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可变加速度与通货变化规律
1社会可变加速度已知价值-价格公式:P=k (M-N) N /r²其中 M为社会价值总量, N为产品价值总量,令 a=k M/ r² (5-12-1) 令 å=k N / r² (5-12-2)令 ã =[(a-å1)+(a-å2)+…+(a- ån)]/n =(1-1/n) a (5-12-3)称a 为社会可变加速度,其变化取决于社会价值总量与有效人口变化;称å为产品可变加速度,其变化取决于产品价值总量与有效人口变化; 称ã为社会平均可变加速度,随社会产品种类n→∞,ã→a。相关可变加速度意义如下:(1) P=(a- å)N, N一定时,商品即时价格,取决于社会可变加速度及产品可变加速度。长期而言,(a-å)→ã→a,即N一定时,商品平均价格,取决于社会可变加速度。(2) 一般地a <o,与自然加速度相反。说明人类社会行为,是一种反自然行为,人类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反自然力。人类社会创造财富,对自然会产生负面影响,不但不增加自然形态物品总量,反而有损自然物品总量。人类经济行为,最终构成对自然的一种剥夺。因此,如果人类经济活动不加控制地扩大影响,污染破坏自然环境,使自然生态系统失衡将不可避免。(3) 产品可变加速度一定,社会可变加速度变化,会导致正常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变化是一种必然社会经济现象。(而如果是社会规定的货币符号k发生急剧变化,则会出现恶劣通货膨胀与恶劣通货紧缩,或者是发生严重经济危机。)(4) 社会可变加速度一定,产品可变加速度变化,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与下跌,产品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2社会价值总量及有效人口对价格影响(假设N不变) 已知有 P2=kM2. N /r1² , P1= kM1. N /r2²P2、 P1分别代表商品在第二年与第一年价格总量令 ΔP= (P2-P1)/P1ΔP为价格变化率有 Δp= M2/ M1 .( r1/r2)² - 1 令 M2 =M1+f M1 r2= r1+g r1f为国民经济价值增长率,g为有效人口增长率有 ΔP=[(1+f) / (1+g)² ]-1 (5-13)令 M2 / r2 = M1 /r 1+ h M1/ r1 h为有效人口人均国民经济价值增长率有 ΔP=(h-g)/(1+g) (5-14)讨论(5-14):(1) 当h-g>0 , 有 h >g , ΔP>0 意义为:当有效人口人均国民经济价值增长率超过有效人口增长率时,商品价格表现上涨。(2) 当 h-g<0 , 有h<g , ΔP<0意义为:当有效人口人均国民经济价值增长率低于有效人口增长率时,商品价格表现下跌。 (3) 当 h-g=0 , 有h=g , ΔP=0意义为:当有效人口人均国民经济价值增长率等于有效人口增长率时,商品价格不变。3商品数量与价值对价格影响(假设M、r不变)已知价值-价格公式P=k (M-N) N /r²令 N=n.m其中 n为商品数量、m为单一商品价值,有 p= P/ n= k ( M-nm) m/r²其中p为单一商品价格。令 n2 /n1 =S , m2 /m1 =R , n1.m1/ M =T其中 n2与 n1, 代表两个不同的时间产品数量,m2与m1, 代表两个不同的时间产品质量,T代表第一时间统计产品价值总量占社会价值总量百分比。有 Δp=(p2-p1)/ p1= [(R-1)+ (1- SR² ) T]/ (1-T) (5-15)
以粮食生产为例,讨论(5-15)若 T=8.3% , R=1 , S=1.10,则有 Δp=-0.9% 理论表明,粮食产量每增加10%,价格下降0.9%,相反亦成立。以上讨论表明,商品价格变化是内外因素作用结果。短期内,商品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内因,即商品本身数量与质量变化。长期而言,则主要取决于外部原因,即受国民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影响,一般通货膨胀与紧缩,是这一规律必然货币符号形式表现。长期而言,只要有效人口人均经济增长率快于有效人口增长率,就必然存在比较温和的通胀现象。与此同时,银行利息变化顺应和反应了温和通胀合理性与必然性,是存在长期通货膨胀货币符号形式体现,两者必然是一致的。3股票价格确定根据 p=k(M-nm) m/r²令 m=m0.Δm/Δr , L=Δm/Δr 其中 m0 为净资产价值Δm 为净资产收益率Δr 为社会平均利润率L 为市净率有 p= L k(M-nm0L) m0/r²令 p0= k(M-nm0)m0/r²p 为股票价格,p0为股票净资产价格,简称净资产令 q=k(M-nm0L)m0/r² 一般有 q≈ p0 (当L=1时 ,有q =p0)所以有 p=Lq≈ L p0 (5-16)即股票价格近似为净资产与市净率之积(五)储蓄与消费1国民生产总价值M=M1+M2M为国民生产总价值,M1为人口价值 ,为人口必需基本消费价值总值,M2为非人口价值,为人口或需发展消费价值总值。2储蓄价值与消费价值 国民生产总价值M,包含人口必需基本消费价值,与人口或需发展消费价值两部分。必需基本消费是一种价值投资,构成人口价值,反映人口质量,决定基本工资;或需发展消费是真正纯价值消耗,构成非人口价值,反映生活质量,取决于效益工资。把为满足必需基本消费而投入的价值,称为储蓄价值;把为满足或需发展消费而投入的价值,称为消费价值。无论是人口价值还是非人口价值,也无论是储蓄价值还是消费价值,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概念,随社会经济增长相应动态变化。 