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财富”游戏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分析框架。在2000年,笔者就此写下“个股的泡沫”一文,然后,又将这个分析框架扩展到其他资产泡沫。在这里,仍然引用2000年的实例,对“泡沫—财富”游戏做更深入的探讨。
个股原理:资产泡沫与财富转移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资产泡沫与财富转移问题,现在,选定大家比较熟悉的股市案例来做介绍这个基本原理。
现在,假设:A上市公司为全流通股,总股本3000万股。业绩尚可,每股收益为0.3元,价格在5-6元区域内波动。该公司为了在网络经济时代占据有利地位,决定投资网络,以树立高科技公司的形象,在这里,提醒各位,请不要与中国股市上的任何一只个股对号入座。
与此同时,有各种渠道得知内幕消息的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开始在证券市场悄悄地吸纳该公司的股票,他们中有一些投机者就是后面要讲的庄家。为了尽可能多地吸纳,庄家非常谨慎。他们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底部吸筹的工作。
第一阶段:吸筹阶段
1、机构投资者:持1800万股,均价6元/股,共投入1.08亿元,
2、中级投资者:持500万股,均价6元/股,共投入0.3亿元,
3、散户投机者:持700万股,均价6元/股,共投入0.42亿元,
这样,假定该股在1月1日以6元收盘,总市值为1.8亿元。这时,市盈率为20倍。
第二阶段:震仓阶段
为了把一部分不坚定的投机分子尽早赶出市场,以免在拉升时期这些人中途捣乱,主力决定用一段时间进行震仓洗筹,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赶走不坚定的短线投机客;二是降低自身的持仓成本。
1、机构投资者:通过若干次震仓洗筹,持股达到2000万股,均价摊低到5元/股,共投入1亿元,散户交出了200万股筹码,还付出了200万元的代价。
2、中级投资者:持500万股不变,均价仍为6元/股,共投入0.3亿元。
3、散户投机者:部分投机分子由于不堪忍受亏损,纷纷止损,因此,被市场波动淘汰出局,散户总持股量减少至500万股,由于止损亏损200万元,均价上升为6.4元/股,共投入0.32亿元。
这样,假定该股在3月1日以5元收盘,总市值为1.5亿元。这时,市盈率为16.7倍。
第三阶段:试盘阶段
为了证明自己的操盘实力,机构投资者往往要表现一番,目的是引起市场的注意,希望有更多的投机分子跟庄炒作。
1、机构投资者:拿一部分现金见货就吸,把股价迅速拉高,持股达到2100万股,新投入资金2000万元,均价摊低到5.72元/股,共投入1.2亿元,散户交出了100万股筹码。
2、中级投资者:持500万股不变,均价仍为6元/股,共投入0.3亿元。
3、散户投机者:部分投机分子获利在10元/股价位上卖出共100万股,获利360万元,因此,散户总持股量减少至400万股,均价5.5元/股,共投入0.22亿元。
这样,假定该股在4月1日以10元收盘,总市值为3亿元。这时,市盈率为33.3倍。
第四阶段:拉升阶段
机构投资者掌握了占绝对优势的筹码,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拉升或者打压股价,假定宏观环境特别有利于网络概念股的炒作,他们就可以一鼓作气地将股价拉升到50元之上。
1、机构投资者:拿一部分现金见货就吸,把股价快速拉高,让投资者和投机者都觉得该股进入主升浪,这时,机构投资者只投入了600万元的资金。在30元/股的均价买入200万股。到这一阶段末期,机构投资者持股达到2300万股,新投入资金6000万元,持股均价为7.83元/股,共投入1.8亿元,散户交出了200万股筹码。
2、中级投资者:持500万股不变,均价仍为6元/股,共投入0.3亿元。
3、散户投机者:部分投机分子获利在30元/股价位上卖出共200万股,获利4900万元,因此,散户总持股量减少至200万股,均价为—13.5元/股,共投入—0.27亿元。到这时为止,散户手中的筹码大部分都交给了庄家。
这样,假定该股在5月1日以50元收盘,总市值为15亿元。这时,市盈率为166.7倍。
第五阶段:派发阶段
对于庄家来说,万般拉抬为出货,不是为了给散户做好事,更不是为了做长线投资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操盘实力,机构投资者要大肆表现,他们甚至买通一些有影响力的股评人士,向全国投资者推荐该股票,目的是引起市场广泛的注意,希望有更多的投机分子跟庄炒作。
1、机构投资者:拿一部分现金将股价大幅度地推高,见货就吸,边拉边打,边打边拉,持股基本不变,仍然为2100万股,也不新增投资。
但是,当股价被推高至150元,并且稳稳地站在150元之上,正当大家为该股屡创新高而欢呼雀跃时,庄家开始暗中出货,经过反复震荡,反复出货,在140元均价上,庄家手中的筹码全部兑现。最后,庄家持有股票为零,套现为32.2亿元。
2、中级投资者:在140元均价上全部兑现,套现为7亿元,实际持股为零股。
3、散户投机者:由于有一部分散户在该股上赚钱,吸引了无数散户跟风炒作该股。他们认为该股具有上升空间,获利的可能性大,强庄运作。因此,在股价达到60元之后,开始有一批大胆的散户跟进,股价越创新高,跟进的人越多。在120-150元之间,散户把庄家手中的2100万股筹码和中级投资者手中的500万股全部买进。均价为140元/股。
散户共新增投入37.8亿元。
这样,假定该股在6月30日以140元收盘,该股总市值达到42亿元。这时,市盈率为466.7倍。
当所有的股票又重新回到散户手中时,依靠散户的资金根本就支撑不了高价局面,接下来的情形非常可怕:散户纷纷止损出局,出现残酷的多杀多局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多杀多,股价直线下跌。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该股价格如飞流直下,在50元附近才稳定下来。
1、机构投资者:投入1.8亿元,收回32.2亿元,投资收益率为1788.8%;
2、中级投资者:投入0.3亿元,收回7亿元,投资收益率为2233.3%;
3、散户投机者:投入42亿元,实际亏损27亿元,投资亏损率为64.3%。
