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在哪里……在市场扩展和成本递减的“洼地”
供求分析是绝大部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而当代几乎所有经济学教科书开宗明义的首要内容就是供求规律。货币主义的创始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也是如此,在经典教材《价格理论》1里紧接第一章导言之后就系统讲解了供求规律。我想遵循这些大师们研究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范式,首先从供给和需求的本身约束出发,探索作为需求因素的市场容量和作为供给因素的成本在产业集群起源上的基础性作用。
一般地,由于报酬递增、交易费用和市场外部性的影响,交易费用(主要是运输成本)的变化对于产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是非线性和非单调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靠近市场的区位安排生产,而靠近市场的区位大都是其它厂商比较集中的区位;反过来,选择在其它厂商比较集中的区位生产的厂商又会面对在当地产品和要素市场的更为强大的竞争,高强度的竞争倾向于使从事生产括动的厂商沿空间发散。存在于厂商之间的吸引力(向心力或正反馈)与排斥力(离心力或负反馈)对抗的结果将最终决定生产活动是在特定空间集聚还是沿整个空间发散。分工与市场容量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分工程度受到市场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加大分工程度能够拓展市场容量。市场容量可以在企业家才能的作用下超乎寻常的扩大,在市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加工各环节与前期供料、后期销售自然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协作体系,产业链也会不断分解、拉长,产品越做越精,企业越做越多,产业越做越强,市场越做越大。因此,随着区域内部分工的深化,区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产业集群度便逐渐提高。聚集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业集群的形成。只有企业“扎堆”使各自的成本不断降低,企业才有集中“群居”的激励。成本递减与市场容量扩大一样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基础。
集群内部的竞争对企业成本影响深远。没有竞争就没有产业集群,集群的“活力”来源于竞争。集群企业激烈竞争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必需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递减导致产业集群形成是通过“聚集竞争――聚集经济性――区域专业化――交易成本下降”的过程来实现的,其中聚集经济性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条件,其实质就是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是企业规模经济和企业范围经济在地域产业层次上的延伸。企业的聚集竞争降低了聚集者的成本继而提升了区域的整体绩效,使得区内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各个地方的企业具有更强的成本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