人类经历了自然价值生产,向社会价值生产转换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价值为传承自然价值的结果。直至人类学会创造价值,人口价值及非人口价值,逐渐过渡至由人类自身创造维持;并且人口价值及非人口价值,最终趋向于相等,从而保证人口生产与物品生产实现均衡。(六)人口极限规律与经济极限规律1人口极限规律如果把人口生产类似与产品生产,根据价值-价格规律: p=k(M-rm) m/r²当 m= M /2 r 时有 p =k m²/r其中 r为有效人口,此处 m为有效人口价值,此处 p为有效人口最优价格收入。有效人口必需基本消费,包括有效人口自身,及补充有效人口两部分有 p出=Q(1+R)其中 Q为社会人均必需基本消费,R为有效人口补充率。有效人口必须基本消费,取决于有效人口最优价格收入有 Q(1+R)= k m² /r 有 g =(R-1)=( km²-2rQ) /rQ (5-17)其中 g为有效人口增长率。就(5-17)讨论如下:(1)当k m²-2rQ=0时,有Q=km²/2r , 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等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等于“0”,有效人口保持平衡。(2)当 k m²-2rQ<0时,有Q>km²/2r ,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大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小于“0”,有效人口出现负增长。(3)当 k m²-2rQ>0时,有Q<km²/2r,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小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大于“0”,有效人口出现正增长。 根据 Q=a.mx,知社会必需基本消费水平,在mx一定时取决于社会可变加速度a。人口基数愈小,社会总价值规模愈大,社会可变速度愈大,物价水平愈高,社会基本消费水平愈高,从而人口增长愈缓,直至零增长与负增长。反之人口基数愈大,社会总价值规模愈小,社会可变加速度愈小,物价水平愈低,社会基本消费水平愈低,从而人口增长愈急,直至人口高增长。 随着社会总价值规模不断提升,社会可变加速度变大,基本消费水平提高,人口增长自然停止,是人口增长总趋势。最终人类人口增长必将达到极限。2经济增长极限规律假设存在理想市场,有效人口为r,共生产r种产品,各产品年总价值均为m(m为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通过等价交换,每种产品价值m均匀分配到每个人。交换形成价格过程如下:(1)一种产品m与另一种产品m交换,形成一次等价交换价格:P1=m /r.m /r(2)一种产品m与(r-1)种产品m交换,形成一种产品m总价格:P2 =( r-1) m/r.m/ r (3)r种产品m彼此交换,形成r种产品总价格:P3 =r(r-1) m /r. m/ r (4)假设存在社会规定货币符号k;那么r数量产品总价格为:P =k(1-1/r)m²(5)社会总产值,可表示为: G =k(1- 1/r)m² (5-18)讨论(5-18)当r→∞, (1-1/r) =1 ,有G =km² (5-19)意义:社会年经济总产值,与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的平方成正比。因为人生理潜能存在极限,所以m存在极限;社会年总产值极限,最终取决于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极限。
公式(5-18)是根据理想个体生产交换得出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理想行业生产交换和理想产业生产交换已取代理想个体生产交换;与此同时,个体生产交换导致的个体差距,发展为行业生产交换导致的行业差距,以及产业生产交换导致的国民经济差距。社会经济内在矛盾在层次上不断上升。
人口总数中除有效人口,剩余为补充人口与老弱人口。有效人口是指能够从事独立创造生产,具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人口。有效人口又分为实际从事创造生产的实际有效人口,与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可能有效人口(本文有效人口为实际有效人口)。补充人口指不能够从事独立创造生产的年轻后备人口。老弱人口指老龄退休人口与病弱伤残人口。因为老龄退休人口事实上由有效人口转化而来,其消费支出由储蓄及养老保险金保证,故老龄退休人口属自给自足人口,不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病弱伤残人口,是指完全丧失创造生产能力的人口,其消费支出由社会福利救济,事实上分享了有效人口与补充人口的消费支出,即有效人口与补充人口的理论支出,大于实际支出。(七)价值常数意义和货币汇率及货币发行规律1求证j= 1/C² 根据价值创造规律,企业生产黄金,其价值表达式如下:Mn=v(Mn-1+jEn)=vMn-1+vjEn .其中 Mn为价值产值,Mn-1为成本价值, v为系统效率,En为新增智能量,j为价值常数。令 ΔMn=v jEn其中 ΔMn为利润价值假设黄金生产处于理想企业智能化系统中,有V=1。当V=1时,智能系统智能量全部转化为价值虚质量,根据质能方程式:有 ΔMn =En /C² 即 j=1/C² (5-20) 2货币变动汇率由价值-价格公式,可得出货币变动汇率为:
µ1= a2/a1 (5-21)µ2= a1/a2 (5-22)
