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试论经济学之前提



内容提要:经济学的前提应该如同数学公理一样,是经济学的一切之基础。那么,经济学的前提是什么?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起源于过去时代的命题,可能仅仅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规律。如果不反思它们在现代社会里是否依然正确,无疑于“刻舟求剑”一样地荒唐。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政治制度和体制是经济学的第一前提。利用这个前提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们所研究的所有政治经济学都是在政治的威权之下的作品。这种作品或出于迎合政治的需要,或出于个人的偏见和局限,必然在对客观现实的描述中产生扭曲。

    同时我提出了“人的需要是有限的”的命题。进而批驳了经济学里“资源是稀缺的”前提!因为我们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已经进入分子水平的时代。而经济学并没有把这些成果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之内,那么,这种理论就谈不上具有什么客观性、正确性、先进性!如果纳入这些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就突显出经济学的荒谬和乖张来。

    其次,我们都明白,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如果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但是社会分工的作用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凯恩斯等依靠边际分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里都没有得到具体反映;我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又结合现代管理学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提出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效应”,以解释“资本家”“剥削”的合理性!特别地,由此得出了资本家应该“纳税”的“天然”理由!

    另外,既然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就应该有合理的前提!有了这样的前提,在我国,“纳税”的“强制性”就变成是令人容易接受的应该的“义务性”,也就容易提升公民的纳税意识!这一点在我国目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不禁想起某位名人所言:经济学只不过是政治的附庸工具而已。这句话不无刻画出经济学在现实生活里的尴尬之处境。

    例如,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的在近代和现代历史上的尖锐对立,用马克思的原话可以证明:由于“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经济学不得不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性,正因为如此,使得过去的经济学家们必须匍匐在政治的威权之下,来为政治服务!

    所以,国家政府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一定是它的第一前提!

    无论怎样,这是马克思、毛泽东等这些伟人们辨证思想教会了我们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问题。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西方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本意是为穷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不在我讨论之列);而凯恩斯等同样是西方的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不过是为富人(资本家、统治者)服务的(服务的结果是经济危机依然发生,不过已经教育好了穷人,能够正确地接受1%的富人拥有世界70%的财富的现实了!);

    在这一点上,我想我国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来反对这个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是经济学说的第一大前提!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不得不发出疑问:

    第一、一个(再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如果仅仅制造一种为部分人(纵然为99%)而不是全体(人民)服务的政治经济理论,那么他的理论的正确性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第二、在思想、意识形态之下尖锐对立的政治经济学说,是否会因为其“对立”而扭曲呢?而扭曲的政治经济学说是否能够全面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 

    第三、是否存在这样的条件,使他们能够走向一定的融合?

    二

    “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很少非议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的颠覆了经济学界的鸿篇巨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序文里就是这样写的!如果我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话,他们的经济学说在现实面前已经一败涂地,那么他们的经济学说之“前提”一定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一代巨擘有一代巨擘的风范!我们不难体会到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良苦用心:第一,他对经济学之前提的强调和关注,认为经济学的前提不够明白,不够普遍,将是怎样地造成经济学的偏狭和无能!第二,他很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学不过是政治的附庸工具。离开了政治范畴,经济学家将了无用处。所以,他对经济发展的方向盘——上层建筑不敢加以“非议”——况且他就是上层建筑里其中的一员;

    我在这篇文章里,不得不学习发扬其中间半句,而反其道而行之前后半句。我需要对上层建筑要稍加论述!因为,政治始终是经济理论的第一大前提。不管谁承认不承认!非议不非议!

    实际上,经济学说虽然是政治家的附庸工具,却是不能缺少的工具。在我国“存天理、灭人欲”的小农时代,是没有经济学说的,因为社会贫穷,要教人们学会忍受,所以皇家统治者就推崇儒家思想——让众人“存天理,灭人欲”,来接受穷奢极欲的皇家集权的统治!

