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张五常先生在中国大陆是挨批的人物之一,最严重的攻击说他代表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是他们派来的“间谍”云云,这种现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故乡一点也不奇怪,说明少数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依然存在。笔者在下面的文章中,不是就张先生的所谓自由主义思潮等问题发表意见,而是介绍他的一个猜想,并谈几点个人感想。
张先生在“经济大观园”一文中提出:
只要中国开放金融与取消国营垄断,中国国民总收入只要五年即可赶上美国。
这是笔者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大胆的预测,是要让西方世界瞠目结舌的结论。他的文章(附后)像一篇经济散文,不过,仔细研读,仍可寻得其思想脉络,归纳起来,他提出了一些依据: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复杂的大国,不容易理解,20多年来的发展是经济研究的大好题材。但是,西方学者问津者少,说明西方学者没有认真研究过中国经济,他们对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
第二,西方人对中国经济的估计也是偏颇的。他们的数字显示,25年来中国的国民收入增长7倍。究竟中国的实质国民收入上升了多少倍?个人猜测,是20倍以上。熟知中国25年前的实际情况的人多半会同意20倍是低估了。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他认为,最重要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大幅跃升,而质量是不容易算进数字统计的。是的,产品不论,其他不说,只论酒店或食肆间的侍应多笑几下,工资没有提升,实质国民收入是增加了。
第四,汇率因素。他指出,以美元算,国与国之间的物价差距也是实质收入算错数的一个原因。《新闻周刊》说2015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会追上日本。这是指国民总收入,不可能对。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10年之后中国的人均实质收入只有日本的1/10吗?智商何在?我认为撇开上述提到的低估因素,单看以美元算中、日的物价差距,今天中国的实质国民“总收入”已经超越日本。
第五,中国是一个真正的大国,许多西方人从来就不相信中国经济能够真正起飞,但是,中国经济不仅能起飞,而且可以飞得很快很高很好。他强调,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挑战不少人的想像力。20多年来,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撞冰山而沉没的朋友无数。掉了眼镜,心有不甘,其中不少到今天仍然不相信中国的增长是真实的。“是虚假的现象,是泡沫,一定会破灭!”他们说。炎黄子孙也这样说,老外的想像力应付不了。这是老外喜欢把中国夸张地高谈阔论的原因。1981年,我白纸黑字地推断了中国会走的路,除了走得比我推断的快,其他彷佛是把历史预先写成了。
第六,中国必须打好“攻坚战”。这一点,也许是那些反对他的人可以用来作为把柄的东西。他写道:最近重读自己昔日之见,很欣赏当时写下:中国改革最困难的地方,是垄断权容易维护的国营企业。幸而言中,也不幸言中。
在华人经济学家中,真正有点思想的人不多,而张先生恰好就是这不多的有思想的经济学家之一。笔者读张先生的文章,主要是从他的洞察力和思想的深度方面看。其实,他看到了一些人们容易忽略的深层次的问题,这是他的理论功底所在。
中国作为一个复杂的大国,不容易被西方人理解,这是事实。应该说,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人对于发生在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完全陌生的。这一点不由得让人想起抗日战争,在美国人和一些西方人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完全没有战斗力的,至于说游击队,更是一帮“乌合之众”。但是,后来,一些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美国飞行员被中国游击队员甚至农民营救,他们在亲眼见到了这些农民游击队打击日军正规军的事实之后,才相信,原来这些活跃在敌后的游击队是一支支生力军,其战斗力被人们低估了。笔者提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一个观点:西方人对发生在中国的变革基本上是无知的。笔者认为,今天的这个“游击队”无疑就是民营企业。
由于无知,就容易造成评估的失误。西方人对中国经济的实力完全没有概念,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未来,他们会大吃一惊。西方人,或者说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不理解不仅表现在基本的数量概念方面,也表现在质量意识方面。笔者有一位朋友做对欧美国家的贸易,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西方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专家的指导,中国肯定不能生产跟他们相同质量的产品,但是,当这位朋友亲自带着这位客户参观了工厂之后,老外心服口服了。这自然要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工人劳动的货币标价,也就是汇率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经无数次阐述过自己的观点。在这里,只强调一点:中国迟早要争回属于自己的国际金融(货币)地位。一旦赋予中国货币这种地位,就意味着中国要拥有20%以上的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货币份额。这个市场有多大?而迄今为止,这个分配是完全非对称的——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和中国经济金融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应该获得至少20%的国际金融市场份额,但是,中国目前连1%都没有获得。而金融霸主美国则独享金融霸权地位,这种非对称性已经到了一种极端的程度。所谓物极必反,实属必然。如果中国要取得这个份额,那么,就意味着整个国际金融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彻底丧失。这种改变将意味着中国GDP的快速增长,同时,美国GDP的相对下降。所以,笔者大胆预言:未来对西方世界冲击最大的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争夺国际金融地位,把被西方列强颠倒的国际货币体系重新颠倒过来。届时,他们一定会目瞪口呆。