其中,μ1为货币1兑换成货币2的变动汇率,μ2为货币2兑换成货1币的变动汇率;a1、a2分别为货币1系统与货币2系统,对应的社会可变加速度。
3货币发行规律黄金复质量表达式如下: Fn= Nn+ Mni (5-23)其中 Fn为黄金复质量,
Nn 为黄金自然质量,(数值上)等于黄金自然价值, Mn为黄金虚质量,等于黄金价值,i为虚数符号
就人类社会黄金生产,及黄金货币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社会生产交易已存在时),货币天然不是黄金时代,货币是贝壳或其它物品(如动物)。黄金之所以逐步取代贝壳与其它物品,成为货币,是因为黄金在流通与储备过程中,表出价值及货币双重属性,不仅具备价值,而且具备便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特点。 黄金价值,表现在一方面,黄金具备自然价值,另一方面,黄金经过人类挖掘开采、淘洗加工与运输交易,在生产运输交易过程中,黄金传承社会价值。黄金具备充当一般等价物属性,表现在黄金有高密度自然质量,颜色特别,易于分割,便于交易鉴别,各项性能稳定,便于储存积累。 黄金是自然创造的产物,黄金自然质量,构成黄金自然价值基础。在社会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黄金自然价值不可无偿剥夺。社会必须付出相应代价——维护构筑社会与自然之间生态平衡,而化费成本。因此黄金社会价值,一方面包含开采黄金必须耗费社会成本价值,另一方面包含开采黄金,破坏自然环境,为恢复自然原貌而耗费社会成本价值。总的,黄金社会价值是传承社会成本价值的结果。 黄金天然就是货币,主要取决于黄金自然价值与黄金价值(以自然价值为基础,并包含社会成本价值在内)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黄金天然就是货币”有一定条件。 用自然创造的稀缺黄金作为货币来表示社会产品价值(或价格),随着社会产品总价值扩大,对黄金需求量增加,黄金产量必须相应增长。由于黄金自然稀缺,随着黄金不断提升产量,寻找和生产黄金愈来愈难,生产黄金付出社会成本价值愈来愈大,黄金价值最终会远远超越黄金自然价值。如果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则黄金自身价值必然虚胀,并导致黄金自身价格不断上涨。 可推知,存在某一点(事实就是黄金成为货币的那一点),黄金社会成本价值开始产生,而使黄金价值逐步超越黄金自然价值,如果用黄金自然价值表示黄金价值,则会出现“黄金价值亏损”;反之,如果用黄金价值取代黄金自然价值,则表示黄金货币职能消失。黄金作为价格货币单位,无法与其作为价值单位完成统一(作为价值单位,其自身价值会不断虚胀;作为价格货币单位,其自身价格亦不断上涨,但其自然质量却不变化),必然出现黄金货币价格与黄金价值(主要由自然质量表示的自然价值)的背离,这是因为价值与价格存在本质区别决定的;最终黄金要么作为价格货币单位,要么作为价值单位,二者只能选其一(事实是最终不可能成为价格货币单位)。由于黄金稀缺,其数量供应,跟不上社会经济价值增长速度,使其价格急剧上涨,一方面造成社会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又造成社会货币通缩,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商品经济社会,黄金货币必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桎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黄金因为有价值而成为货币,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黄金因为有价值而不能成为货币,这便成为“黄金货币矛盾”,也是一切货币的矛盾。最终,黄金货币生产只能停止,黄金天然货币职能自然瓦解。黄金价值不大于黄金自然价值(Mn≤Nn),成为“黄金天然是货币”必要条件。 总之,货币价值不大于其所代表的商品价值(也不大于其自然价值),是货币发行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货币发行的一般规律(事实是,货币自身价值愈小,其经济效用便愈大)。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一种特殊价值,即其价格必须保持相对不变,因为货币作为价格尺度,其自身必须相对稳定。而任何实物货币,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满足这一要求。 随着社会总价值无限扩大,黄金自然稀缺导致货币社会稀缺,使社会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条件下,必然产生其他金属货币甚至纸币——符号货币,代替黄金货币承担流通交易职能。但符号货币存在几个致命缺点。其一,符号货币数量检验繁锁;其二,符号货币造假;其三,符号货币在流通交易中,导致使用者收入损失;其四,符号货币不能储备增值;其五,符号货币的社会成本,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而增长,社会成本仍然偏高。比较符号货币,数字信息货币在数量检验,防假、保值、增值、降低社会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经济全球一体化,逐步统一币制时代,是货币下一步可能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原理》,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3《经济学》,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总翻译高洪业,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docbody1>为商品数量、m为单一商品价值,有 p= P/ n= k ( M-nm) m/r²其中p为单一商品价格。令 n2 /n1 =S , m2 /m1 =R , n1.m1/ M =T其中 n2与 n1, 代表两个不同的时间产品数量,m2与m1, 代表两个不同的时间产品质量,T代表第一时间统计产品价值总量占社会价值总量百分比。有 Δp=(p2-p1)/ p1= [(R-1)+ (1- SR² ) T]/ (1-T) (5-15)
