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虚质量论认为,价值与价格有本质区别,价值本质为虚质量,并用虚数表达。自然资源价值,数值上等于其自然质量;社会产品新增价值,是生产创造过程产生智能量的结果。以人和人工智能组成的智能化生产系统,进行创造生产,所耗能量有机总和为智能量。社会产品虚质量与社会智能量,存在一定的等价关系。
马克思认为,黄金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则是黄金。所谓货币,即是固定地充当交换媒介,并具有价值和价值度量特性的一般等价物。货币价值,可能是天然的,即自然价值,如黄金;也可能是非天然的,即社会价值,如纸币。黄金作为天然价值,最终成为货币天然选择,并且以其天然的质量,作为其价值大小在数值上的量度。黄金,是迄今为止我们唯一能见证价值本质的一种可能性存在。
价值是在什么临界条件下产生?马克思曾认为,价值的存在离不开商品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交换价值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并得以存在,否则就不存在。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曾明白无误的肯定,只有一般抽象劳动的凝结,才是产生价值的唯一原因。先不论“一般抽象劳动的凝结,是产生价值唯一原因”是否正确,但交换价值只能是价值存在的结果,而不能成为价值存在的原因是绝对不用怀疑的;怎么能以交换价值不能产生,便否认价值的存在呢?如果这样,资本家不更有理由巧立名目,剥削工人吗?他会对工人说,“不错,我承认你们的抽象劳动存在,但没见你们生产的产品还存放在仓库中吗?这些东西我准备一家人享用一年,永不上市销售,永远不会成为商品,价值没了因此你们的工资也就没了。”马克思在价值认识上的矛盾甚至错误,在于把价值交换时对应的价值与价格混同为同一本质的东西。如果不能把价值与价格进行本质区分,就必然产生本源的价值与表象的价值(交换价值或价格)的本质混淆,从而导致价值未定论矛盾与混乱产生。
价值本源与价值产生的临界条件,是关系价值实质认识的两个根本命题。价值事实上是基于一种判断的存在而产生的,这种判断不是主观的,片面的;而是必然的,全体的。只有价值判断的产生才能产生价值的命题。价值判断根源在生命的起源,在无机世界向有机世界转换的那一点。即无机向有机转换的那一点,成为价值产生的临界。有机世界产生,出现细胞的那一刻起,价值判断便自然而然伴随而来。价值判断是缘于生命本能的一种必然反应,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价值判断,也就必然存在价值。随着生命形式由低向高进化,进入恐龙时代;随着恐龙不知缘由的毁灭,出现类人猿;随着类人猿突变出现原始人类;随着原始人类生存发展,产生今天高度智能化的人类。有了现代人类,价值判断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事实,因而价值追求,成为今天随处可见的一种人类“现象”。
可见,价值是随生命自然而生的本能判断的产物,是保证生命存在的一切行为、作为与手段总和。价值是广自然的存在,并非人类独有的生存权利或手段,亦更非人类主观臆想的产物。
基于判断产生的人的价值观,多是片面的、主观的、自私的,与生命普适的广自然的价值存在,必然存在矛盾、冲突和对立。但是,如果不承认生命普适的广自然的价值观及其意义,那么人类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便消失了,而人类只能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