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对人才、业务的管理方法提出很多批评,我也有同感。比如:在魏延的使用上,并没有“用其长、避其短”,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在提拔干部上,五虎大将的子弟、开国元勋的子弟往往得到重用,西蜀本地土鳖却只能一辈子坐冷板凳,有用人唯亲嫌疑;等等。不过,话虽这样说,现实社会中还是有很多“用人要疑、用人唯庸”的领导。而且,长期以来都一直存在者。所以,这种对人才的管理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究其原因,是中国社会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在此,我从另一方面简单说说。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今国内社会环境,人们对成功的判断大多数还是局限在权力大小、金钱的多少上,当领导的人,已经在社会中接受了广泛的鲜花和掌声。这时,如果已经没有其他的方式方法可以令自己“更成功”(成功的定义要基于社会的一致认同的),我们的领导们自然会想到要首先保住自己的饭碗,所以,对下属、同僚就增加了许多的戒备和压制心理想法了。 笔者认为,这都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简单地只看到事情的反面,而忽略了另外一面。 相类似的,现今社会还有2个典型例子: 第一,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争抢高考的独木桥,然后,毕业后又同样是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争抢公务员的独木桥。尽管人们逐渐发现,并不是一定要读过大学,在以后的人生事业路上才能事事顺利,相反,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一事无成。我们也同样能看到,许多经过千辛万苦考上公务员的朋友们,一辈子默默无闻,在郁闷中度过。这里,与社会大众对成功的舆论导向、社会能提供给大众发展自己成功道路的渠道少,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是目前国内楼市、股市泡沫浮现,但还是一直保持不断地流动性过剩,人们继续追捧楼市、股市。现今中国,国内投资渠道少,资产的表现形式少,所以,大家有钱后,很大比例都放到了楼市、股市,自然会形成泡沫。明明知道已经形成泡沫了,还是有大量资金不断投入,大家都幻想着:只要自己不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手,就一定能发大财~~ 所以,当社会中,供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的途径不充分的时候,就肯定会出现一些我们认为是“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放到现实社会中,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