以粮食生产为例,讨论(5-15)若 T=8.3% , R=1 , S=1.10,则有 Δp=-0.9% 理论表明,粮食产量每增加10%,价格下降0.9%,相反亦成立。以上讨论表明,商品价格变化是内外因素作用结果。短期内,商品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内因,即商品本身数量与质量变化。长期而言,则主要取决于外部原因,即受国民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影响,一般通货膨胀与紧缩,是这一规律必然货币符号形式表现。长期而言,只要有效人口人均经济增长率快于有效人口增长率,就必然存在比较温和的通胀现象。与此同时,银行利息变化顺应和反应了温和通胀合理性与必然性,是存在长期通货膨胀货币符号形式体现,两者必然是一致的。3股票价格确定根据 p=k(M-nm) m/r²令 m=m0.Δm/Δr , L=Δm/Δr 其中 m0 为净资产价值Δm 为净资产收益率Δr 为社会平均利润率L 为市净率有 p= L k(M-nm0L) m0/r²令 p0= k(M-nm0)m0/r²p 为股票价格,p0为股票净资产价格,简称净资产令 q=k(M-nm0L)m0/r² 一般有 q≈ p0 (当L=1时 ,有q =p0)所以有 p=Lq≈ L p0 (5-16)即股票价格近似为净资产与市净率之积(五)储蓄与消费1国民生产总价值M=M1+M2M为国民生产总价值,M1为人口价值 ,为人口必需基本消费价值总值,M2为非人口价值,为人口或需发展消费价值总值。2储蓄价值与消费价值 国民生产总价值M,包含人口必需基本消费价值,与人口或需发展消费价值两部分。必需基本消费是一种价值投资,构成人口价值,反映人口质量,决定基本工资;或需发展消费是真正纯价值消耗,构成非人口价值,反映生活质量,取决于效益工资。把为满足必需基本消费而投入的价值,称为储蓄价值;把为满足或需发展消费而投入的价值,称为消费价值。无论是人口价值还是非人口价值,也无论是储蓄价值还是消费价值,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概念,随社会经济增长相应动态变化。 人类经历了自然价值生产,向社会价值生产转换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价值为传承自然价值的结果。直至人类学会创造价值,人口价值及非人口价值,逐渐过渡至由人类自身创造维持;并且人口价值及非人口价值,最终趋向于相等,从而保证人口生产与物品生产实现均衡。(六)人口极限规律与经济极限规律1人口极限规律如果把人口生产类似与产品生产,根据价值-价格规律: p=k(M-rm) m/r²当 m= M /2 r 时有 p =k m²/r其中 r为有效人口,此处 m为有效人口价值,此处 p为有效人口最优价格收入。有效人口必需基本消费,包括有效人口自身,及补充有效人口两部分有 p出=Q(1+R)其中 Q为社会人均必需基本消费,R为有效人口补充率。有效人口必须基本消费,取决于有效人口最优价格收入有 Q(1+R)= k m² /r 有 g =(R-1)=( km²-2rQ) /rQ (5-17)其中 g为有效人口增长率。就(5-17)讨论如下:(1)当k m²-2rQ=0时,有Q=km²/2r , 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等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等于“0”,有效人口保持平衡。(2)当 k m²-2rQ<0时,有Q>km²/2r ,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大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小于“0”,有效人口出现负增长。(3)当 k m²-2rQ>0时,有Q<km²/2r,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小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大于“0”,有效人口出现正增长。 根据 Q=a.mx,知社会必需基本消费水平,在mx一定时取决于社会可变加速度a。人口基数愈小,社会总价值规模愈大,社会可变速度愈大,物价水平愈高,社会基本消费水平愈高,从而人口增长愈缓,直至零增长与负增长。反之人口基数愈大,社会总价值规模愈小,社会可变加速度愈小,物价水平愈低,社会基本消费水平愈低,从而人口增长愈急,直至人口高增长。 随着社会总价值规模不断提升,社会可变加速度变大,基本消费水平提高,人口增长自然停止,是人口增长总趋势。最终人类人口增长必将达到极限。2经济增长极限规律假设存在理想市场,有效人口为r,共生产r种产品,各产品年总价值均为m(m为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通过等价交换,每种产品价值m均匀分配到每个人。