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改革方案案例



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有206亿美元,到2000年则达到了4743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23倍多,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年均约11%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1978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8.8%,到1995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了40.2%的高点,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始终维持在30%的水平以上。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并且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之一,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已经日益受到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影响。如1997年以来,由于受国际环境波动剧烈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增长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这直接加剧了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波动,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正因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为保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出口贸易的增长问题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00年以来, 在世界经济贸易强劲增长、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有利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停滞局面,进口和出口均实现了多年来少有的高速增长。同时,我国加入WTO对今后外贸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经济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技术进步间的良性循环,对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发展成贸易强国,并最终建立起我国21世纪的国际竞争优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技术进步间的关系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首先可以带来生产要素的增加。在技术给定条件下我们可以在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框架内对贸易形式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其理论观点是:各个国家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的差异所造成的各个国家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差异;国家可以分为资源密集型国家、劳动密集型国家和资本密集型国家;导致国际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生产要素储备比例的差异和生产资源配置上的差别;各个国家资源配置程度的差异就决定了各个国家最适宜的生产商品种类,从而决定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差异;结论是国际贸易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在国际间趋于一致。从动态的角度看,一个经济中的职员数量是不断的变化的,经济的增长会导致资本的积累从而增加可利用的资本总量;人口的增长会导致经济中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增加。如果坚持充分就业的假设,经济主张对一国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相对拥有量的影响可分为三类,相应的在生产要素增加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或转换曲线也会发生三种情况的移动。

    罗勃津斯基定理揭示了要素禀赋增长与产出结构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经济增长带来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时,较密集的使用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扩张,而较密集的使用非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收缩。如果劳动增加而资本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劳动密集品的生产将增加而资本密集品的产出将减少;如果假定资本增加而劳动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资本密集的生产将扩张而劳动密集品的生产将缩减。同时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推理:即当一种生产要素增长时,密集使用新增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将下降,因此如果其是出口品贸易条件将会恶化,如果是进口品贸易条件将会改善。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用对外贸易弹性系数来分析。它是通过进出口增量变动,借助弹性分析的原理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作出评价,它是一定时期内外贸的增量与同期GDP的比率。若以R表示弹性,以△表示增量,则有:

 

对外贸易增长弹性

出口增长弹性

进口增长弹性

    我们可以把弹性系数视为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变动的反映性和敏感性指标。在战后相当长时期内,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出口弹性都大于1,显示出工业化进程中,出口超前于经济增长的规律。出口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出口获得外汇,从而可以得到进口投入品,用以推动国内生产的增长。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主要体现于引进资本、稀缺资源等生产要素和国外先进技术方面。

    (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间的关系:

    技术进步是当今国民经济谋求发展的主要源泉。先进技术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即国内自身的研究和开发和国外引入。技术的进步速度与技术差距呈正相关,在当今先进技术大部分出自于资金和实力雄厚的少数先行国家。对外贸易是技术进步的纽带,为技术进步创造条件。外贸促进技术进步的机制主要有四个途径:通过直接进口国外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技术水平的跳跃式发展;通过对进口产品的研究,实现模仿创新;通过对外贸易刺激出口企业加强对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从而实现技术进步;通过外贸开路、外资嫁接导入国外先进技术。

    技术进步有多种界定方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一般采用希克斯的传统定义即要素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其表现为成本的节约或最佳要素投入组合点的移动。如果假定要素价格比率保持不变,技术进步一方面会减少某一产出水平所需的要素投入量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会改变要素投入比率,使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发生变化。据此可以将技术进步分为三类:中性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边际生产力的同比例提高)、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相对于劳动有较大的提高,从而导致资本的相对节约和劳动的相对更密集的使用,因此又称为劳动增大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会使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相对于资本有较大的提高,从而导致劳动的相对节约和资本的相对更密集的使用,因此又称为资本增大型技术进步)。

    一般说来,中性技术进步发生在哪个部门就会使该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使另一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和生产规模的缩小。因此在给定世界相对价格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比较优势变化就可以用国内相对价格的差异来判断。由于技术进步使长期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采取合理的技术鼓励政策寻求长期的动态比较利益。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其影响与中性技术进步方向相同但有程度差异。如果这种技术进步发生在出口部门,它会使原来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大程度的加强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相反,如果发生在进口部门,它会使比较优势朝相反方向更快的转化并同时伴有更大的福利损失。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根据其发生部门和对资本劳动比率的影响可以分为四类,有两种正好相反的结果。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技术研究和各项高技术发展计划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一大批高技术成果相继涌现,其中,在信息、航天、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高技术产品不断涌现,有些高技术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4.3%和5.8%上升到1999年的12.7%和14.1%,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改革方案案例
    (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索洛、肯德里克和丹尼森等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卢卡斯等从人力资本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可产生递增收益的观点出发,将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内生化”,认为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从长期看甚至是惟一重要的动力:技术进步为经济发展输送活的生产力因素,从而使经济活动的集聚和吸纳功能不断增强;技术进步使经济系统自我发展的功能增强。

