设备、封测等领域,去年还宣布了一项创新平台计划,试图借技术与影响力,重新定义代工业标准。 去年10月底,张忠谋对《第一财经日报》强调,50年来,半导体业有很多技术创新,但商业模式至今只改变了“唯一一次”,即代工模式诞生。 这是最标准的foundry(代工基地)模式。但对手有自己的花样。比如老二联电,则是一种“孵小鸡”外加策略投资模式。 联电1995年才转型代工,当年与北美公司成立了联诚、联瑞、联嘉等多家设计企业。并在之后投资过联发科、原相、智原、欣旺、意胜、联笙、安诺拓、咏发、绘展、图诚等众多设计企业,投资收益一度占其利润近20%。靠着这一模式,它一直紧列台积电之后,日子很红火。 中芯另一对手新加坡特许的摊子则没这么大。但它有个“富爸爸”淡马锡,而且,几年来,它与IBM、AMD之间合作紧密,已是全球有名的“三角技术联盟”。靠着这些,特许生产环节虽足不出户,技术与影响力却不逊中芯,两者在老三排名上,争夺激烈。 搞乱场上秩序? 但是,中芯颠覆的资本在哪里? 看上去它好像没什么手段。自从2000年创立后,它的发展模式与台积电早期的模式并无二致。而且,过去几年,中芯国际的布局多在生产环节,在与对手的技术比拼上依然落后。 截至目前,中芯已经相继在上海、北京等地设厂。去年初,张汝京对本报表示,这是一种“菱形布局”,可有效整合大陆市场人才、地方政策、物流等诸多生产要素。而且,每座工厂在产品定位上都有明显差异。 但这种布局一直遭到对手嘲讽。台积电、大陆华虹与宏力等高管都曾私下表示,中芯盲目扩张,正在搞乱场上秩序。 苏州和舰总裁徐建华更不客气。前年他就公开表示,中芯重“量”,过度扩充,将让产业陷入恶性循环。他当时说中芯香港股价大缩水,要接受国际资本市场考验,到了重视质的时候。 中芯备受质疑的另一面,则是武汉与成都厂的“托管”模式:资本来自当地政府,中芯只负责寻找订单、管理运营。在上述对手眼中,这不是一种市场行为。 这正是张汝京被称为“建厂高手”的背景。他如今已不在意。他说,这是公司过去一段时间的生产布局,目前已不一样。 相对技术实力强大、规模大过几倍、可左右代工业标准的台积电,中芯的优势在于灵活的业务模式,机动的生存智慧。比如,尽管台积电也有封测业务,但它并未过于投资,几年来,它也一直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策略投资,但收益提升比例几乎可忽略不计。 中芯对新业务的布局,显然也不同于联电对设计企业的策略投资。联电策略投资有两重意味,即一边扶持代工订单,一边从企业中获取直接收益。这一模式显然有两大风险,一是影响其他代工客户关系,二是投资收益越来越少,风险加大。 颠覆者中芯 中芯早已超越Foundry模式。2005年来,它在代工上下游不断延伸,其中包括两个重要动作:一是借助日本技术进入核心的设备光罩环节;二是与马来西亚公司在成都成立联合科技,涉足封测,从而提高了整体服务能力。 业界关注的并非只有这些。中芯2006年涉足的太阳能业务,刺激了资本市场。内部人士透露,张汝京在美读过多个学位,其中包括新能源。该人士表示,此外,天津厂水回收与再利用技术,也是张汝京强调的业务,目前已对第三方提供。此前,记者获悉,太阳能业务去年营收已达6000万美元,由于属废弃芯片利用,几乎没成本。 当然,中芯的缺憾也很明显。在四大代工企业中,它的研发能力最弱。截至目前,它是四家企业中唯一没有建立起技术联盟的公司,而这为其海外订单拉动带来了困难。 中芯虽然拥有6大生产基地,但除了上海、天津外,每座厂都填不饱肚子。其中,武汉、成都虽借助“托管”模式,适应产业“轻资产策略”趋势,但在技术转移上困难较多。 不过,张汝京的生存智慧,已由拥抱国际转为拥抱大陆。在战略引资上,完全可以看出其用心。国资背景的大唐控股以1.71亿美元主掌中芯,可说是张汝京化解竞争、争夺本土订单尤其3G订单的讨巧手段。加上它抢在台湾地区12英寸半导体业务西进大陆开放前完成产业布局。 张汝京的长远意图早已确定,记者私下获悉,他曾比喻说,封测、新能源是俩儿子,可出外做事,光罩是女儿,要留家照顾老人。其中,成都封测厂将更名为“芯电科技”、新能源将独立成“中芯能源”,目前正在引进战略投资,张汝京打算将它们包装上市。 张汝京目前已经再次开始吊资本市场的胃口了。前不久,该公司公告显示,公司打算将再次释放20%的股份,以吸引新的战略投资者。fifa mobile 颠覆者 中芯国际或成代工基地模式颠覆者
更多阅读
咪哒minik盈利方式 中芯国际改革盈利方式
中国产能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本周三(8月11日)表示,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至多再需要一年。 中芯国际昨日公布3年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该公司曾自视为实现中国打造半导体产业抱负的灯塔。 然而,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
中芯国际 张汝京 张汝京败走专利纠纷 中芯国际迎来“王宁国时代”
中芯国际[0.65 0.00%](HK,00981)和全球芯片代工“老大”——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积电”)关于专利纠纷的较量,以失败告终。中芯国际付出了赔偿2亿美元、10%的公司股权和“灵魂人物”张汝京败走的代价。尽管上个月,张汝
中芯国际 张汝京 半导体之外的张汝京
5年来,我与张汝京曾经深聊过多次,但一起喝茶却是第一回。而这次喝茶竟然是他卸任中芯国际[0.65 0.00%]总裁兼CEO之后,最冷清的日子。 而我还很窝囊地摸错了茶馆所在的小路。经过地铁、出租车、摩托车三次倒换之后,我终于赶到那里。路上
中芯国际张汝京:想回台湾做节能
北京时间12月7日上午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中芯国际[0.65 0.00%]创办人张汝京表示,节能环保早在他心中萌生创业蓝图。在离开中芯之后,他希望可以回台湾与友人在节能环保领域再次创业。 张汝京辞任中芯国际CEO之后,首度接受媒体专访。
张汝京:中芯国际的“追梦高手”
张汝京,5年前来到上海张江工业园创办中芯国际集团。4年后,他的公司在港、美上市,继而晋身全球晶圆代工厂的前三甲。有人说,所谓半导体行业,就是“做到一半就会倒”的行业,这个56岁仍充满梦想的“老头儿”经历了哪些挑战,最终才成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