交换形成价格过程如下:(1)一种产品m与另一种产品m交换,形成一次等价交换价格:P1=m /r.m /r(2)一种产品m与(r-1)种产品m交换,形成一种产品m总价格:P2 =( r-1) m/r.m/ r (3)r种产品m彼此交换,形成r种产品总价格:P3 =r(r-1) m /r. m/ r (4)假设存在社会规定货币符号k;那么r数量产品总价格为:P =k(1-1/r)m²(5)社会总产值,可表示为: G =k(1- 1/r)m² (5-18)讨论(5-18)当r→∞, (1-1/r) =1 ,有G =km² (5-19)意义:社会年经济总产值,与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的平方成正比。因为人生理潜能存在极限,所以m存在极限;社会年总产值极限,最终取决于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极限。
公式(5-18)是根据理想个体生产交换得出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理想行业生产交换和理想产业生产交换已取代理想个体生产交换;与此同时,个体生产交换导致的个体差距,发展为行业生产交换导致的行业差距,以及产业生产交换导致的国民经济差距。社会经济内在矛盾在层次上不断上升。
人口总数中除有效人口,剩余为补充人口与老弱人口。有效人口是指能够从事独立创造生产,具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人口。有效人口又分为实际从事创造生产的实际有效人口,与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可能有效人口(本文有效人口为实际有效人口)。补充人口指不能够从事独立创造生产的年轻后备人口。老弱人口指老龄退休人口与病弱伤残人口。因为老龄退休人口事实上由有效人口转化而来,其消费支出由储蓄及养老保险金保证,故老龄退休人口属自给自足人口,不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病弱伤残人口,是指完全丧失创造生产能力的人口,其消费支出由社会福利救济,事实上分享了有效人口与补充人口的消费支出,即有效人口与补充人口的理论支出,大于实际支出。(七)价值常数意义和货币汇率及货币发行规律1求证j= 1/C² 根据价值创造规律,企业生产黄金,其价值表达式如下:Mn=v(Mn-1+jEn)=vMn-1+vjEn .其中 Mn为价值产值,Mn-1为成本价值, v为系统效率,En为新增智能量,j为价值常数。令 ΔMn=v jEn其中 ΔMn为利润价值假设黄金生产处于理想企业智能化系统中,有V=1。当V=1时,智能系统智能量全部转化为价值虚质量,根据质能方程式:有 ΔMn =En /C² 即 j=1/C² (5-20) 2货币变动汇率由价值-价格公式,可得出货币变动汇率为:
µ1= a2/a1 (5-21)µ2= a1/a2 (5-22)
其中,μ1为货币1兑换成货币2的变动汇率,μ2为货币2兑换成货1币的变动汇率;a1、a2分别为货币1系统与货币2系统,对应的社会可变加速度。
3货币发行规律黄金复质量表达式如下: Fn= Nn+ Mni (5-23)其中 Fn为黄金复质量,
Nn 为黄金自然质量,(数值上)等于黄金自然价值, Mn为黄金虚质量,等于黄金价值,i为虚数符号
就人类社会黄金生产,及黄金货币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社会生产交易已存在时),货币天然不是黄金时代,货币是贝壳或其它物品(如动物)。黄金之所以逐步取代贝壳与其它物品,成为货币,是因为黄金在流通与储备过程中,表出价值及货币双重属性,不仅具备价值,而且具备便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特点。 黄金价值,表现在一方面,黄金具备自然价值,另一方面,黄金经过人类挖掘开采、淘洗加工与运输交易,在生产运输交易过程中,黄金传承社会价值。黄金具备充当一般等价物属性,表现在黄金有高密度自然质量,颜色特别,易于分割,便于交易鉴别,各项性能稳定,便于储存积累。 黄金是自然创造的产物,黄金自然质量,构成黄金自然价值基础。在社会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黄金自然价值不可无偿剥夺。社会必须付出相应代价——维护构筑社会与自然之间生态平衡,而化费成本。因此黄金社会价值,一方面包含开采黄金必须耗费社会成本价值,另一方面包含开采黄金,破坏自然环境,为恢复自然原貌而耗费社会成本价值。总的,黄金社会价值是传承社会成本价值的结果。 黄金天然就是货币,主要取决于黄金自然价值与黄金价值(以自然价值为基础,并包含社会成本价值在内)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黄金天然就是货币”有一定条件。 用自然创造的稀缺黄金作为货币来表示社会产品价值(或价格),随着社会产品总价值扩大,对黄金需求量增加,黄金产量必须相应增长。由于黄金自然稀缺,随着黄金不断提升产量,寻找和生产黄金愈来愈难,生产黄金付出社会成本价值愈来愈大,黄金价值最终会远远超越黄金自然价值。如果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则黄金自身价值必然虚胀,并导致黄金自身价格不断上涨。 可推知,存在某一点(事实就是黄金成为货币的那一点),黄金社会成本价值开始产生,而使黄金价值逐步超越黄金自然价值,如果用黄金自然价值表示黄金价值,则会出现“黄金价值亏损”;反之,如果用黄金价值取代黄金自然价值,则表示黄金货币职能消失。黄金作为价格货币单位,无法与其作为价值单位完成统一(作为价值单位,其自身价值会不断虚胀;作为价格货币单位,其自身价格亦不断上涨,但其自然质量却不变化),必然出现黄金货币价格与黄金价值(主要由自然质量表示的自然价值)的背离,这是因为价值与价格存在本质区别决定的;最终黄金要么作为价格货币单位,要么作为价值单位,二者只能选其一(事实是最终不可能成为价格货币单位)。