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汉良香港一家报纸近日在头版刊登了一条可以向“吉尼斯大全”申请世界纪录的新闻:一个四口之家因为吃了在路上捡获得蛋糕,全家上吐下泻紧急送医,曝光后大家发现这家人三代同堂,一家九口住在一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房子里。凑巧的是,当天晚上香港无线电视七点钟《新闻透视》节目,谈的是香港的“基尼系数”反映出的严重贫富悬殊。政府公布的数字指出,香港家庭的月平均收入中位数是17250元,“基尼系数”由十年前的0.51上升至去年的0.533。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黄洪对这个现象表示担忧,指出一般正常的“基尼系数”在0.3左右,美国等发达国家达到0.4已属差劣,达到0.5属世界少有。社会学的一般共识是,若升至0.6的水平,在贫穷人数日益增多之下,社会分化将大大扩张,随时有发生大规模暴动的可能。在无线电视的节目中,一名七十多岁老伯,每天勤奋地送外卖饭盒赚钱维生,一条一百多级的楼梯,每天来回走十多次,每月薪水三千多元港币,现在他个人独居一张床位,月租七百元港币,勉强凑合,也可以把日子过下去。邓永锵在一篇文章中说:“人会否富贵,关乎各种复杂因素,有时要讲运气,对于曾努力只因欠缺运气而未能上岸的人,要给予鼓励,并且要让他们理解,没有钱不是世界末日,因为仍然可以如富翁般享受人生,甚至可能比他们更加幸福快乐。”文章又说:“看看今天的香港,很多富翁因财失义,连朋友都买少见少。”上文三代同堂的家庭,从照片看来,一个个安安静静地挤坐在上下层的床铺上,脸上没有流露控诉或悲愤的神色,也没有为生活或将来担忧的惆怅,七十一岁的祖父坐在正中央,俨如是维系整个家庭的核心,大家心平气和地像是在拍一张新年合家照。同样地,看到那个每天送外卖家住一张床位的老伯,他们一张张面孔都可以告诉全世界,香港的穷人,正如邓永锵的观察所得,“可能比他们(富豪)幸福快乐”。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邓的“发现”,香港的确是穷人的“天堂”。大家都知道到银行办事是很伤脑筋的,光是排队就要老半天,又要冒银行被打劫伤及无辜之险。不过有报章指出,内地新移民聚居的香港新界天水围小区,尽管人口已达30万,却只有两家银行。
![贫富差距悬殊 贫富悬殊的香港社会](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63298875379.jpeg)
香港过去有一说是“银行多过米铺”,今天为什么银行都不见了?其实银行不但没有不见,而且门面愈来愈豪华,有沙发、有茶水咖啡送上,有专人服务,而且从不需要排队,只不过这都是为那些户头存款一百万元以上的人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