现在,时代真的变了,“人欲”就等于“天理”!如果政治家们离开了西方经济学说——能够平息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这样的迷惑人民的工具,政治家们可能就真象猪八戒丢掉了铁耙——只能靠一张嘴了!这会让政治家们在发展经济的政策上无所适从,或者会使很多政策朝令夕改!就这样政治家们也不能满足“人欲”横流的嗷嗷待哺的穷人!

    但是,有些经济学说之“工具”常常磨破政治家们的双手。因为政治家们根据经济学理论向它的臣民们的许诺,常常成为空谈。例如,凯恩斯理论、供给学派的理论……,这些“工具”就会被政治家们丢弃在一旁。不过,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好的;如果政治家们因为用了某种经济学说而戳下窟窿(如一次、次经济危机的发生),政治家们需要给经济学家们擦屁股——让体面的政治家们颜面何存?

    其实,世界上如果没有所谓的经济学家,政治家们只要在现实面前,慢慢地收起它们的专横跋扈的面孔,考虑所有(包括有钱的)人的需求,天下也会太平的!例如罗斯福的“新政”——历史上并非是先有凯恩斯的《通论》,后有罗斯福“新政”的。因为政治家们最清楚:“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不过在这些时候,如果穷人们大都沉沦为泥沙(因为他们一般既不识大体——漂浮不起来,也有不多的话语权——翻不起什么浪),使得现实如一潭死水似的风平浪静;但我要提醒政治家们的是:这样的泥沙多了,国家之“大舟”一样不易行走或转舵。这才是政治家们所应该真正担心的问题!现在的巴西和阿根廷不就是这样的现实例子吗!

    反过来说,经济学家们提出自己的经济学说的难处就在于要看政治风向,往往把自己的学说削足适履,充满了御用文人的奴性。呜呼!经济学说到底该怎样为政治服务?政治又在什么条件下允许经济学说的自由探索呢?

    如果说经济学说在现实面前为什么会表现出过分地“无能”的原因,是和富人们的“玩偶”——政治脱不了那千丝万缕之干系的!

    有些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老百姓不懂的事情多着呢,政治家们可能最怕我们把每一件事情都搞懂,因为老百姓如果懂了,我们老百姓难耐自己的饥渴该怎么办?

    例如在经济学里有一个不证自明的“资源是稀缺的”前提!

    三

    所谓的资源一般应该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科学知识、技术资源、物资财富资源等。如果没有人反对我这样对资源的概述,那么资源的稀缺性表现在那里呢?例如在我国,是表现在我国人力资源上,仅仅只有十三亿人,不具有无限多呢?或是表现在科学技术资源已经无潜力可挖?也许很多人的常识是自然资源是稀缺的,我只是想问,我国土地上的物产是否已经足够养活着我们十三亿中国人?这在十年前就没有人敢如是说的话,但是现在,如果说我国物产已经能够让我国十三亿人都吃饱穿暖,并且已经有一定的剩余。我想,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人会反驳的——因为朱总理早在1998年就说过。同时,也宣布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小康社会”的门槛。

    如果有人说没有足够的金银资源,让每个男人也象女人(也不是每个女人)一样穿金戴银,我承认金银是稀缺的;如果说世界上没有足够的铀,让每个人背一个原子弹来自卫,我同样承认铀是稀缺的;如果说让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林肯轿车是不可能的,我虽然也承认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决不认为:这是因为组成其物质的来源和制造技术是“稀缺的”所造成的“不可能”,我仅仅承认让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林肯轿车是“不可能”的,是因为“人的需要是有限的”!实际上也可以说,即使每个女人都不穿金戴银,即使每一个人都没有林肯轿车,这些并不会影响人类的其他方面——特别是主要的生活质量方面的提高!

    根据部分资源的稀缺性能够断定所有资源都是稀缺的吗?

    有人常常说:我们仅仅有一个地球,所以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即是稀缺的。前面的一句话是对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是这一个地球却让西方国家的人民已经过上了比较富足的生活——却没有把地球上所有资源用尽的迹象(例如,占地球66%面积的海洋里90%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利用)!难道让我们也过上象他们一样的富足生活,就会把“稀缺的”资源用光吗?