由于黄金稀缺,其数量供应,跟不上社会经济价值增长速度,使其价格急剧上涨,一方面造成社会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又造成社会货币通缩,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商品经济社会,黄金货币必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桎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黄金因为有价值而成为货币,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黄金因为有价值而不能成为货币,这便成为“黄金货币矛盾”,也是一切货币的矛盾。最终,黄金货币生产只能停止,黄金天然货币职能自然瓦解。黄金价值不大于黄金自然价值(Mn≤Nn),成为“黄金天然是货币”必要条件。 总之,货币价值不大于其所代表的商品价值(也不大于其自然价值),是货币发行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货币发行的一般规律(事实是,货币自身价值愈小,其经济效用便愈大)。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一种特殊价值,即其价格必须保持相对不变,因为货币作为价格尺度,其自身必须相对稳定。而任何实物货币,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满足这一要求。 随着社会总价值无限扩大,黄金自然稀缺导致货币社会稀缺,使社会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条件下,必然产生其他金属货币甚至纸币——符号货币,代替黄金货币承担流通交易职能。但符号货币存在几个致命缺点。其一,符号货币数量检验繁锁;其二,符号货币造假;其三,符号货币在流通交易中,导致使用者收入损失;其四,符号货币不能储备增值;其五,符号货币的社会成本,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而增长,社会成本仍然偏高。比较符号货币,数字信息货币在数量检验,防假、保值、增值、降低社会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经济全球一体化,逐步统一币制时代,是货币下一步可能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原理》,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3《经济学》,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总翻译高洪业,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docbody1>为商品数量、m为单一商品价值,有 p= P/ n= k ( M-nm) m/r²其中p为单一商品价格。令 n2 /n1 =S , m2 /m1 =R , n1.m1/ M =T其中 n2与 n1, 代表两个不同的时间产品数量,m2与m1, 代表两个不同的时间产品质量,T代表第一时间统计产品价值总量占社会价值总量百分比。有 Δp=(p2-p1)/ p1= [(R-1)+ (1- SR² ) T]/ (1-T) (5-15)
以粮食生产为例,讨论(5-15)若 T=8.3% , R=1 , S=1.10,则有 Δp=-0.9% 理论表明,粮食产量每增加10%,价格下降0.9%,相反亦成立。以上讨论表明,商品价格变化是内外因素作用结果。短期内,商品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内因,即商品本身数量与质量变化。长期而言,则主要取决于外部原因,即受国民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影响,一般通货膨胀与紧缩,是这一规律必然货币符号形式表现。长期而言,只要有效人口人均经济增长率快于有效人口增长率,就必然存在比较温和的通胀现象。与此同时,银行利息变化顺应和反应了温和通胀合理性与必然性,是存在长期通货膨胀货币符号形式体现,两者必然是一致的。3股票价格确定根据 p=k(M-nm) m/r²令 m=m0.Δm/Δr , L=Δm/Δr 其中 m0 为净资产价值Δm 为净资产收益率Δr 为社会平均利润率L 为市净率有 p= L k(M-nm0L) m0/r²令 p0= k(M-nm0)m0/r²p 为股票价格,p0为股票净资产价格,简称净资产令 q=k(M-nm0L)m0/r² 一般有 q≈ p0 (当L=1时 ,有q =p0)所以有 p=Lq≈ L p0 (5-16)即股票价格近似为净资产与市净率之积(五)储蓄与消费1国民生产总价值M=M1+M2M为国民生产总价值,M1为人口价值 ,为人口必需基本消费价值总值,M2为非人口价值,为人口或需发展消费价值总值。2储蓄价值与消费价值 国民生产总价值M,包含人口必需基本消费价值,与人口或需发展消费价值两部分。必需基本消费是一种价值投资,构成人口价值,反映人口质量,决定基本工资;或需发展消费是真正纯价值消耗,构成非人口价值,反映生活质量,取决于效益工资。把为满足必需基本消费而投入的价值,称为储蓄价值;把为满足或需发展消费而投入的价值,称为消费价值。无论是人口价值还是非人口价值,也无论是储蓄价值还是消费价值,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概念,随社会经济增长相应动态变化。 