在这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关头,已经出货的庄家与散户中持股最多的前几位投资者还有公司的决策人员达成“君子协定”,在保证他们利益的基础上,继续打击其他中小散户。这时,散户投资者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该公司发表公告,为了加大对高新科技项目的投资力度,进军生物科技领域,决定投资生物科技项目。按照每10股配3股的方案实施配股,配股价为30元/股。现在,散户手中持有3000万股全部流通股,必须再拿出2.7亿元参加配股,交给上市公司去投资高新科技项目。
早已亏损累累,被深度套牢的散户痛苦不堪,他们手中还哪有现金参加配股?现在,很多人已经是负债累累,连生活都非常困难。赶快逃命吧,卖掉这该死的股票,换一点钱算一点。因此,散户不顾一切卖空,出现新一轮多杀多的惨剧。这一跌,一直把股价打到6元/股。我们看到,这只股票的总市值下降为1.8亿元。散户亏得血本无归。
这还没完,过了不知多长时间,庄家早已准备就绪,他们从上次赚得的暴利中拿出很少一部分资金,又开始在低位收集筹码,他们还从暴利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整合了一些优质资源,并随时可以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把这些资源打包,转让给A公司,重组之后,A公司每股净利润可以达到1.5元,而当时市场平均市盈率为30倍,也就是说,这只股票理论上至少可以涨到45元,加上盘小绩优,获利的中小散户们对A公司股票的高价记忆,以及超级主力庄家的操纵因素,再次拉升到60的均价出货是没有风险的。借助于这个题材,他们决定把这只股票再操纵一次。……
毫无疑问,在个别庄家制造资产泡沫的同时,他们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财富的转移。他们的财富游戏玩得纯熟老练。随着财富的增加,他们可以花重金聘请最好的专业人才,为他们策划最优的市场操纵方案,然后,他们再选定新的目标,制造泡沫,掠取财富。
这就是股票市场,你可以在股票的日线图上找到无数个实例。记得《圣经》上关于“马太效应”是怎么说的吗?书上说:凡有的都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去。
关于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我想,凡是略通股市常识的人,都不会怀疑泡沫的存在。其实,股市如果没有泡沫才是天大的怪事。
在上述实例中,该股的总市值从1.8亿元炒到42亿元,增长了多少倍?22.3倍,这是不是泡沫?而庄家借以炒作的仅仅是一个题材而已。原来的市盈率为20倍,在最高点时达到466.7倍。也就是说,该公司按照现在的盈利能力,需要466年才能收回投资者的投资。466年,这是多少代人的事情?这就是长线投资吗?
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案例为我们分析问题搭建了一个高度抽象和简化的框架,现实世界的运作比这复杂千倍万倍,二者是不能划等号的。最重要的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政府对市场投机和操纵的监管日益严厉,操纵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操纵者的手法和技巧也越来越专业。
进一步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在1月1日以6元收盘,总市值为1.8亿元。这时,市盈率为20倍。所有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也就是1.8亿元。
但是,经过一连串的市场操作之后,在6月30日以140元收盘,该股总市值达到42亿元。这时,市盈率为466.7倍。
我们知道,该股价格已经从6元/股上升到140元/股,上升了134元/股。但是,在最初的庄家将他们手中的股票抛出去之前,这个总市值也只是一个数字游戏,并不代表着相应数额的财富转移,因为股票还在庄家手中。其他人并没有从庄家手中接过股票。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造市,当然是狂热。庄家需要市场具有一种狂热气氛,这样,其他普通的投资者才会失去理智,相信那些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当其他普通的投资者失去理智和正常的判断力之后,他们就会选择购买。于是,庄家顺利地在高位转手。这时,财富转移了。
注意:在这里,价格操纵具有抢劫财富的意义。因为价格完全是通过大量占有股票——囤积居奇——来实现的。在这个实例中,A公司的股票价格虚增134元,完全取决于庄家的价格操纵行为。当财富转移的目标实现之后,这场由个别庄家导演的个股“泡沫—财富”转移游戏也顺利地结束了。
因此,我们判断一种资产的价格泡沫是否已经到了要破灭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看大规模的财富转移过程是否已经实现。
联系到目前饱受争议的房地产泡沫问题,我认为这一原理同样适用。房地产与股票是有区别的,平均来讲,其价格翻番就接近于泡沫破灭的临界点。因为八成以上的房地产的交易建立在借贷基础之上。如果利率上升而且借贷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将使得后续购买者更加谨慎,从而使得这个泡沫游戏提早结束。任何逆势而为的炒作都是为了欺骗一般弱势消费者。最终,市场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加倍惩罚。
资产价格泡沫完全是由少数人操纵的一场游戏,它目的就是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使某种资产价格达到他们的目标价位,然后抛售手中的资产(商品房、股票、债券、期货合约等),以达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
当我们完全理解这个分析框架的深刻含义之后,我们就非常容易理解身边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也特别容易解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象,乃至于解释财富向美国以及美国少数富人转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