中国经济起飞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或者趋势。现在,任何企图阻止中国经济发展的行为都注定要遭受失败。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经济内部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等,金融改革和国营企业突围就是两件大事。中国如果不突破这两个障碍,长期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影响。关于这一点,张先生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附录:开放金融 中国经济5年可追上美国(作者:张五常)
近日,《全球财经观察》发表经济学者张五常的文章《经济大观园》,该文认为,只要只要中国开放金融与取消国营垄断,中国国民总收入只要五年即可赶上美国。恨不得这几年恐怖活动没有发生过,恨不得保护主义不会抬头,恨不得地球上没有压力团体,也恨不得所有政客都忙于打高尔夫球去。这样想,因为我恨不得能见到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经济大观园。
最近美国的《新闻周刊》以中国为封面故事,标题为《中国的世纪》,封面人物是一笑倾城的章子怡。内文把中国的经济发展说得天花乱坠,大有传媒本色。
读内文,认为作者对中国的情况一知半解。奇怪,昔日拿破仑说千万不要吵醒的巨人,今天被吵醒了;老外还在吵,但懒得去作点比较深入的体会。是个复杂的大国,不容易理解,20多年来的发展是经济研究的大好题材。然而,问津的学者那么少,可见高斯当年认为经济学者对真实世界没有兴趣,不是空口说白话。
《新闻周刊》把不值得夸张的夸张,但把值得夸张的低估了。他们的数字显示,25年来中国的国民收入增长7倍。究竟中国的实质国民收入上升了多少倍?个人猜测,是20倍以上。熟知中国25年前的实际情况的人多半会同意20倍是低估了。(这只是说平均实质增长率是每年12%以上。)
有几方面的统计困难。开放前,尤其是文革期间,北京偏于把数字夸大,开放后痛改前非,偏于低估。个体户及农民于农业之外的收入,虽然大幅提升了,大部分没有算进国民收入之内。最重要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大幅跃升,而质量是不容易算进数字统计的。是的,产品不论,其他不说,只论酒店或食肆间的侍应多笑几下,工资没有提升,实质国民收入是增加了。
1998年,一位来自加州大学的研究俄罗斯的经济教授到港大演说,比较中、俄的发展,提到上海,说那里的增长率大约是每年百分之九强。我问:“怎么可能呢?全世界17%的建筑起重机在上海,破了任何城市的纪录好几倍,而5年间上海兴建的商业大厦,等于香港50年。”他立刻同意统计数字有问题。
以美元算,国与国之间的物价差距也是实质收入算错数的一个原因。《新闻周刊》说2015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会追上日本。这是指国民总收入,不可能对。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10年之后中国的人均实质收入只有日本的1/10吗?智商何在?我认为撇开上述提到的低估因素,单看以美元算中、日的物价差距,今天中国的实质国民“总收入”已经超越日本。当然,人均的实质收入要追近日本还要一长段时期,行差踏错三几步可能永远追不上。但30年来日本的经济政策不对头,人均的实质收入被中国追上是可能的。
应该不可能追上的是美国的人均实质收入。尽管美国的好些经济政策大可商榷,而又不幸地惹上恐怖活动的麻烦。但地大物博,人民知识高,在实质人均收入上,中国能达到美国的一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应该可以达到再加一点。也是没有可靠数据的猜测,十多年前一些经济学者朋友认为,在人均实质收入上,日本的最佳时刻可能达到美国的8成。去年我凭日本的经验,胡乱地算一下——指明要大事开放金融,取消国营垄断等——大约需要18年。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以上。我不同意《新闻周刊》的估计,说国民总收入中国要在2039年才追上美国。我认为以实质总收入算,只要中国开放金融与取消国营垄断,5年可以追上。那是说,5年后中国的人均实质收入,大约略低于美国的1/4。考虑到美国还有不少贫民,不到1/4算是可怜了。急速增长不一定有大成。
1980年代初期我说,如果中国大事改革产权制度,每年增长50%,持续10年,不足为奇。听者说我发神经。我的响应,是从零上升百分之一千还是零,从微不足道上升百分之五十还是微不足道。今天看中国经济,这边看引以为喜,那边看引以为忧。如果没有政治或战争等左右,来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经济大观园,主角最可能是中国。
《新闻周刊》的封面虽然夸张,但不少老外的确这样看。为什么呢?发展得快,工业产品满布地球——是其中一些原因。但最重要是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起飞看来是不可能的事,而真的起飞是对想像力的挑战了。相对比例,中国比铁达尼邮轮还要大,行得动吗?30多年前波音747巨机新造成,一位朋友怎样也不肯坐,说不相信这样大的飞机可以安全升降。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挑战不少人的想像力。20多年来,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撞冰山而沉没的朋友无数。掉了眼镜,心有不甘,其中不少到今天仍然不相信中国的增长是真实的。“是虚假的现象,是泡沫,一定会破灭!”他们说。炎黄子孙也这样说,老外的想像力应付不了。这是老外喜欢把中国夸张地高谈阔论的原因。1981年,我白纸黑字地推断了中国会走的路,除了走得比我推断的快,其他彷佛是把历史预先写成了。最近重读自己昔日之见,很欣赏当时写下:中国改革最困难的地方,是垄断权容易维护的国营企业。幸而言中,也不幸言中。
中国人的优点是聪明,吃得起苦;中国人的缺点是不清洁,知识不足。家母在生时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能因为这样,今天中国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了不起。可惜世界上除了经济还有政治。后者的存在,使我们无从观察整个世界产出竞争的大观园会是怎样的。 注:原文标题为《经济大观园》来源:全球财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