人类经历了自然价值生产,向社会价值生产转换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价值为传承自然价值的结果。直至人类学会创造价值,人口价值及非人口价值,逐渐过渡至由人类自身创造维持;并且人口价值及非人口价值,最终趋向于相等,从而保证人口生产与物品生产实现均衡。(六)人口极限规律与经济极限规律1人口极限规律如果把人口生产类似与产品生产,根据价值-价格规律: p=k(M-rm) m/r²当 m= M /2 r 时有 p =k m²/r其中 r为有效人口,此处 m为有效人口价值,此处 p为有效人口最优价格收入。有效人口必需基本消费,包括有效人口自身,及补充有效人口两部分有 p出=Q(1+R)其中 Q为社会人均必需基本消费,R为有效人口补充率。有效人口必须基本消费,取决于有效人口最优价格收入有 Q(1+R)= k m² /r 有 g =(R-1)=( km²-2rQ) /rQ (5-17)其中 g为有效人口增长率。就(5-17)讨论如下:(1)当k m²-2rQ=0时,有Q=km²/2r , 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等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等于“0”,有效人口保持平衡。(2)当 k m²-2rQ<0时,有Q>km²/2r ,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大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小于“0”,有效人口出现负增长。(3)当 k m²-2rQ>0时,有Q<km²/2r,有g=R-1>0意义:当社会基本消费水平小于有效人口价格收入1/2时,有效人口增长率大于“0”,有效人口出现正增长。 根据 Q=a.mx,知社会必需基本消费水平,在mx一定时取决于社会可变加速度a。人口基数愈小,社会总价值规模愈大,社会可变速度愈大,物价水平愈高,社会基本消费水平愈高,从而人口增长愈缓,直至零增长与负增长。反之人口基数愈大,社会总价值规模愈小,社会可变加速度愈小,物价水平愈低,社会基本消费水平愈低,从而人口增长愈急,直至人口高增长。 随着社会总价值规模不断提升,社会可变加速度变大,基本消费水平提高,人口增长自然停止,是人口增长总趋势。最终人类人口增长必将达到极限。2经济增长极限规律假设存在理想市场,有效人口为r,共生产r种产品,各产品年总价值均为m(m为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通过等价交换,每种产品价值m均匀分配到每个人。交换形成价格过程如下:(1)一种产品m与另一种产品m交换,形成一次等价交换价格:P1=m /r.m /r(2)一种产品m与(r-1)种产品m交换,形成一种产品m总价格:P2 =( r-1) m/r.m/ r (3)r种产品m彼此交换,形成r种产品总价格:P3 =r(r-1) m /r. m/ r (4)假设存在社会规定货币符号k;那么r数量产品总价格为:P =k(1-1/r)m²(5)社会总产值,可表示为: G =k(1- 1/r)m² (5-18)讨论(5-18)当r→∞, (1-1/r) =1 ,有G =km² (5-19)意义:社会年经济总产值,与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的平方成正比。
因为人生理潜能存在极限,所以m存在极限;社会年总产值极限,最终取决于有效人口年平均生产价值极限。
公式(5-18)是根据理想个体生产交换得出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理想行业生产交换和理想产业生产交换已取代理想个体生产交换;与此同时,个体生产交换导致的个体差距,发展为行业生产交换导致的行业差距,以及产业生产交换导致的国民经济差距。社会经济内在矛盾在层次上不断上升。
人口总数中除有效人口,剩余为补充人口与老弱人口。有效人口是指能够从事独立创造生产,具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人口。有效人口又分为实际从事创造生产的实际有效人口,与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可能有效人口(本文有效人口为实际有效人口)。补充人口指不能够从事独立创造生产的年轻后备人口。老弱人口指老龄退休人口与病弱伤残人口。因为老龄退休人口事实上由有效人口转化而来,其消费支出由储蓄及养老保险金保证,故老龄退休人口属自给自足人口,不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病弱伤残人口,是指完全丧失创造生产能力的人口,其消费支出由社会福利救济,事实上分享了有效人口与补充人口的消费支出,即有效人口与补充人口的理论支出,大于实际支出。(七)价值常数意义和货币汇率及货币发行规律1求证j= 1/C² 根据价值创造规律,企业生产黄金,其价值表达式如下:Mn=v(Mn-1+jEn)=vMn-1+vjEn .其中 Mn为价值产值,Mn-1为成本价值, v为系统效率,En为新增智能量,j为价值常数。令 ΔMn=v jEn其中 ΔMn为利润价值假设黄金生产处于理想企业智能化系统中,有V=1。当V=1时,智能系统智能量全部转化为价值虚质量,根据质能方程式:有 ΔMn =En /C² 即 j=1/C² (5-20) 2货币变动汇率由价值-价格公式,可得出货币变动汇率为:
µ1= a2/a1 (5-21)µ2= a1/a2 (5-22)
其中,μ1为货币1兑换成货币2的变动汇率,μ2为货币2兑换成货1币的变动汇率;a1、a2分别为货币1系统与货币2系统,对应的社会可变加速度。
3货币发行规律黄金复质量表达式如下: Fn= Nn+ Mni (5-23)其中 Fn为黄金复质量,
