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价值新说
商品的价值从何而来呢?一是它的效用性,二是它的稀缺性。这二者共同决定了商品价值,二者都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如下:价值=效用性×稀缺性所谓效用性,指的是商品的用处,即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比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诗词歌赋可以陶冶情操,等等。效用性是价值的第一属性,任何物品或项目,不满足这一属性,也就是说没有效用,那它的价值为零。效用性也叫作“使用价值”,它与商品的化学成分、物理结构、文化内涵等等相关,表现的是商品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能给人提供某些功能、满足人的某些要求,其立足点主要是商品。所包含的主要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比如废纸、变质的蛋糕,它没有效用,只有扔进垃圾箱,你要出售,一定不会有人要,因为它的效用性为零,所以价值为零。——当然,废物利用那另当别论。效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某人不能发现和利用物的“效用”,那这物对于他现实的效用也将为零;如果某人只能部分发现和利用物的“效用”,那这物对于他现实的也只有部分效用。所以对于特定的人,效用不仅与物的特性有关,还与人的能力有关。比如绣花的针线对绣花女有用,对钢筋工则无用。人们在度量效用时,有时可以象测量人的身高或体重那样,用数字来表示,这就是所谓的基数效用。比如个人计算机和电视机的稀缺性相同,你用5000元买来计算机,1000元买来电视机,自然计算机对你的效用大于电视机。这里是基数的比较。但许多效用并不能用数据来衡量,人们便把它们排出先后次序,以后先次序来比较它们的重要性,这就是所谓序数效用。比如上午9点你要参加一个会议,但你女朋友也是上午9点乘火车出远门,是参加会议还是去送你女朋友?这两者的效用无法用数据来计量。假如二者对于你的稀缺性相同,但你决定去为你的女朋友送行,这说明“为女朋友送行”的效用被你摆在了第一位,而参加会议则被摆在了第二位。这就是序数效用在起作用。稀缺性是指这东西很缺乏,稀罕、少见、难以得到,或者你想得到你得付出代价。你想填饱肚子你得去找食品,你想抵御寒冷你得去找衣服,食品和衣服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唾手可得,而是要付出代价才可得到。它与人的文化、兴趣、偏好和社会活动相关联,表现的是人对商品的态度、意愿、欲望,立足点主要是在人。所以它包含的主要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可以说,凡是经济物品,都有稀缺性,没有稀缺性,其价值为零,自然不成其为经济物品。经济学中的稀缺品是指一切可以通过交换取得,但又不能充分满足各人欲望的物品或服务。稀缺性是价值的第二属性,任何物品或项目,不满足这一属性,也就是说它不稀缺,那它的价值也为零。比如太阳光、空气,它有效用,但并不稀缺,不会有人用它来卖钱,因为它的稀缺性为零,所以价值也为零。但如果你能收集太阳光,留着阴天或夜晚出售,那它就是稀罕物,当然就有了价值。可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是物(事物)与人的关系,是商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的表现。任何事物,无论是不是商品,相对于它的使用者而言,都存在是否有用、用途大小和有用程度强弱的问题,也就是存在是否有价值、价值多大的问题。而且价值的存在有客观的、不依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一面,但价值又以主体(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作为表现形式,以它是否能满足主体的愿望作为归宿。任何一物,只要存在,就自然决定了它对主体是否潜在有用性,但其价值只有通过主体的主观感受和实际占有才能得到实现。所以,不能因该物对某些主体无用就否定它对于其他主体的存在价值;也不能因该物对某些主体有用,就将其价值强加给另外的主体。单纯强调价值的主观感受性,会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单纯强调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则割断了价值与主体感受的必然联系。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稀缺性表现为“供求关系”,但马克思把它排斥在价值之外,以致使得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之间严重脱节,所以无法解释现实中诸多的价格问题。马克思把劳动看成商品价值的源泉,那是因为劳动可以创造“效用”。劳动能创造价值,但并非价值就是劳动。金子能闪光,但闪光的并非就是金子。劳动创造“效用”是有条件的,当劳动的创造物与人们的需求脱节时,那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并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说法,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即当劳动既能转化为“效用”同时又能保证“稀缺”时,劳动凝结为商品的价值,当社会经济特征表现为卖方市场时,商品生产者往往能够做到这二者兼得,这在十九世纪及其以前是常见的。当劳动不能转化为“效用”或者不能保证“稀缺”时,劳动便不凝结为商品的价值,当社会经济特征表现为买方市场时,商品生产者很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在二十世纪及其当代社会是常见的。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未能发现劳动创造价值的局限性,那是历史条件的限制。苛求古人和迷信古人都不可取。就如牛顿发现力学原理后,曾有人以为他终结了物理学,其实物理学远未终结。还需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价值都是来自人类的劳动,自然资源显然有巨大的价值,包括土地、水源、矿物、植物、动物、景观、地形和化石资源等等,它们都不是劳动产品。人们一般不会否认其价值的现实性,但往往就是不承认它们的经济学价值,实在令人难以思议。理论应该是现实的总结,为什么要强迫现实去适应理论?再说,即便是人类劳动,也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某种自然资源的元素,因为人本身也来自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绝不能把人的自身,把人自身的肌体含有的物质成分剥离到自然之外。比如由于遗传基因的差异,人有不同的“天份”,肌肉和脑细胞会有不同的内质,不同的人的劳动千差万别,决不可能有相同的“抽象劳动”,所以不能够用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其价值大小。