    我不禁这样推想,亏得我们仅仅有一个地球,即使人类有十个、八个,如果被少数人把持着,老百姓所拥有的资源一样是稀缺的。不过,是那样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看清“把持者”的罪恶!而现在,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富人们纵然占有再多,资源的“稀缺性”你能够否认了吗?

    再往深处想,更有一层道理在里面,政治家们是解决不了社会化生产能够极大创造(生产的管理效应)财富,但是却被(资本家)私人极度占有之间的矛盾的。那么,穷人受穷和富人该富就需要一种理论支撑,这种理论就是: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理论。因为‘在稀缺的资源下,一定有穷人;虽然穷人很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无怪乎资产阶级卫道士们宣扬了一百多年!成为了经济学不言自明的前提!

    为什么要让这个前提不言自明呢?因为这个前提不单是政治家们的无能之遁词和对社会矛盾之遮掩,也经不起现实的检验:按资源是稀缺的理论来推算,地球早就应该是不毛之地、哀鸿遍野的,因为她被资本主义那样地掠夺,同时人口又在其上飞速膨胀。然而地球却没有!地球到现在不但不是不毛之地,而且资本主义国家还生产过剩,甚至包括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大部分产品也在‘生产过剩’着!

    四

    我认为资源具有不再“具有稀缺(当然不具有普遍丰富)性”是和我的另一个论点:“人的需要是有限的”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说是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动荡走势的两把钥匙!也就是说,资源的不再稀缺性和人的需要是有限的是二为一、或一为二的命题,此成为我所提出的经济学说第二大前提!

    例如,日本的经济为什么会“陷入”十年之久的停滞泥潭?美国经济是否能够突破衰退的边沿,还将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吗?

    我们只要从人的需要是有限的观点来看: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人民已经到达人类所能够承受的一般需要的极限!除非人类又出现新的全民性的需要!

    实际上,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飞速发展,就是赖于人类对电脑的新需要的产生!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同时比较一下,西方比较富裕的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人数的比值,是否有趋向于同一个极限数值的现象?

    特别是美国,如果不是战争机器高速运转着(9.11事件也算是给美国捣出一个经济发展的“破窗”来),如此实行着万国表率式的“完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之下,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应该……有一个完美的、不会停滞的经济发展的,可是,事实又怎样呢?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人是经济的主体。如果离开对人性的理解,惶论其他?

    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方面辛勤劳动,才能一方面作生活的享受——这是浮士德一生证明了的真理。可是,一个人的一生的劳动时间、对象和结果是有限的;再加上劳动的结果又需要时间交换;而交换的时间、交换的地点也是有限的;交换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这些一系列“有限的”问题,仅仅被经济学里的人是“理性人”或是“经济人”一笔带过,而没有考虑这些“有限性”对经济学理论所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岂不罪过?

    反过来说,如果从人是“理性人”这一点出发,一个理性人的消费一般是量入而出的;因为一个理性人的消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和享乐方面的需要;那么收入有限的人恰恰证明着他的需要是有限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存在收入是无限的人,所以也不存在他的消费是无限的可能——也说明了他的需要不会是无限的。我这样的形而上学的推理可能无人赞同。因为很多人会说:纵然给我一千万(亿),也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怎样说我的需要是有限的呢?

    我在此可以回答的是:没有人能够给你一千万——这需要你自己去挣你想要的钱——挣钱的本领是你需要学的;当你学了挣一千万的本领,你还要有挣一千万的时间;我想,如果你挣到一千万,你的一生(除了我国目前“暴富”了的一代)也快过完了,你一定不会有马上化掉一千万的需要了。

    还有,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里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休息;在其他时间里一个人玩的多了很累、吃得多了很撑;更何况需要挣钱?……我不多不说了,我说多了你会很烦;我只是想告诉你,不要把自己的“无限欲望”和自己的“需要有限”混为一谈!因为纵然是比尔盖茨,他的日常所需、所用,有些时候也没有你在你的欲望里所想、所欲得更美妙、更森人的;但是,我相信,比尔盖茨是能够欲所欲为的,但他没有欲所欲为,因为他的需要是有限的——我想,在一般人的需要上,他满足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虽然劳动的时间、对象和结果是有限的,但是,他所劳动的成果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率的提高,相对于他自己所能够消费的数量来说,已经出现了极大剩余。用凯恩斯的口吻来说,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的条件下,个人的需要量和个人的创造量都在增加,但是个人需要量已经不若个人创造量增加更甚!——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均衡:个人的需要量等于或小于个人所创造的价值;从而得出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即使纵情消费,他的“需要也是有限的”结论?