Nn 为黄金自然质量,(数值上)等于黄金自然价值, Mn为黄金虚质量,等于黄金价值,i为虚数符号
就人类社会黄金生产,及黄金货币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社会生产交易已存在时),货币天然不是黄金时代,货币是贝壳或其它物品(如动物)。黄金之所以逐步取代贝壳与其它物品,成为货币,是因为黄金在流通与储备过程中,表出价值及货币双重属性,不仅具备价值,而且具备便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特点。 黄金价值,表现在一方面,黄金具备自然价值,另一方面,黄金经过人类挖掘开采、淘洗加工与运输交易,在生产运输交易过程中,黄金传承社会价值。黄金具备充当一般等价物属性,表现在黄金有高密度自然质量,颜色特别,易于分割,便于交易鉴别,各项性能稳定,便于储存积累。 黄金是自然创造的产物,黄金自然质量,构成黄金自然价值基础。在社会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黄金自然价值不可无偿剥夺。社会必须付出相应代价——维护构筑社会与自然之间生态平衡,而化费成本。因此黄金社会价值,一方面包含开采黄金必须耗费社会成本价值,另一方面包含开采黄金,破坏自然环境,为恢复自然原貌而耗费社会成本价值。总的,黄金社会价值是传承社会成本价值的结果。 黄金天然就是货币,主要取决于黄金自然价值与黄金价值(以自然价值为基础,并包含社会成本价值在内)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黄金天然就是货币”有一定条件。 用自然创造的稀缺黄金作为货币来表示社会产品价值(或价格),随着社会产品总价值扩大,对黄金需求量增加,黄金产量必须相应增长。由于黄金自然稀缺,随着黄金不断提升产量,寻找和生产黄金愈来愈难,生产黄金付出社会成本价值愈来愈大,黄金价值最终会远远超越黄金自然价值。如果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则黄金自身价值必然虚胀,并导致黄金自身价格不断上涨。 可推知,存在某一点(事实就是黄金成为货币的那一点),黄金社会成本价值开始产生,而使黄金价值逐步超越黄金自然价值,如果用黄金自然价值表示黄金价值,则会出现“黄金价值亏损”;反之,如果用黄金价值取代黄金自然价值,则表示黄金货币职能消失。黄金作为价格货币单位,无法与其作为价值单位完成统一(作为价值单位,其自身价值会不断虚胀;作为价格货币单位,其自身价格亦不断上涨,但其自然质量却不变化),必然出现黄金货币价格与黄金价值(主要由自然质量表示的自然价值)的背离,这是因为价值与价格存在本质区别决定的;最终黄金要么作为价格货币单位,要么作为价值单位,二者只能选其一(事实是最终不可能成为价格货币单位)。由于黄金稀缺,其数量供应,跟不上社会经济价值增长速度,使其价格急剧上涨,一方面造成社会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又造成社会货币通缩,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商品经济社会,黄金货币必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桎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黄金因为有价值而成为货币,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黄金因为有价值而不能成为货币,这便成为“黄金货币矛盾”,也是一切货币的矛盾。最终,黄金货币生产只能停止,黄金天然货币职能自然瓦解。黄金价值不大于黄金自然价值(Mn≤Nn),成为“黄金天然是货币”必要条件。 总之,货币价值不大于其所代表的商品价值(也不大于其自然价值),是货币发行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货币发行的一般规律(事实是,货币自身价值愈小,其经济效用便愈大)。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一种特殊价值,即其价格必须保持相对不变,因为货币作为价格尺度,其自身必须相对稳定。而任何实物货币,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满足这一要求。 随着社会总价值无限扩大,黄金自然稀缺导致货币社会稀缺,使社会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条件下,必然产生其他金属货币甚至纸币——符号货币,代替黄金货币承担流通交易职能。但符号货币存在几个致命缺点。其一,符号货币数量检验繁锁;其二,符号货币造假;其三,符号货币在流通交易中,导致使用者收入损失;其四,符号货币不能储备增值;其五,符号货币的社会成本,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而增长,社会成本仍然偏高。比较符号货币,数字信息货币在数量检验,防假、保值、增值、降低社会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经济全球一体化,逐步统一币制时代,是货币下一步可能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原理》,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3《经济学》,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总翻译高洪业,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