    经济的增长则可以提高高技术经济的效益,提高高技术研究投入强度和技术创新层次,增强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形成完整的高技术产业形态。

二、如何实现三者间的良性循环

    从三者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在实现良性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国内产业发展,以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对外经贸部石广生部长,在纪念国庆50周年的文章中指出,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长期战略。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历程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外经贸发展的需要,我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4个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大战略。1991年,针对中国出口商品质量不高,竞争力较弱和国际市场狭窄的情况,提出了以质取胜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1994年,适应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需要,提出了大经贸战略。1998年,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适应科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经贸发展的新形势,又提出了科技兴贸战略。外经贸四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国外经贸的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外经贸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进出口商品、吸收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援助的质量,极大的增强了外经贸发展的后劲,提高了中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

    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键,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基础,为此必须在对外贸易的各个领域实行结构优化,以我国人力资源、国际技术、资金要素的最佳结合,构筑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贸易商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面临着来自正反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有限市场容量的限制,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的比较优势正在丧失;另一方面,由于比较优势的作用,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国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还会继续向我国转移,以纺织品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将会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以信息技术产业及高科技领域外商投资的带动,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仍会提高,有助于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何权衡得失,将是我国今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随着我国融人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合日趋紧密,全方位的竞争将明显突破地域的限制,我国只有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最大的利益。在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在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保持了相当大的贸易顺差,今后要争取其出口的进一步发展。在工业品贸易中,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皮革制品、成套纺织织物、针织服装、家具、玩具、鞋靴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该类产品出口在我国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54.3%,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丰富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仍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我们在继续发展加工业的同时,注意促进加工贸易发挥溢出效应,带动国内加工业的结构优化。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早,产品存在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差异较大,像钢铁、机械等行业的中低档产品出口在发展中国家有一定份额,但像汽车、精密机械等的竞争力低,一些关键设备、重型设备、高精尖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及进口增长较快,目前我国虽未占有这类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的关键环节,但通过加工、配套组装,使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增加,成为我国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途径之一。 

    随着我国加入WTO,现有的外贸商品结构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适应国际贸易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精深加工的趋势,扩大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必须高度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将是我们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就是要把外贸转到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科技竞争力,扭转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力的局面。今后几年需要我们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一外贸发展的主线,认真落实科技兴贸战略,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 

    为创造出口商品竞争优势,(1)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营造适合于高科技创业型企业发展和外商投资的政策、市场空间,在我国高技术产品。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渗透较好的传统领域选择若干行业和一批产品(如重点支持信息技术产品、软件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在促进其出口上重点突破,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竞争优势。(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的纺织品、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推动这些产业由初加工和粗加工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3)对不同商品和产业实行有区别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商品出口和外商投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4)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5)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形成一批有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与资源配置,带动国内商品、技术。劳务与服务的输出。(6)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对当前和今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兴贸”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外经贸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然需要和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外经贸部已经拟定了《科技兴贸行动计划》,采取政策措施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一是努力抓好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二是尽快落实优先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五定”方案(指定产品、定企业、定市场、定目标、定时间);三是制定鼓励和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四是加强调研,为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信息服务;五是努力办好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科技园区和高科技企业;六是加强国际高新技术产品的经贸交流活动。

   “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必将极大的促进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技术进步间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   尹翔硕 著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年

《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             钟昌标 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2935.html

更多阅读

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由于其成长具有特殊背景,即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上一些乡镇干部急功近利扩大财源的心态,我国小城镇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走一点弯路,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选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在“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圆桌会议”上的演讲童之伟【按语:2013年4月8日,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与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对话: 中国新时期的新改革”,中美双方有40位学者与会,中方出席的有吴晓灵、吴敬琏、许小年、季

未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核心提示:卢中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市场发育、竞争政策、收入分配、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目前主要研究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等。本期报告中,卢主任结合实际案例,非常凝练地梳

声明:《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改革方案案例》为网友話尐語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