    我不想在此构造数学模型来证明(因为太简单)!我只是想说,在我国,一个农民的需要很朴素,也很简单;一个工人的需要也很朴素,也很简单;是的,仅仅是生存、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我们为什么不敢承认一个人的需要是有限的呢?可能在“一个人的需要是有限的”条件下,“资源是稀缺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这时老百姓就会问:既然“资源不是稀缺的”,属于“我”的资源那里去了?“我”的生活为什么还处在贫困线以下呢?谁偷了应该属于“我”的奶酪?

    五

    我虽然否认“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的前提,但是我也不认为资源是极大丰富的——可以供人们任意地破坏、浪费、贪污。我仅仅认为: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可悲的论断之条件下,资源不再是稀缺的!所以我同样认为: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是重要的。由此,我提出经济学的第三个前提:生产的管理效应!——惟其如此,社会财富才能日见一日地增加!

    我所说的生产的管理效应是指:在生产中,通过(某些人)恰当的管理(计划、指挥、领导、创新等)活动,把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合理配置,能够创造出并实现大于原来所浪费的人、财、物等资源价值的价值的过程。也就是:

    所得 – 所费 > 0

    在这里,我承认资本家、经理人等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因为事实明摆在那里——如果没有比尔盖茨,很显然就是没有微软!而一切其他的假设都应该是侈谈。同样在我国,没有张瑞敏,就是没有海尔!这就是管理效应!这就是“资本家”的作用!合理和恰当的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能够在原有的物资基础上创造或生产出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物质财富——这就是我所说的生产的管理效应!

    其实,我所说的生产的管理效应实际上就是亚当.斯密说的社会分工和协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里的另一种表述!

    马克思已经论述过,现代社会生产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即现代生产已经不是亚当.斯密时代所说的完全竞争下的个体手工业生产了。社会化大生产本身就意味着(要)对生产进行一些计划、组织、领导等管理工作。所谓的企业管理工作,不就是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恰当地分工吗?反过来说,通过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进行恰当的管理,能够产生比个体手工业生产(更比个体农业生产)巨大的生产效益!也正是现代管理学所追求的管理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本家并没有“剥削”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把一定的财物和人力结合起来,组成一定的生产力,一定比分散的财物和单个的人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正如亚当.斯密所论述的,一个再熟练的制钉工人一天也制造不出多少钉子,而把几个熟练的制钉工人组合在一起,就能够生产出比他们几个单干多出几倍、十几倍的钉子。那么这些多生产出的钉子是哪一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呢?

    正如杨小凯先生所论述的,以前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漏掉了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经典问题!其实,我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和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能够提高社会生产率的论断在本质上是互相矛盾的。因为,西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不能“解释”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里所谓的资本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学说,所以只好利用边际分析的理论来与之侧面对抗。

    其实,资本家只是无偿地占有了企业(工厂)通过企业内部的社会分工提高的社会生产率、同时又减少部分社会交易成本(例如上下道工序之间的‘产品’交换)的所产生的大于所费的社会成本(工人工资和原料价值)的“剩余价值”——利润。当然,资本家也有无偿地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嫌疑——但一定不是全部工人所创造的!那么,资本家的“剥削”何罪之有?

    但是,由于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财富的一部分是“集体”共同创造的。资本家的作用是把社会资源充分地结合来组成一个交易费用趋零的企业,它的作用是明显的——正如马克思看准的一点,无产阶级自己组合起来占有资源,也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一样,可见,资本家在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并不是不可替代的(替代的效果再差,也足以替代),那么,资本家向代表“集体”的国家政府交纳一定的税收就有了充足的“天然”理由,而不再是国家对资本家(或企业)的强制性地剥夺!反而是偷税、漏税的企业或资本家就是对“集体”创造的财富的无偿占有,这时候资本家就存在着“剥削”!就是天然的犯罪!

