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经济本质与投资概述
“新经济”已经成为时下讨论最热烈、最受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对21世纪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的共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美国经济学家针对美国在世界经济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依靠新兴产业,连续多年取得经济稳步增长的现象提出的学术观点。随后在欧洲大陆上又出现了“知识经济”的提法,对上述现象作了更详细的分析。
与此同时,佳信思维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个人见解。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其本质是供需辨证互动运动到一个特殊阶段的必然产物。与传统相比,新的时代是量变积累产生质变,跨越式前进的新形态。它即来源于传统,又远先进于传统。所以可以利用经济学最基本的关系来考察新经济,同时必须在研究中不断的调整视角,拓宽认识。
供需辨证原理
(一)需要本元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追溯到某种需要之上,或者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基于自身或可知范围内他人有所需要而产生,并有所发展的。”需要本元化特征集中表现在:
(1)需要先于供给
需要就是一种对使用价值的追求。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作为一类物种出于生存的需要。人类伊始正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开始了最简单的满足需要的活动。这种源于需要的动机成为供给的第一类要素。其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成果构成了供给的第二类要素。而活动由简到繁的能力就形成了供给的第三类要素。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供给形成了。
(2)需要决定了供给的发展性和方向性
“人类作为一类物种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具有最优选择性”,所以需要在得到一定的满足后,具有自然的向上趋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供给的第一类要素具有发展性,从而,决定了第二类、第三类要素必然是发展的。
另外,虽然第二类要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主要受第三类要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其最终必须得到需要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其发展的大致趋向是一定的,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能力积累也呈现明显的发展规律——“必然中的偶然”。
(3)需要可以分为显性需要和隐性需要,两者都满足需要的本元性,且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二)供给制约论
“需要本元论”的研究中,剔除了一个重要的要素——时间。而充分考虑时间的不可跨越的基础上,供需关系呈现一种新的形式,即供给对需要有着较强的反作用。
(1)供给要限制需要的满足
充分的考虑时间因素,是因为供给的第三类要素由低级向高级的积累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受时间条件严格控制的。换句话说,在一段时间内,这种积累表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供给水平。受此影响,使得为了满足需要的供给活动在形式和成果上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满足需要的可选择范围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了局限(如数量、品质、结构、功能等)。
(2)供给变化导致显、隐性需要之间的转化
如果考虑到时间的变化,而供给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所以供给会不断的扩大满足需要的可选范围,由于满意比较原则的作用,显性需要和隐性需要会发生转化。
另外,供给水平阶段性的整体提高通常会刺激需要的增长,在供给的绝对水平越高的条件下,这种刺激效果越明显。
(三)供需辨证互动关系
我们把需要先于供给,并决定供给有方向的发展的作用关系称之为供需的绝对地位关系,把供给在一定条件下对需要的反作用关系称之为供需的相对地位关系。两种关系同时存在,同时作用,同时发展,形成互动矛盾,在对立和统一的选择中推动经济有规律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本质的关系下,新经济现有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正如佳信思维在评述网络时所提:“以电脑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电报、电话的发明一样,本质作用在于加强了联系和交流,使世界范围内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同一的大市场成为可能。”“同一的大市场就是供需两极在空前的范围和高度上对立统一,这个大市场有着空前的开放性,这一特点正是冲击传统认识的根本原因。”所以以往我们对经济的理解和认识相对于我们即将面对的这一变化来说已经不合适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变革正在酝酿,从体制到形式,从思维到行为都将出现变革式的跨越。这场经济变革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开创经济行为新纪元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经济环形链的起点,投资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未来的经济变革中,投资本身的方方面面也将发生重要的转变。事实上由于投资强调收益性的基本特征正是供需辨证互动关系运动的内在动因,投资范畴内许多环节已经先于变革出现了——以投资变化的新视角研究新变革,在新变革中探索投资发展的合理轨迹是本文的基本思路。
不难发现如今的投资概念相对以往已经有了明显的扩大,诸如“概念投资”、“预期投资”等新名词层出不穷,使原有概念中“固定资产”、“现金”等限制性字眼不断减少,曾经被认为笼统而抽象的概念却越来越容易使人理解。而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多种投资形式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在经济生活中显示出了价值和作用——这些显著的变化,用传统的经济认识是无法理解的,原因在于传统认识构建在一个2+1维空间,即经济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同一平面内表示,虽然也要考虑时间问题,但仅限于时间的顺序均匀状态。简而言之就是只考虑个主体、类主体问题和上下游之间的简单关系。有这样的局限性是因为社会的整体开放性有限,转化成本过高,造成联系和交流有障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障碍逐渐被突破,加之类主体源于竞争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并愿意与其他主体协作。原本必要却又是负担的功能部门可以剥离出去,以降低成本,而以付费的形式为代价从独立的专业部门获取所需的内容。另外,联系和交流的便利使知识的普及的速度加快,继而需要在满足的刺激下加快其成型的速度导致经济时间的多序甚至不均匀。举个例子,假如有一种新兴材料诞生,它可以在使用期结束之后自动分解不造成任何污染且使用成本不高于传统塑料。那么这项技术在环保意识较强的市场中,商业化的进程会出现如下的特点:技术的所有者不需要再进行资本的积累,借助风险投资,就可以直接实现产业化。同时,由于技术原理、功能、效用等已为市场所了解,实验品转化产品之前,生产塑料包装的下游企业已经愿意订购作为自己应付竞争的技术优势。这样,资本积累、生产、营销等本应该依次顺序出现的环节在联系和交流充分的条件下同时甚至逆序出现。正是经济时间的多序性和知识普及速度是传统认识所不考虑的,所以“一夜暴富”的神话才困扰了我们。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构建一个3+2维空间作为我们视角的新平台立体动态地研究经济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并把握规律,指导实践。
在3+2维空间里,我们认为各类主体具有更广泛的空间联系,即除了原有的上下游关系以外,增加了各具优势且互补不重复主体间的联系(典型的如技术和货币的不同所有者之间)。这种立体空间内的联系将是目前以及未来很长时期内我们研究和有效利用的对象。不难理解下面的推理:知识普及的高速化,直观的促进了供给水平的发展,进而激发了需要的乘数效应并反过来对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竞争的压力和知识的高速成型成为供给再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可靠保障。不同的是,现有的条件下供需运动的转化更直接,更高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商业化的进程不再允许缓慢的资本积累、单一的顺序发展等形式的资源、时间、空间的浪费。具体到投资范畴,强调收益性的基本目的依然存在,不过将出现下列变化:经济主体的个体收益与社会的整体收益联系更加紧密,开放性和协作化日渐重要,很难用量化的货币或实物来计算收益,对于成本的考察将突破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狭义范畴,上升到转化成本的高度。而以上这些正是基于物质供给水平发展到一定特殊阶段,供需辨证运动的产物。同时,这些变化又要影响投资主体、投资行为、投资形式、投资体制等具体问题的变化。