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就是说优势国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劣势国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然后仍旧可以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都获得贸易利益。
继而,赫克歇尔—俄林用要素禀赋理论从静态上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在一种要素上各国的要素禀赋度不同,那么利用这一要素生产出的产品优劣势不同。
如图所示: 1、要素丰裕 要素供给量大 要素价格水平低 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低(具有成本优势,有较强的竞争力) 专业生产、出口获取贸易利益
2、要素稀缺 要素供给量小 要素价格水平高 所生产产品成本高 (无成本优势,无竞争力)。
然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上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
1、产品创新阶段 先进的新技术 技术密集型产品 有技术优势 ;
2、产品成熟阶段 依靠资本扩大生产 规模经济 技术优势 资本优势
3、产品标准化阶段 技术、产品实现标准化,选择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建立子公司 成本优势
4、产品衰退阶段 转入发展中国家生产 劳动力优势、较小的技术优势 本国研发 新 技术 成本优势。
这样就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生产要素随产品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优势也跟着不断变化。
但是我认为,如果劣势国的产品不论要素禀赋度还是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因素都处于劣势,我们选择劣势较小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参与国际贸易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但是如果劣势较大的产品的潜在优势要大于劣势较小产品的潜在优势,这时我们应该做怎样的选择呢?我想也不能轻视劣势较大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用劣势较小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时候,也得重视劣势较大的产品,不断挖掘出它的潜在优势,最好让它发育成熟具有比较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时我们可以不断研究提高技术含量从而获取技术优势;也可以利用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本,最终让其成长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