    过去我们所认为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析理论,在现实面前不过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偏离轨道的火箭”!虽然糅合着无穷的美好的愿望在上面,却眼巴巴地看它坠入谬误空间!如果我们认真地反思一下过去的政治经济学说,它们无不都是在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畸形产物,就明白了它们是怎样地为自己阶级服务的学说了!

    所好的是,邓小平给我们留下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事实上,对于一个家庭,如果通过一定的资源管理,在原来的基础上,一定能够增大这个家庭的财富;对于一个工厂,通过一定的管理,我们能够让一个工厂创造(或节省)更多的财富;那么,通过一定的管理,对于一个国家,同样能够达到国与家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说,生产过程的管理效应是切实存在的。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就能够把尖锐对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融合在一起!

    可是为什么国家计划经济——一种最系统的管理,却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富裕呢?其实,这就是“管理成本”问题。当管理信息不畅,再加上“人性贪婪”,迫使政府管理机构臃肿,社会大生产的管理效应所创造的价值都内化成为了管理成本,谁能够体会得到计划经济的好处呢?这仅仅是计划经济的一个失败之原因。计划经济失败的另一些原因之一是:计划经济永远不能把“人性”计划得完美无缺!例如,在我国,用“道德”约束人性,就象用绳子系着牛的牛角,看着似乎抓着了问题的关键,却无关于人(性)的痛痒!甚至引起人性的强烈反弹!有报纸在宣传我国反贪污、反腐败的成绩时,说我国已经抓了150多万贪污腐败分子,我不认为这是政府反腐败的成绩,反认为是政府的失败——因为把这么多过去曾经是优秀的国家干部置于可以贪污、能够腐败的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不是一种被浪费并产生极大反作用的社会“管理成本”吗?

    在此,我也坚决否认“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的西方经济学这个前提。因为它同样不承认生产的管理效应。在这样的前提下的经济学说,由于不能解释经济危机的产生的原因,又怎样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呢?

    经济学上的有些道理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有买就有卖;卖者赚钱,买者付钱;买者可能再卖,赚回更多的钱;卖者如生产所有者,买者如消费者;所以能得到同上面一样的结论:

    (卖者)所得>(卖者)所费

    而同时作为消费者,或者由于消费倾向、或者个人的生命周期问题:

    (买者)所费>(买者)所得

    我们不难看到,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和总供给函数(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就是没有相等的可能!买卖永远不相等——有效需求当然不足。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应该是政府怎样通过税收等手段把赚钱的人手里所赚的钱(哪怕是一部分)怎样再回流到买者手里、或者怎样提高个人的消费倾向、或者怎样周转人们因为生命周期所存款项——这与政府的财政政策有何干系?可是,有人偏偏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有人还把它与工人的工资刚性联系在一起,似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不能出清就是工人的工资是刚性的在作怪哩!

    有些时候,只因为是简单的道理,让人不敢轻易地相信它是正确的。还有人就是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不知道恺撒大帝所遇到的绳结是谁搞出来的。但我知道经济学上的绳结是谁搞出来的——那就是“数学”这个老夫子。因为经济学家们在经济上越不能自圆其说,越发要依靠高深莫测的数学过日子。

    六

    也许,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因为过分突出了(体力)劳动的价值,不但否定了“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商品生产的初始条件,起着分配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样也否定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本家对资源恰当之管理(领导)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我指称为“管理效应”的必然性。这实在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的缺憾!使得他所研究的生产方式里,缺乏了现代意义上的坚固的经济学基石——缺乏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发生的初始条件和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效应的研究!

    而在西方资本主义主流经济学里,同样缺乏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效应”的承认和研究。尽管现代管理学已经长大成“人”,不需要仰经济学之“鼻息”,成为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反而证明了管理学在今日社会的日益重要性!正是现代管理学在现实里业已成为现代生产厂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制胜法器,而关门造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却忽略了对其在企业生产过程里的“管理效应”之研究,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理论上找不到北!