即便是一张漂亮的脸,一口好的嗓音,一双较长的腿或一头金发,都有可能成为价值的源泉。那些影星、歌星和体育明星,不正是依托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加上后天的努力,来取得大大高于普通人的商业价值吗?不承认自然资源的经济学价值,其理论必然脱离现实。劳动、活动、运动、行动等这一类概念的含义相近,如果把“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相比,应该更加规范,更加便于测度。既然“劳动”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那“运动”又表现为什么呢?谁能理解“人类无差别的运动”。谁能说得清长跑100米与举重100公斤包含的“人类无差别运动”是否相等?又怎能用“社会必要运动时间”来说明其“抽象运动”的大小?——尽管它们有共性:都是体能的消耗。总之,劳动能创造价值,但劳动不是构成价值的本质内容,谈到价值,我们必须想到效用和稀缺,二者缺一不可。关于价值问题,为了便于理解,也可借助数学模型来表示,这与牛顿力学第二定律有类似之处。众所周知,牛顿力学第二定律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它自身的质量成反比。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a=F/m 或: F=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在光滑的斜面上,小球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向下滚动,在斜面的各点,小球的加速度不同,所受的作用力也不同。参照牛顿第二定律来研究价值,把商品的效用性比作小球的质量,它是商品自身固有的特性,类似如物体自身固有的物质的多少。把商品的稀缺性比作小球的加速度,它是商品与购买者的关系,取决于购买者对商品特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商品这些特性与本人的关系的认识程度,类似如小球的加速度随着斜面角度(斜率)和在斜面上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商品的价值则类似如小球所受的作用力,在斜面不同的点位小球所受的作用力不同,正如社会中不同的人对同一商品的价值衡量各有差别。这样一来,我们就可借用牛顿力学第二定律的公式,来表示价值、效用性、稀缺性三者之关系:稀缺性=价值/效用性 a=F/m公式说明:商品的稀缺性与它的价值成正比,与它的效用成反比。例如一瓶饮料,其价值是1美元(暂借价格单位表示价值),其效用性是1效用单位(暂用“效用单位”表示效用),那么它的稀缺性就是1美元/效用单位(按物理学的单位定则可知稀缺性的单位为:美元/效用单位)。价值增加一倍,它的稀缺性就是2美元/效用单位。效用减少一半,它的稀缺性也是2美元/效用单位。如果效用减少一半的同时,价值增加一倍,它的稀缺性就是4美元/效用单位。也就是说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减少、价值增加时,则说明它更加稀缺。即所谓“物以稀为贵”。虽然由于经济学的抽象,我们并不能象物理学那样运用上述公式去计算商品的价值,但它毕竟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念,更有利于我们去把握价值中潜在的本质内容。一些经济学前辈如亚当·斯密,在研究价值的时候,由于没有利用到这类公式,或者说没有把握价值的内在联系,他自己也陷入了一种含混。他说使用价值极大的物品,其交换价值往往极小,甚至根本没有;交换价值极大的物品,其使用价值可能很小,甚至根本没有(见《国富论》第一编第四章)。他以水为例,水对于人用处极大,使用价值极高,但交换价值却很低;与之相反,钻石只是一种装饰品,其使用价值相对较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这种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相背离的现象,曾被称为“价值悖论”,其实,只要引入上述价值公式,“价值悖论”就会迎刃而解。水的使用价值高是指其总效用高,但在水源充足的正常情况下,它没有稀缺性。而相反钻石因为极其稀缺,所以其价值很高,可见,“价值悖论”根源就在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清。亚当·斯密的困惑,正是由于他把效用性(使用价值)与稀缺性的反比例关系,错误的理解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反比例关系。我们认识世界重在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古代西方人把宇宙想像成一只巨大的海龟驮着大象在游荡,而大地则是驮在大象背上;小时候也曾有老人告诉我,大地是由海里的四只硕大无比的鳌鱼驮着,地震便是鳌鱼翻身,但什么支撑着大海他们并不关心。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巨大球体,人类居住在它的表面,就像气球上的水珠一样随着地球旋转,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圈。为什么我们没有被甩到太空中去呢?支撑我们的力量是万有引力,没有万有引力我们便无法在这奇妙的大自然中生存,万有引力对于我们该有多么大的价值!可是有谁想到它的价值呢?原因就是:它的稀缺性等于零。
更多阅读
橘子橙子柠檬柚子的不同营养价值 柚子好还是橙子好
橘子橙子柠檬柚子的不同营养价值现在正是吃柑橘的季节,橘子、橙子、柠檬、柚子……这些个头看上去差不多,味道基本都是酸中带甜的水果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各有怎样的营养价值呢?金橘果皮胜过果肉 个头最小的金橘是金
《四世同堂》的意义和价值 四世同堂时代意义
《四世同堂》的意义和价值舒 乙在抗日战争后期,由1944年初开始,在重庆郊外的一座小镇北碚里,老舍先生动笔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当年写了三十四段,取名《惶惑》,是为上卷,第二年全年又完成三十三段,取名《偷生》,是为中卷。抗日战争胜
leemz2002: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赤裸裸的普世价值
leemz2002: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赤裸裸的普世价值Youtube:《大家谈》漫谈反介入战略评:现在要输出主义也只是输出人民币主义而已。人民币主义的核心是要不要用人民币作为主要贸易结算
摘:看跌期权——A类份额的“下折”价值
看跌期权——A类份额的“下折”价值i分级基金 2015年1月19日 00:52经过了2012年“银华金利”下折事件后,市场意外发现了分级基金A类份额的“下折”价值——“看跌期权”。永续类A级份额的定位也从一个无到期日的类债券品种变成了一
季慕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_厚德载福知音
人 生 的 意义 与 价值季 慕 林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