    例如,在经济学理论上,无论是西方宏观经济学或是微观经济学,都用所谓的均衡理论来分析一切!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理论的两大基本前提:

    (1) 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

    (2) 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之效用适等于该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这两个个前提实在是凯恩斯等西方经济学理论之圭臬,没有它,一切均衡理论就不会成立!

    可是,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子呢?(生产者所得到的)工资无论是在过去、或是在今天,永远也不会等于其劳力之边际产物!这是资本家(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任何一个工厂(资本家)也不会把工厂里所得利润,都用于向工人发工资,而不对工人进行“剥削”,从而进行资本积累和新的投资。

    正是西方经济学家们由于不能解释马克思所谓的资本家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和剥削之论断,却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护(能够用来“推翻李嘉图-马克思的理论”——凯恩斯语)之目的,把这样的明显谬误说成是真理——因为劳力的边际产物都“发”了工资——所以工人们得到了他们所劳动的一切成果——所以资本家没有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家不仿从均衡边际分析理论的产生背景来看均衡分析是否是一腔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卫道士的口吻。

    特别是现代社会,毕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第一社会主义国家里取得了胜利!所以,资本主义的一切都比较珍贵起来,不然的话,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所抛弃的凯恩斯的裹脚布,用之于我国,很受我国经济学家的拥戴。因为很多人没有注意西方经济学说的这两个前提的是否正确与否。

    不过,凯恩斯自己却承认:“设市场与竞争不完全,则工资不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但在此种情形之下,仍有原则可循: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之效用适等于该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既然工资之效用不等于该就业量之边际正效用——也就是说工资之效用不等于该就业量所创造的一切价值产物,那么,一定有部分价值产物没有用于社会工资之分配——而成为了资本家所应该得到的利润!又由于资本家自己不可能把所得利润完全消费掉(注意凯恩斯自己的消费倾向理论!),那么这些利润就当然转化为追逐利率的资本金——投资!很显然,这些资本金并不是用来做善事活动的投资,而是同样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利润而投资;这些投资虽然成为了购买当时的社会商品的货币,但却不是消费行为,而是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用来生产更多的(最终)消费品。这样的生产过程经过一定时间的循环累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能够避免吗?

    现在的问题很明显,如果说马克思等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片面的;同样建立在“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之产物”之上的资本主义的西方经济学说,其正确性又有多少呢?

    正如源于此第一大前提的西方宏观经济学集大成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实在是象搭建在这流沙似的第一大前提之上的帐篷,不但在现实实践面前,一败涂地。而且业已被货币主义理论、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嗤之以鼻地抛弃在一旁!然而,包括理性预期学派在内的这些学派之学说,他们在现代知识经济面前也找不到北!否则,它们之间就不会互相攻奸了——互相攻奸的本身至少说明他们理论的存在根本的缺陷。不然真理早就应该如锥入囊中而突显其锋芒了。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试论经济学之前提
    也许,他们的经济学说只不过是把老凯恩斯主义的帐篷拔掉,还要在这不存在的经济学均衡之前提上,石垒砖砌地建屋罢了;是否和凯恩斯主义一样地可笑之至?

    在此我并不是想否定一切,我承认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因为每一个或资本主义的、或马克思主义的辩护士,即使他的理论是片面的(注意任何理论都有时效性!),总有一些“片面”是真的;在真真假假的面前,如同“皇帝的新装”一样让人畏言!何况即使是谎言,谎言也自有谎言的美丽!正如一个人在叙述“海市蜃楼”的美景,如果你跳过对第一句是否有海市蜃楼所产生的怀疑,接下来能够听叙述者煞有介事、引人入胜地叙述,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够始终怀疑而不会迷恋其中的!

    就象我国的历史演义本来就比正史更令人痴迷,我同样有理由相信,西方经济学家的学说受到后人——那些善于捕风捉影的经济学家们的追捧,是应该的!特别是像我国这些没有自己独自创新的理论(惶论又是在马克思理论大厦不能一统江湖,广庇天下寒士的时候)的人,寄宿在别人的理论破庙里,也是不错的归宿!

    因此,我认为,对一种新的经济理论的建立,也许必须把过去已有的的经济学说都蹂躏一遍,像对待肮脏的妓女一样,拭去她那浓厚的脂粉,才能找出那些不易变化的、坚挺的经济学说之硬核——即经济学之前提,构成我们所喜欢追逐的——为100%的人来服务的贴近现实的经济学!不过,在我看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是衰老不堪,从它身上再也触摸不到多少令人兴奋的地方了!

    不然的话,现代主流经济学不会让个人和政府都在经济学所提供的经济政策面前,越来越要么“无为”、要么“无奈”了!

     七

    我在这里总结一下前面我所讲的内容,来试图回答我国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政治是经济学的第一大前提!回避政治问题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要关心政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度”和“向”两方面的问题。即

    第一、在“多大程度”上,是经济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二、在“政治方向”上,经济政策要为哪些人服务?

    如果谁清楚这两个问题,请告诉我!

    不过我仅仅想说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过是在富人的俱乐部——所操控的政治之威权下是怎样的扭曲和发展的。

    其次,我的经济学的第二大前提是“人的需要是有限的”;

    第三大前提是“生产过程的管理效应”!

    在这两个前提下,除以上所得结论外,我还可以推出如下结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人口相对过剩规律是错误的。前者我已经论述过。而后者的一个很明显的现实例子是:如果按照人口相对过剩规律,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应该随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而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综观所有西方国家,并没有一个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那些拿这一规律来搪塞或解释我国的失业问题的人,可能是最无能和不动思维的人!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就业问题一定有办法来解决的(其实政府也在解决着)。

    (2)、我国以全社会人为对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因为由生产过程的管理效应可知,社会化大生产能够创造大量的产品;而人的需要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生产,能够满足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使用。所以,一定有人“无事”可做!这些无事可做的人首推老人!这些老人的老年赡养问题如果得到如实地解决,那么个人的未来在社会里是可以预期的!这时,我们无论是利用博弈论,还是利用理性预期理论——甚至不需要任何经济理论,就能够断定:对于“重”生的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我国的社会一定会有彻底的良性改变!

    至于怎样实行赡养问题,例如,是按一个人对社会贡献还是按人头实行老人全社会赡养的问题,仅仅是实行的技术细节问题,而不是是否能够实行的问题!

    按照以上理论,我国应该有这样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剩余”,解决全社会的养老问题。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国政府的确没有这样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剩余”。是什么原因呢?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国有些地方政府的管理不但不能创造和增大效益,反而是萎缩了生产力,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吃饭财政”!也就是上面所论述的我国存在着过大的社会“管理成本”问题。所以我国的政治改革就有了目标——在全民社会养老制度下,建立可信的良性的个人社会理性预期,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剔除一些毫无生产性的(臃肿的)政府管理机构部门。特别地,如果把这些研究怎样“治人”优秀的人才直接转变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生产力的用途——育人或科研,我国可能就步入了社会良性发展!

    (3)、我国以全体青少年为对象的全额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可行的,同样也是必须的。(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已经详细论述了)

    (4)、农村土地私有化是选择发展农村经济政策的首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道路可走。也许,我们早一天把土地私有化,我们的国家就会早一天富强!而农民也会早一天富裕!实际上道理很简单,例如,即使现在仅有四个人的土地,如果能够让一个有能力的人带领其他三个人(甚至一个人)来种,一定比四个人把地分了分开种更有效益!这就是生产的管理效应!这也是所谓的规模经济!至于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把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合理”地分配的问题。所以,绝不能因为缺乏“合理”分配的公正性制度问题而拒绝使用增加社会财富的可能性方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271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习题答案

原文地址: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习题答案作者:流浪每天 内容简介曼昆教授的《宏观经济学》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之一,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本书每一章课后配有大量练习题,却没有附详细的答案与解析,这对于初学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高鸿业 —安徽大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笔记

1、宏观经济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它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以总量分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

声明:《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试论经济学之前提》为网友歌赠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